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揭秘西汉王朝败亡之谜:庸才当道 > 第36部分(第1页)

第36部分(第1页)

人间信奉的神灵,大多都面容慈善,能够寄托凡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00年前的西汉百姓,信奉这么一个凶煞的怪物,可见在那个时代,天下苍生之心灵,何其惶惶不可终日。

西王母降临人间的谣言越传越神乎,百姓惊恐。

关东之民四处奔走。每人手中都拿一根禾秆或麻秆,碰到别人就和对方交换一次,称作“行诏筹”。

有时候,一个人最多会在路上碰到1000多人,也就会交换1000多次。没钱的人就赤足步行,有钱的人则骑马乘车狂奔;如遇关隘或城门夜间关闭,便翻墙而入。这些人历经26个郡国,朝着京师长安的方向涌来。

这些从四面八方涌向长安的百姓,集聚在城里的大街小巷和城郊的田间地头,陈设赌博用具,以歌舞祭祀的方式尽力讨好这位即将降临的凶神。

当时甚至流传着一道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西王母手谕:“母告百姓,佩此书者不死。不信我言,视门枢下,当有白发。”意思是说,西王母敕告天下百姓,如果随身携带这个手谕便可免一死;如果不相信的话,就看看自家的门枢下,一定会发现几根白头发。

凉州刺史杜邺上书对这个事件进行了一番别出心裁的解读。他依据《春秋》经义的原理指出,这个事件必定是傅太后干政所致。他说:西王母象征女人,而民间用于祭祀西王母的赌博用具本为男人之器,如今却用来祭祀西王母,便说明了天下的男人都受制于一个女人;西王母手谕中提及的“白发”,象征衰老,说明衰老之人身居尊位便难以把握局面,容易造成混乱;西王母手谕中提及的“门”本来是供人进出的,象征国家的权柄,“枢”则象征国家权柄中的关键职位。如今傅、丁二族身居朝廷显位,已经遭到上天的警示。

史书虽然没有记载哀帝对杜邺的这道上书做何反应,但可以想象,傅太后定然非常窝火。

也就在杜邺上书的这段时间,傅太后想要让哀帝封她的堂弟傅商为侯。

尚书仆射(尚书令之副职)郑崇上书谏阻,哀帝一时犹豫不定。

傅太后大怒道:哪里有堂堂天子反而受制于一个小臣的道理!

哀帝只好封傅商为汝昌侯。

哀帝即位之初,便曾追封傅太后的父亲(已故)为崇祖侯,这次反而把“崇祖侯”更名为“汝昌哀侯”,说是为了方便傅商继嗣其侯爵。

这个细节足以说明傅太后尊显其族的用心是多么的急迫,同时也说明傅氏之宠已经到了连哀帝都觉得不好意思的程度。当初这个“崇祖侯”的封号,起得就有问题。从字面上看,这样的封号不太可能由后辈继嗣。傅太后的父亲去世得早,没有亲生的儿子,她的3个堂弟中的两个,傅喜和傅晏(哀帝岳父)都已经封侯;如今又觉得再封一个傅氏子弟为侯,显然很过分。想来想去,只能以继嗣的方式来解决,于是便想出了这么个滑稽的办法来,以后辈的封号来重新矫正先辈的封号。

傅氏外戚集团的另类分子(1)

傅喜和傅晏是傅氏外戚集团在朝中最活跃的两个人物,但二人的立场与品行却相去甚远。傅晏和傅太后如出一辙,因此成为她最得力的干将。但傅喜却与他们格格不入,在傅太后看来简直就是一个吃里爬外的叛逆者。

傅喜自幼好学,品行过人,在哀帝即位时便被任命为卫尉(负责皇宫警卫),稍后即升迁为右将军,正式进入朝廷重臣的行列。

但也正在此时,姑母傅太后参与朝政的欲望令傅喜忧心忡忡。他以为自己和这位姑母关起门来是一家人,没有什么不好说的话,于是便数次向她进言,建议她不要再来搅和本来就已经一团乱麻的朝局。

刚开始的时候,傅太后只是觉得他很扫兴;接下来便对他非常失望;到最后进而发展成为对他的仇视。

哀帝即位不久,王太后便指使大司马王莽辞官回家,以避开傅太后的锋芒。王莽是当时众望所归的首辅大臣,他的离去让朝臣们感觉一下子没有了主心骨,于是便纷纷把希望寄托在傅喜身上。

但是,此时已经非常失望的傅太后,无论如何也是不会让傅喜来当这个首辅的。她非常清楚,如果他当上了首辅,以他从政的理念、立场和在朝廷的威望,自己今后指不定会有多么难过。

既然身为右将军的傅喜不可能出任大司马,于是左将军师丹便顺理成章地坐上了首辅的位置。更加出乎朝臣们意料的是,傅喜竟然被免了右将军的职务,改任光禄大夫,回家养病。

大司空何武和尚书令唐林看到这种局面,便再也坐不住了。他们二人同时上书,称傅喜为“傅氏贤子”,众望所归,让他立于朝堂之上,实乃“陛下之光辉,傅氏之废兴也”。

哀帝本人也对傅喜颇为倚重,对何、唐二人的观点深有同感。不过这时候他还有另外一番心思,担心成帝朝的重臣们过于强势,影响自己的政令畅通。他非但没把傅太后的干政当成自己的绊脚石,反而想借她的手来对朝中关键人事进行重新洗牌。

这是历代头头脑脑们都惯用的伎俩。有时候我们在一个单位里,看到某些大家都公认的品行不端之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颐指气使,为所欲为,便误以为是“一把手”昏了头、瞎了眼,竟然看不到这种“奸臣当道”的局面。殊不知这正是“一把手”自己布的局,他要借这些所谓“奸臣”之手,来达到自己并非很光明的目的,于是便对他们的行径装聋作哑,视而不见。

既然要让人家来背这个黑锅,总得给人家一点儿甜头。等到目的达到了,再来个“为民除害”,亲手铲除这些“奸臣”们。这种过河拆桥的行径,往往都会落得个“英明”的美名,让下属们心生对自己的感恩与颂扬。何乐而不为?

当然,以哀帝的年龄(仅仅19岁)、阅历,及其与傅太后血浓于水的亲情,他未必能够考虑得如此深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在即位之初便有意纵容傅太后,来达到对重大人事格局重新洗牌的目的。

于是便有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局:2个月后,哀帝居然找了一个借口,策免了何武的大司空官职,保留其侯爵,遣返他回到自己的封邑,同时将大司马师丹改任大司空,把首辅的位置腾了出来。

策免何武的借口简单而牵强:他派人去四川郫县老家接后母来长安奉养,但正好遇到成帝驾崩;他担心政局动荡,沿途不安全,便暂时让后母留在老家。于是便有人上书说他用心不诚。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