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我们时代的历史人物 > 第15部分(第1页)

第15部分(第1页)

但官场的得意并不能使张灵甫情场得意。他一生中有过四次婚姻,每一次都以悲剧性的结局而告终。

他的第一任妻子名叫邢琼英。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陕北农村,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张灵甫也不例外。他在无奈之中不得不勉强和邢琼英交拜天地,入了洞房。

张灵甫:名将与他的绝色佳人(2)

对这位原配夫人,张灵甫是不满意的。他之所以离家外出,据说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逃婚。当上军官后,他嫌邢琼英土里土气,不能像别人的太太那样打扮入时,出入社交场合。于是,张灵甫就扮演了陈世美的角色,把邢琼英撂在老家,自己在外地来了个“停妻别娶”。

第二任妻子名叫吴海兰,是张灵甫1934年驻防四川广元时,经人介绍认识的。吴海兰年轻漂亮,又知书达理,一见面就使张灵甫十分喜爱。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不久便结了婚。

吴海兰性情贤淑,对张灵甫温柔体贴,照顾得无微不至,还能陪他外出交际。同事们都夸他娶了一位好太太。

张灵甫当时在胡宗南的第一军当团长。部队“追剿”工农红军,东奔西走,漂泊不定。为了行动方便,上头规定军官家属一律安置在西安。

一天,一位同事兼同乡的团长从西安探亲回营,张灵甫向他打听妻子吴海兰的情况。

那位团长见他焦急的样子,有意跟他开个玩笑,打趣说:“啊呀,老兄啊,说出来你可不要生气呀。你的太太嘛,一次我看见她打扮得花枝招展,身边还有一个年轻人,西装革履,两个人可亲热呢!你要不放心,快去西安看看吧!”

张灵甫个性内向,脾气暴躁。他一听此言,不禁火冒三丈,生气得不得了,心想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哪能戴上顶“绿帽子”,让人在背后指指戳戳。妻子不贞,如此奇耻大辱,说什么也咽不下这口气,他决定马上请假回西安找吴海兰“算账”。

他将吴海兰带到乡下老家,在屋后菜地里枪杀了她,并暴尸野外。

“团长枪毙了老婆!”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大东乡,又很快传到了仅有30里之遥的西安城。经报纸报道后,又很快传遍全国,闹得沸沸扬扬。

凶讯传到四川广元,吴海兰家人岂肯罢休。她哥哥不远千里赶到西安,向法院状告张灵甫,要求严惩杀妻凶手,以慰妹妹亡灵。

法院一看告的是一位团长,就回复说:军人犯罪,应由军事法庭审理,本院无权过问。吴海兰的家人又向社会各界呼吁,要求主持公道,给予声援。

当时张学良正驻守西安任西北“剿总”总司令,夫人于凤至在西安妇女协会挂了个名誉职务,有人帮助吴海兰的哥哥将状子转递到了她手中。

生性耿直又仗义执言的于凤至了解“团长杀妻案”的来龙去脉后,凤眉倒竖,愤怒至极,斥责张灵甫刻薄寡义,手段残忍,竟然蔑视军纪国法到如此程度,实在令人发指。她要求张学良务必对张灵甫严加惩办。

张学良双手一摊,苦笑着摇摇头,说:“中央军的事,我鞭长莫及啊!”

于凤至说:“那好,我就把信转到宋美龄那里去,请她伸张正义,维护我们妇女的合法权益。”蒋介石和张学良是结拜兄弟,于凤至和宋美龄以姊妹相称。

作为一个女人,宋美龄也对吴海兰的冤死表示同情,她向蒋介石禀报了此事。蒋介石一听,大为恼怒,立即下令给胡宗南,令其将张灵甫撤职查办,押来南京。

没有人押送,张灵甫一个人匆匆上路去南京受罚。当时没有直达火车,张灵甫风尘仆仆地辗转途经洛阳、郑州、徐州,很快把盘缠花光了。正当他愁眉苦脸时,心头突生一计,大叫一声:“天无绝人之路!”他向一家旅馆老板借了点钱,买来纸砚笔墨,赶写了十几张条幅,挂到街头叫卖。用卖字换来的钱当路费,他终于到达了南京。

张灵甫向蒋介石上书,要求当面说清“杀妻”缘由。

蒋介石心里有气,何况一个小小上校团长,哪里放在他眼里,于是下了口谕:将张灵甫关入“模范监狱”,判处10年徒刑。

蒋介石虽然独裁专制,但表面上也讲法制。仅凭老蒋一道口谕,不经法院判决,就要他坐牢10年,监狱也感到为难,权衡的结果是,将张灵甫不予收监,让他住进了监狱的招待所。

张灵甫原准备锒铛入狱,没想到会受此优待。他老老实实住了下来,从不找监狱当局的麻烦,也不惹是生非,整日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字。昔日的黄埔校友在南京当官的不少,纷纷前来探望,或赠物,或赠钱,张灵甫就以书法回赠。时间长了,向他索取书法的人越来越多,润笔之资也颇为丰厚。一时间,张灵甫书写的招牌、店名在南京街头多处可见。一桩轰动古城西安的“杀妻案”,使张灵甫得以在“模范监狱”这个特殊的地方修身养性,他暴躁的脾气从此也有所收敛。

张灵甫:名将与他的绝色佳人(3)

改名后的张灵甫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下了道命令:所有服刑官兵,除“###”外,一律调服军役,戴罪立功,并保留原先军衔。

“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个性倔强的张灵甫原先想返回胡宗南的第一军。但他转而一想,自己杀妻、坐牢,面子上实在太不光彩,如果回老部队,这张脸往哪里搁呀?!

胡宗南当第一师师长时,麾下有个营长名叫王耀武,王耀武是张灵甫当连长时的顶头上司。一天,时任五十一师师长的王耀武在晋见蒋介石时,说到了张灵甫。他提出:“张灵甫这个人,打仗很有本事,现在抗战需要干部,政府又下令释放所有服刑官兵,就让他到五十一师来吧!”

蒋介石点头应允,并交代说:“此人脾气暴躁,但是个有用之材,你要好好管教他。玉不琢,不成器,要他改过自强,重新做人。”

张灵甫来到王耀武的部队,十分感谢他的知遇之恩。为了表示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他把名字“张宗灵”改为“张灵甫”。整个抗战期间,张灵甫一直在王耀武的麾下南征北战,打了不少硬仗、恶仗和胜仗。

1937年8月,王耀武率五十一师开抵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淞沪保卫战。张灵甫很快到一五三旅三○五团走马上任,并在上海保卫战中以勇猛果断、指挥有方赢得了全团官兵的拥戴。

日军的武器装备远远优于中国军队。一天,在嘉定作战时,日军蜂拥而来。张灵甫打红了眼,甩掉上身的军装,捋起袖子从壕沟里跳起来,抱着机枪大吼一声:“兄弟们,冲啊!”身先士卒带着100多名敢死队员迎面冲了上去,打得日寇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接着,该团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毙伤日军800多人。

1938年秋,张灵甫奉王耀武之命,对驻守江西德安张古山的日军进行反击。

在讨论作战方案时,有人认为张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张灵甫拍案而起,说:“各位都看过《三国演义》,魏国大将邓艾为了攻取成都,出蜀将之不意,带精兵暗渡阴平,飞越摩天岭,一举攻克了江油、涪城和成都。我们也可以仿此战例,大军从正面进攻的同时,再挑选一批精兵强将,从人迹罕至的张古山背面进行偷袭,以收两面夹攻之效。”旅长和各团长听后都拍手称好。

张灵甫亲率一支突击队轻装出发,攀木挂树,穿过深山峡谷,翻越悬崖峭壁,配合正面部队进攻,很快夺取了张古山。

日军不甘心失败,出动飞机狂轰滥炸,又用重炮轰击,几乎将张古山炸成一片焦土。张灵甫率全团官兵与兄弟团队一起,与日寇进行鏖战,阵地常常是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拉锯战打了五天五夜。他总是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身上中了日寇7块弹片,鲜血直流也不下火线。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