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我们时代的历史人物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隆裕:南北对峙中的帝国女人(1)

这是一位“处世无奇但率真”的帝国女人。她敢于冒着骂名、冒着屈辱地宣告亡国,以此了断了南北对峙。这对她来说,不仅仅是勇气,还是一种深怀母性之光的宽容。

1912年的焦点人物

1912年,是中国改朝换代,实行总统制的新纪年。

这一年年初,是历史上处于最为尴尬的年月:既是民国(元年),又是清朝(宣统三年)。

谁来打破这“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尴尬年月?

隆裕。

隆裕是当时的焦点人物。一个举国瞩望的人物。

隆裕太后(1868…1914),清末民初,光绪帝后。满洲镶黄旗人。叶赫那拉氏·清芬,小名喜子、喜哥,桂祥的长女,慈禧太后侄女。1889年(德宗光绪十五年)慈禧强制立为光绪帝皇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随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一同逃往西安。1902年初回北京。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去。立醇亲王载沣的3岁幼儿溥仪为皇帝,改年号为“宣统”,尊隆裕为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并以载沣为监国摄政王。

与此同时期的焦点人物是孙中山和袁世凯。

孙中山已于1912年1月1日(实际是阴历年十一月十三日。当日中华民国通电各省废除阴历,改用阳历)宣布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中华报》、广州《广州共和报》、《大公报》、武汉《共和报》、北京皇族内阁办的《内阁官报》,均刊载了孙中山就职宣言:

中华缔造之始,而以不才担任临时大总统,夙夜戒惧,深恐有负国民之望。中国专制政治之毒,特别是二百余年来更加厉害,一旦国民全力以赴起来推翻,不过数旬,就光复了十余行省,这是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此快速的事。国民以为于内无统一之机关,于外无对待之主体,建设之事,刻不容缓,于是以组织临时政府之责托付给我。以推功让能的观念来说,我实在不敢担任;但如果以服务尽职的观念来看,则是我不敢推辞的。

我的看法是,彻底扫除专制的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就在今日……

然而清廷军队在袁世凯的统辖下,正纷纷开赴前线。

在强大的清军面前,南方各省军队委实难支。

于是,形成南北对峙之局。

对此,南京临时政府大多数国会临时议员要求与清帝议和。孙中山不同意议和。吴玉章在《辛亥革命》一书写道:汪精卫甚至对孙中山先生说,“你不赞成和议,难道是舍不得总统吗?”在各方面的包围下,孙中山先生也就不再坚持己见了。于是,和议继续进行。南京方面向袁世凯提出:和议成功后,保证推举他为大总统。

时任内阁总理的袁世凯,在取得南方革命政府许诺他就任大总统的保证之后,便逼迫清帝退位,在列强使节的支持下正式逼宫。外国商会也纷纷致电摄政王载沣、总理大臣奕■和袁世凯,要求清廷立即接受共和政体。所有的外国舆论机构都被调动起来,用来为促进清帝退位而服务。英国公使朱尔典认为,这样做,使清帝退位一事变得轻而易举。

京师的衙门和街巷,黎民百姓也都在谈论清帝退位。民国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张謇献策袁世凯,请袁世凯指示段祺瑞、黎元洪出面,以南、北方军人的公意,即武力相威胁,逼迫清帝退位。

隆裕接受温柔的一刀

袁世凯的逼宫,其实是温柔一刀。这也是千古未有的逼宫,不像过去史书上说得那么冷酷。也许,袁世凯从内心里面感激隆裕,因为风传光绪临终前在她手上写有“杀袁世凯”四字。在众人皆喊杀时,唯她独可怜。时袁世凯正患足疾,便借故辞归老家养病,隆裕也居然恩准,并对载沣等说:“此人不可杀。”据说,知情的张之洞也赞同隆裕的看法。

隆裕虽然是个没有权术的人,但在那“进亦忧退亦忧”的窘境之下,还是有着处变不惊的气度的。

当袁世凯带着一副沉重的面容、痛心疾首的样子来到紫禁城养心殿后,便跪在隆裕太后的脚下,满脸是泪。

隆裕缓然说道:“我也是赞成共和的。但若说到要我们清室退位,目前阻力还很大,袁总理,你有什么两全其美的至善之策么?……”

关于隆裕召见袁世凯这一幕,据长大后的宣统皇帝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有着这样的回忆和描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隆裕:南北对峙中的帝国女人(2)

在最后的日子里所发生的事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眼,面前地上的红毡子垫上跪着一个粗胖的老头子,满脸泪痕。

我坐在太后的右边,非常纳闷,不明白两个大人为什么哭。这时,殿里除了我们三个,别无他人,安静得很。胖老头很响地一边抽缩着鼻子,一边说话,说的什么我全不懂。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胖老头就是袁世凯。这是我看见袁世凯唯一的一次,也是袁世凯最后一次见太后。如果别人没有对我说错的话,那么正是在这次,袁世凯向隆裕太后直接提出了退位的问题。从这次召见之后,袁世凯就借口东华门遇险的事故,再不进宫了。

隆裕接受了袁氏的温柔一刀。

袁世凯在那天已和隆裕达成清帝退位的协议。他当然心安理得,可以不再进宫了。

隆裕后来和宗室商议的结果是:以放弃政权的形式由宣统宣布逊位,但当时溥仪皇帝还只是不足6岁的毛孩子,恐怕他小孩子家说话难以算数,因此,隆裕出面,叫宣统以太后命逊位。

其实当时清廷还有一人也有资格下逊位诏书,那就是光绪的生父、监国摄政王载沣,然他一则与隆裕在用人行政之权上有矛盾,二则不赞成共和,三则也不想顶戴骂名,故拒下诏书。宗室载润在《隆裕与载沣之矛盾》一文中说:

隆裕连日召开御前会议,抱着溥仪潸然泪下道:“悔不随先帝早走,免遭这般惨局!再不同意共和,不同意逊位,恐日后我大清宗室皇族,荡然无存;何况今已到了国无宁日,生灵涂炭的地步,敢问于心何忍?”那时载沣对于共和,本无定见,但由于内有隆裕赞同,外有奕(劻)、那(桐)挟制,个人又无良策以应付时局,唯坚决表示自己决不下此诏书而已。故其辞去监国摄政王之职,而由隆裕出面下逊位诏书者,乃实不得已也。

帝制下的最后一份退位诏书

我平生喜欢看历代亡国时的退位诏书。因为读中国帝王的退位诏书,是件很快乐的事。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