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我们时代的历史人物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孙中山去世后,当时接班人中呼声最高的首先要推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许崇智等四人,论资历、论党内军内地位,都远远轮不到蒋介石。他当时连中央执行委员都不是,军内仅仅是黄埔军校校长,手下没有战斗部队,要问鼎接班人“宝座”,谈何容易呀!

然而不甘心久居人下的蒋介石早就觊觎着最高权力的“宝座”了,为了达到这一“战略目标”,他一方面千方百计抓兵权、抓枪杆,同时也物色能给自己鼎力相助的笔杆子、“理论家”。

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蒋介石首先想到了戴季陶。他这位把兄弟的文笔堪称天下一绝,他主编的刊物和陈独秀、瞿秋白、毛泽东主编的刊物都曾风靡神州。请出这样一位笔杆子去与党内“左”派和共产党打笔墨官司,蒋介石坚信稳操胜券。

蒋介石立即给远在上海的戴季陶拍了一份电报:“请兄速来广州。”

戴季陶很快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广州。

蒋介石大喜过望,他向戴季陶介绍了广州乃至全国的政治情况,中心意思是共产党很猖狂,也很难缠,绝不能让其在国民党内坐大,更不能让他们在军内掌握兵权。

蒋介石认为戴季陶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先造舆论,让国民党乃至全国人都知道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苏俄式的暴力革命势将导致中华民族的毁灭,听任共产党继续留在国民党内必将造成三民主义的赤化。

蒋介石知道戴季陶两手空空,就慷慨地给了他一大笔款子,嘱咐他到上海成立一个办事处,从理论上对共产党来个“重拳出击”。

戴季陶果然不负蒋介石所托,几个月后,他的“###理论成果”出来了。这就是《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和《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两个小册子,连同他在广州发表的《三民主义哲学系统表》,三篇文章构成一整套理论体系,“戴季陶主义”从此成型。在他的理论中,他企图用孔孟的儒家思想取代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用民生主义取代共产主义,用泛泛的民权主义取代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学说,洋洋洒洒,引经据典,谈古论今,而且“独具一格”,确实也迷惑了不少人,特别是造成了中间派思想上的混乱。

戴季陶:喜欢喊“杀杀杀”的政客(6)

戴季陶为了树立起蒋介石在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中的威望,还喋喋不休地鼓吹说:凡是一个团体里有两个主义,这个团体一定不会成功,而且一定会发生冲突,尤其是一个团体有两个中心、两个领袖,这个团体一定要分裂。

为了实现戴季陶的“理论”,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整理党务案》,要求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共产党中央还必须交出加入国民党的全部共产党员名单。

令人叹息的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竟然没有看出蒋介石、戴季陶的险恶用心,认可了这个无理的、胁迫性的要求,使得蒋介石在会议中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组织部长、军人部长,独揽了党、政、军大权。

戴季陶为蒋介石一步一步地接近权力宝座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蒋介石布置鸿门宴

在建立蒋家王朝的残酷争夺中,蒋介石一巴掌把共产党打下去之后,又面对着党内###重臣的挑战,首当其冲的便是汪精卫和胡汉民。

当时,在国民党内流行着三句话:胡汉民腿能跑,汪精卫口才好,戴季陶文采高。这表明,戴季陶无论是资历、才干,都与汪精卫、胡汉民在伯仲之间。

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略施小计,将汪精卫和胡汉民都排挤出国“访问”,戴季陶成了国民党最高决策机构常务委员会五名委员之一。他还担任了中央宣传部长的要职,并与于右任、丁惟汾三人共同负责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由此,他成了国民党中央仅次于蒋介石的人物,并成为蒋介石首席国策顾问,春风得意,红得发紫。

胡汉民回国后,向蒋介石、戴季陶发起了挑战。1930年11月召开的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讨论并通过定于翌年5月召开国民会议制定约法,但胡汉民强烈表示国民会议无权代替国民大会制定约法,强调国民党中央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以限制军人专权;而且主席的权力要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等五院院长的权力相等。胡汉民的用意就是要限制蒋介石的权力。

蒋介石是个嗜权如命的人,岂能让胡汉民得逞?他立刻找来戴季陶商量对策。

这时戴季陶是国民会议选举总事务所主任,但人远在广州。向各地派出特务监督代表选举的陈果夫和陈立夫,向蒋介石报告了一个非常不利的消息:据初步测算,在即将召开的国民会议上,如果进行总统选举的话,胡汉民将得到68%的选票,而蒋介石只能得到32%的选票。

蒋介石大吃一惊,脸上露出沮丧之色,他问二陈该怎么办。

二陈建议派国民党###级重臣吴稚晖去见胡汉民,请胡汉民“出国休养”。

胡汉民见这位比自己大14岁的老大哥,居然登门替蒋介石当说客,也顾不得他的老面子,将吴和蒋都骂了个狗血淋头。

蒋介石左想右想无计可施,遂请戴季陶速速离开广州来南京。戴季陶一到,蒋介石立即将戴季陶召到自己公馆密商。

戴季陶和胡汉民都曾在孙中山身边工作,两人私交很好。但戴季陶权衡得失后,决定站在蒋介石一边,扶助蒋介石坐上“龙椅”。他向蒋介石附耳低言,进谏了一条破胡之策。蒋介石听完后,不禁抚掌大笑,称赞戴季陶此计高明。

这天,胡汉民接到蒋介石的一份“请柬”,邀请胡汉民到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部赴晚宴。

胡汉民哪知是计,应邀赴宴,一进门,发现迎面坐着戴季陶,此外还有吴稚晖、何应钦、陈果夫、陈立夫等军政大员。众人和胡汉民冷冷地打了招呼。

一位秘书接过胡汉民的帽子、手杖,请他进里面去坐。

胡汉民继续往前走,跨过一道门,来到另一个房间,抬头一看,只见警察厅厅长吴思豫一个人坐在一张椅子上,室内别无他人。吴思豫向他点点头,一句话也没有说。

胡汉民感到气氛不对头,正欲向秘书打听,忽见满身戎装的蒋介石走了出来。蒋介石挥挥手让吴思豫和秘书退下。于是,室内只剩下了蒋、胡两个政治上的冤家对头。

这次两人会谈的内容,外人不得而知,史家更无记载。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