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血战 > 第44部分(第1页)

第44部分(第1页)

首战告捷(1)

中美英三方约定,在腊戍开会协调作战方案。1942年3月3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从昆明乘飞机,到达缅甸的腊戍。

腊戍是缅甸北部掸邦山脉一镇,远离中国云南185公里,滇缅公路从这里经过。

蒋介石夫妇来到这里,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在彼特酒家招待了他们。第二天上午,史迪

威也来到这里。下午,中国远征军的主要军官也来此接受战斗任务。

该来的都来了,蒋介石召开会议,将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和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介绍给中国军官们。然后说:“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我们组织了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部,下辖三个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第六军军长甘丽初、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三个军共10万人,武器装备有大炮、坦克。”说罢,他补充说,“原本由卫立煌将军担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长官司令,因他另有任务,这一职务暂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担当。”

先行入缅了解情况的商震、林蔚,分别介绍了日军入侵缅甸的情况。史迪威在途中也搜集了不少日军入侵缅甸的资料。所以,听了商震和林蔚的介绍后,他走近地图,用汉语说:“现在敌情极其严重,3月8日中午12时,日军攻占了仰光,保卫仰光的英军毫无战斗力,一枪不放就放弃了仰光。现在日军正沿滇缅公路向北追击英军,滇缅公路全长963公里,已被日军占了一半。”他扫视大家,急切地说,“当务之急要由中国远征军到同古拦截才行。”史迪威将目光投向蒋介石说,“现在英国没有战斗力,保卫滇缅公路的任务就全靠中国军队了。我建议马上派一个师兵力抵达同古,蒋先生觉得如何?”

坦率的史迪威把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说得无地自容,满面通红地低着头。蒋介石看史迪威不顾及英国人的面子,让英国人难堪,这令他心中十分畅快,觉得史迪威为中国人出了一口气,开口说到:“英国人还是很厉害的,当年八国联军火烧中国的圆明园,在中国大肆抢劫,主凶就是英军。他们这次被日本人追杀,丢了面子,可能是对这里的地形不熟悉吧。”

亚历山大经蒋介石这么一挖苦,更是如坐针毡。这时,宋美龄觉得蒋介石做得有点不妥,便站出来打圆场,她向史迪威指指身边的第二○○师师长戴安澜说:“史迪威将军,这位是中国远征军的先行师师长戴安澜,你就向他下达作战任务吧。”

史迪威的眼光投向戴安澜。戴安澜连忙起身,向史迪威敬礼说:“请将军下达战斗任务!”

蒋介石为了体现自己的指挥权,不等史迪威开口,抢先说:“戴师长,你们师什么时候开到同古?”

本来面向史迪威的戴安澜一个急转身,面朝着蒋介石,“啪”地立正,大声地回答说:“报告委员长,我们二○○师六○○团和第五军骑兵团,今晚可以向同古开进,由铁路运送,两天之内便可到达同古布防。”

史迪威对蒋介石的行为稍有感触,但大敌当前,听了戴安澜的回答后,指着地图对戴安澜说:“从地图上看,同古有座大桥,最有效的阻击办法就是炸桥。有把握炸桥吗?炸了桥后再坚守同古,你有把握吗?”

“将军放心,我们有把握!”戴安澜回答。

蒋介石挥着手说:“那你马上回部队指挥打仗吧。你们师这一仗是出国第一仗,一定要打胜,让美国朋友、英国朋友看看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蒋介石自信且自豪地说,眼睛看了看亚历山大和史迪威。

戴安澜返回腊戍师部,向全体官兵传达了蒋介石、史迪威的命令,率领全师坐上火车,急如星火地赶往同古。

同古位于缅甸南部平原,处于庇古与曼特勒之间,距曼特勒190里,是缅甸的中等城市,滇缅公路穿过同古城,是日军北上必经之路。当时缅甸首都仰光已失守,同古在军事上成了重镇。

戴安澜派出侦察兵前往同古,了解情况后,得知原来英军有一个师保卫同古,英军听说日军到了仰光,吓得早几天就撤出同古。中国远征军主力部队正在路上,一时联络不上,加上英军又撤走。这样,第二○○师便处于孤军迎战之势。

戴安澜是安徽无为人,年幼好学,七岁入私塾就读,11岁能背诵《唐诗三百首》,14岁拜安徽名人桐城派学者周绍峰为师,攻读古诗,博得周先生的厚爱和器重。周看了戴安澜写的95首诗,惊奇地对朋友们说:“此子禀赋优异,后必有成,再努力10年,可成第二个李白。”

戴安澜19岁那年,考入了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在陶行知的熏陶下,他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他有这样一句名言:精神的东西靠精神摧毁,物质的东西靠物质摧毁。列强欺负中国,是中国的国力、军力太弱,有志于中国强大的青年,要拿起枪同列强战斗。

戴安澜20岁那年,投笔从戎,参加了北伐军,当上了二等兵。有次开会,张团长见他谈吐不凡,是块将军料,便保送他上了黄埔军校。在北伐的两年中,他由排长逐步提升到团长。抗战以来,他先后指挥部队参加过古北口战役、保定、漕河战役、台儿庄战役。1938年5月,因战功卓著,提升为第二○○师少将师长。

戴安澜最大的特点是爱读书。他的行李就是一捆捆沉重的书籍。他用看书归纳的体会教育官兵们,为了造就和提高所部军官的素质和品德,他题写了很多名言,赠各官长共勉之。如:

首战告捷(2)

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

为政不在多言,要能幼有所教,壮有所练,老有所养。

治军欲使知战,必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明之以刑。

毁誉不闻,宠辱不惊,安危不动,得失不患。

由于戴安澜将军的严格训教,他的部队每到一驻地,皆以纪律严明、富有战斗力而受到驻地百姓和上级的赞扬。

戴安澜了解了敌情,判断出攻占仰光的日军将于3月19日上午可能经过同古的皮尤河大桥,便将伏击日军的任务交给了师部骑兵团和第五八九团,并指定第五八九团团长林永熙负责指挥。这两个团受命出发前,为了鼓舞士气,戴安澜指挥大家唱起了《战场行》战歌。这首歌是他为了激励官兵们的爱国热情,亲自谱写的。歌词是: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