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复仇的大手 > 七十章 公司医生(第1页)

七十章 公司医生(第1页)

如果仅仅是收购,在华尔街的金融大亨或是精明的银行家们看来,不能说有太多出彩之处。收购过后的改组才是摆在吴宗华面前的巨大难题。

也许这也是很多银行家当初所看到的真实的信嘉。才没有参与其中的争夺。在加拿大,他管理的不过是一个电脑公司。在香港,只是一家主业为电子贸易的上市公司,而大部分业务还是由他父亲吴道国和他的幕僚们在运作。在美国,科莫多只有100多家连锁店。和华尔街的大亨们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而现在,他面临着的是全球150个国家有业务,分布在七大洲的十几个大型工厂和两万多家销售网点的庞然大物。如果管理得好,就会给他带来巨额财富,反之亦然,是用巨额财富来填补这个无比巨大的吞金巨兽。

吴宗华首先得弄懂巨额的亏损都来自哪里,找出病根然后对症下药。他像一位老到的中医,开始为信嘉出现如此巨大亏损把脉开方。

他看到欧洲的两个工厂,一个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在德国法兰克福。这两家工厂各有600名左右的工人。但普通工人的年薪达到了6万美金,加上各种福利达到了8万美金。他们每年生产的缝纫机不过10万台左右。光工厂工资就达到了惊人的四千多万美金。这要是在新都,完全节省了一大笔开支,他想着沈先生以前控制的华盛,四万多工人的开销,也抵不过这区区六百人。

而同样的工厂如果在马国或是任何一个东南亚国家,他们的效率至少提高三倍,完全可以生产30万台缝纫机,工人年薪只有5000美金。要是在新都。工人年薪甚至只需要1000美金。他们可以轻松解决信嘉集团的所有生产任务。两边的收入工人相差60倍的收入。他决定要关掉这两家工厂。把所有的生产基地搬到中国大陆和香港两地。一来便于管理,二则节约大量人力成本。

但意大利和德国都是有公会组织的国家,想要把这两个工厂关停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在这两个国家,本国工会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都是出了名的。最后以1美元的象征性价格把这两个工厂卖掉。看似丢掉了两家工厂,但实际上甩开的年近八千万的巨大债务包袱和每年近500万美元的财务补贴。

中国人勤劳而有富有智慧和创造精神。报酬又相对低廉。为什么不找更多的中国人来一起改组信嘉呢?于是他从香港的公司里抽调了大量年轻人来对信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把原来集团庞大臃肿的总部全都裁掉,大量启用香港原来环球电子的人马。仅这一项,效率提高了,光是报酬一项每年就为信嘉省下近3000万美金。大量的香港人加入,让吴宗华在香港的知名度大增,香港各界媒体连篇累牍而又略显夸大地报道了吴宗华近乎传奇的人生和他这桩小蛇吞象的收购案。

紧接着环球电子的股票在这一段时间里涨了三倍有余。人们都在议论着环球电子将来会怎样利用信嘉这个超大平台,把香港的电子产品利用信嘉的渠道销往各地。又把文博的电脑产品铺满这些以前只是卖缝纫机的门店和塞满各地的代理商的仓库。

接下来就是砍掉原来信嘉的研发部门,这个部门近几十年根本就没有开发出什么像样的新产品。

很多信嘉集团内部的人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个研发部。你很难想象,一个公司居然十年来没有改动过自家产品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他们会跟你说,“不,没有什么再改进的必要了,这就是个缝制衣服的机器。还有什么好改造的呢?他就该是这个样子,保持这个样子很好,也很重要。它就和抽烟吃饭是一样的。我十年前抽的烟是这个样子,十年后我并没有觉得没有什么不妥,还是一样的味道。”

而此时的RB兄弟,重工等企业。已经在开始研发尝试把电脑芯片装上缝纫机,传统的电动机动力系统也开始在往直驱和电脑控制这个方向改进。他们跟着缝纫机这一原理又开发出了工业服装生产的几乎是一条龙式的整套设备。为此,在信嘉还在为裁缝店主供应设备的时候,RB的企业已经在研发服装工业化,自动化,电脑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他决定信嘉接下来的研发模式将向RB企业的这四个现代化看齐并超越。并启用了大量的年轻人,对产品进行全方面的研发和规划。

于是,他的家族不仅在电子产品,缝纫机和电脑上都有涉足。一个商业帝国的野心和雏形开始露出峥嵘。

一连串的外科手术般的精准治理,把不良资产全部砍掉,压缩了开支,关掉了所有工厂,把生产任务全部交给在大陆的加工厂来完成,而信嘉要做的就是把销售渠道和产品设计,研发和文博的相关业务进行整合。

被收购的第一年,信嘉就实现保本,不再亏损。然后,吴宗华利用原来,信嘉的强大品牌进行一系列巧妙的营销策略,使经营状况进一步良性发展。到了1991年时,纽约股市已经有了回暖迹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吴宗华觉得这是一个借势调整债务结构。再把经过重新改造后的信嘉改名新信嘉,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第一次公开发售。一举还掉信嘉近3亿美金的债务。到了1992年,新信嘉的股票已经涨到了每股35美元。吴宗华再次大肆减持,回笼大笔资金。新信嘉正式清偿完自己的名下的所有债务。但吴宗华仍旧占了53%绝对控股权。

但放眼两年前,他只是借助刘博的4000万美金,总市值不过是2。7亿。而两年后,新信嘉的股票达到了35美元,总市值已经逼近18亿美金。市值净赚15亿美金。人们都看到了他点石成金的神效。愿意称他为公司医生。

但如果故事就到了这里。并不年显示吴宗华的太多过人之处,要知道,当时的华尔街可是卧虎藏龙之地。债券大王米尔肯,股神巴菲特,杠杆之王克拉维斯。美林银行,雷曼,摩登,第一波士顿等等等等。每一个都是在投资领域获利颇丰的佼佼者。他还称不上神,也排不上对。

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就有点让人眼花缭乱,他把属于他本人的53%的新信嘉股权卖给了加拿大文博集团。套现了5亿美元的巨额流动资金。由于他个人在文博集团是大股东,还占据着54%的股份,同时还是董事会主席。他又间接着控制了信嘉,而且也还同时兼任了信嘉集团的董事会主席。

此时经过改造后的新信嘉。在130个国家有1500多家零售点。上万个独家代理商。人的销售队伍。

他们不仅卖新信嘉的缝纫机,还销售文博集团和香港环球电子的所有产品。这几乎是当时全球最大的一个营销网络之一。新信嘉的商标也仅屈居可口可乐之后成了全球最着名的商标之一。一系列的运筹帷幄而出奇制胜。成就了吴宗华当时以产品打天下转变到销售打天下的第一人。

于此同时,远在中国的新都,华盛工业得到了有史以来飞速的扩张。源源不断的订单飞向华盛工业的总部。

下属45个工厂已经扩大到了百余个,员工也已经突破了十万人的规模。这些产品通过长长的货柜车。驶向新都码头,然后装上万吨巨轮。跟着新信嘉的销售渠道,销往世界各地。

喜欢复仇的大手()复仇的大手。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