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我们时代的历史人物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历史证明,徐世昌之女公子幸未入宫,溥仪的“皇后”与“皇妃”哪一个有好的结果?据说徐的独生女儿曾留学美国,颇有见识。老父当上总统后,其女屡以家书劝父“悬崖勒马”“颐养自适”,而且预言“民国无在任五年之总统”,其父也难得届满卸任。如斯才女,嫁给溥仪岂不可惜。

让徐女不幸而言中的是,1922年5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早已得罪直系军阀的徐世昌不得不在直系控制北京后,于6月2日匆匆离京下堂而去。直系首领曹锟、吴佩孚等乃以恢复民国第一届国会为名,拥戴黎元洪复职,徐世昌则就此离开政坛隐居天津。

有限的宽容与极力的同情

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将领第三军指挥冯玉祥倒戈,发动北京政变,导致直系军阀大溃败。

冯玉祥是在10月24日率部回到北京的,当即囚禁了贿选上台的总统曹锟,解散了国会,支持黄郛组成摄政内阁。冯玉祥于11月3日提请摄政内阁议决的“各项应办之事”中,第一件便是“将宣统逐出,每年400万两优待费取消,以200万分于旗人以资生活,以200万办学校、兴工厂,以图自强”。11月4日,冯玉祥的部将、北京警备总司令鹿钟麟获悉清室已预知摄政内阁议决之事,且将有所举动,即据以报告黄郛,认为事不宜迟,迟恐生变,当即将紫禁城内守城卫队(即清室护军)缴械,并调往北苑改编,从而进驻神武门外护城河的营房,紫禁城各门也都换了国民军的岗哨。是日夜,摄政内阁紧急议决,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参加阁议的仅有国务总理兼教育总长、交通总长黄郛,陆军总长李书城,司法总长张耀曾,财政总长兼外交总长王正廷等四人。11月5日,北京警备总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璧会同社会知名人士李煜瀛前往清宫,迫令溥仪在《修正清室优待条件》上签字,随即驱逐其出宫。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溥仪:在帝制崩溃后一再消长(8)

溥仪被逐出宫的当天下午7时,段祺瑞即通过无线电和有线电同时发出致冯玉祥的电稿,此即所谓“歌电”:“北京冯总司令、孙副司令鉴之:(密)顷闻皇宫锁闭,迫移万寿山等语。要知清室逊政,非征服可比,优待条件,全球共闻。虽有移住万寿山之条,缓商未为不可。迫之,于优待不无刺缪,何以昭大信于天下乎?望即从长计议之可也。瑞。歌。”当晚11时,段又把内容相同的电报发给了陈宝琛、郑孝胥、朱益藩、宝熙等溥仪身边的人,还在电文后附加了“声请不可驻使馆”一句话,从而表明了段祺瑞关注此事的目的所在。

冯玉祥旋复电段祺瑞,态度坚决,认为“清室为帝制余孽”,“此次移入私邸,废去无用之帝号,除却共和之障碍,人人视为当然”,“莫不欢欣鼓舞,均谓尊重国家,正所以保全清室”。

11月6日下午,段祺瑞获悉溥仪等已经出宫并移居醇亲王府后,在天津发表“讨逆檄文”,即《反对复辟宣言书》,其最可注意之处即在措辞之间,对张勋和溥仪就是有区分的,说到清室总是笔下留情。如谈及辛亥逊位,则说“前清明察世界大势,推诚逊让,民怀旧德,优待条件,勒为成宪,使永避政治上之怨府,而长保名义上之尊荣,宗庙享之,子孙保之。历观有史以来二十余姓帝王之结局,其安善未有能逮前清者也”。又谈及张勋复辟,则说“今兹之举,出于逼胁,天下共闻。历考史乘,自古安有不亡之朝代?前清得以优待终古,既为旷古所无,岂可更置诸岩墙,使其为再度之倾覆,以至于尽”。谈及起兵讨逆,则说自己“亦曾受恩于前朝,更不忍听前朝为匪人所利用,以陷于自灭,情义所在,守死不渝”。这篇檄文用段的名义,却出自梁启超的手笔,他在运笔之际,恐也不能把光绪皇帝的恩谊忘得一干二净。

11月7日下午7时,冯玉祥给段祺瑞回电,声称逼宫之举“原非本意,系本国民之意而行”,既承蒙段祺瑞连日电嘱,“当力为保护”。段祺瑞接到此电,即于当日夜又给冯玉祥发了一份有线电稿,大意谓,“既非阁下主动,请严饬属下,所有宫中一草一木,不准擅动,静待从长妥商”,云云。

段祺瑞对冯玉祥“逼宫”的这一态度很快就被清室内务府所知,他们遂把希望寄托在了段的身上,有人建议召开溥仪身边的人和亲贵们开会,这一建议已成文,迄今存于档案。文云:“众望段、张不日来京,如何派员与之商,应速筹议。拟请召集左右及亲贵,先开会议。究派何人往商?如何措辞?究承认修正条件否?如果承认,所谓自由者如何恢复?所谓岁费者如何保证?所谓公私财产者如何分别?如不承认,是否仍照旧订条件?抑即自请废除优待?推而至于果欲创办慈善、教育、文化等事业,如何请之协助?果欲设立私产保管会,如何请之赞成?至此后之居处出入及将来之预备游学,均应逐事详议办法。俟段、张到,即可提出,以候公决。万不可各主一说,各不相谋,使无所适从,盖必上下一心,凡事预定,庶对内对外皆有把握,不致一误再误,俯仰由人也。”

11月22日,段祺瑞离津入京,两天后在铁狮子胡同陆军部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总执政。据庄士敦说,段祺瑞曾劝说郑孝胥进入新内阁,担任内务总长,甚至连清室方面的人也希望郑孝胥入阁,以便保护“皇帝”的利益,但郑孝胥坚守“一臣不事二主”的原则,婉拒了段祺瑞的美意。段祺瑞就任执政后,立即撤销了设置在醇亲王府内外的对溥仪的种种限制措施,并允许庄士敦看望溥仪。

尽管如此,段祺瑞对溥仪却没有更进一步的“宽容”,比如,清室内务府于1924年11月给段祺瑞的执政府写信,要求恢复“岁费”和“尊号”,他未予理睬。1925年1月又有“东三省公民世荣等五十三人”,致电段祺瑞“吁恳执政迅发明令,恢复原有优待皇室条件,以昭大信而服中外之人心”,他仍是不予理睬,由此可见他的宽容实在是有限的。

对冯玉祥将军派部将鹿钟麟持《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入宫,迫令溥仪签字,并当即驱逐溥仪出宫去这件事上,当时知识界的学者名流大多持肯定态度。然而也有一位大名人例外,就是胡博士。或许,是因为他被溥仪召见的缘故。可是,按历史的角度看,这其中并非是感情问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溥仪:在帝制崩溃后一再消长(9)

据有资料说,11月5日那天胡适住在北京西山,当天听说溥仪给轰出紫禁城去了,颇为扫兴,晚上就给曾任民国政府参议院副议长并多次出任外交总长的王正廷(字儒堂)写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儒堂先生:

先生知道我是一个爱说公道话的人,今天我要向先生们组织的政府提出几句抗议的话。今日下午外界纷纷传说冯军包围清宫,逐去清帝;我初不信,后来打听,才知道是真事。我是不赞成清室保存帝号的,但清室的优待乃是一种国际的信义、条约的关系。条约可以修正,可以废止,但堂堂的民国,欺人之弱,乘人之危,以强暴行之,这真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今清帝既已出宫,清室既已归冯军把守,我很盼望先生们组织的政府,对于下列几项事能有较满人意的办法:

(一)清帝及其眷属的安全。

(二)清宫故物应由民国正式接收,仿日本保存古物的办法,由国家宣告为“国宝”,永远保存,切不可任军人政客趁火打劫。

(三)民国对于此项宝物及其他清室财产,应公平估价,给予代价,指定的款,分年付与,以为清室养赡之资。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