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王昭君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作者:高阳

声明:本书由霸气 书库 (。。)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

王昭君  01

秭归县的大堂,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张灯结彩,喜气洋溢,里里外外到处是笑脸。有的是觉得新奇有趣的笑,有的是憧憬着荣华富贵的笑,有的是自鸣得意的笑,但也有用脂粉遮掩了泪痕,强自妆点的笑。

大致说来,秭归县的美人,只要是未曾出嫁的,都集中在这里了——朝廷采选良家女子,充实后宫,尽管诏书中煌煌申明,以德为主,仪容并非所重,只要平头整脸,身无恶疾,皆有入选的资格。可是谁都知道,入选的主要条件是色!

因此,平素有艳名而又不愿选入深宫的,早在诏书下达之时,便急急忙忙地物色儿郎,草草婚嫁。这半年以来,办喜事的人,比平常多了三倍。东西这一来剩下的美人就不多了。选美的钦使,掖庭令孙镇,大为失望,不断地皱眉、摇头,喃喃自语:“千城易得,一美难求!”

“钦使说哪里话!”有个待选的蓬门碧玉,心直口快,不服气地抗议,“有位美人,不但秭归第一,只怕天下也是第一!”

“喔,”孙镇动容了,“你说,是谁?”

话是说出口了,却大为懊悔。她嗫嚅着说:“我是说着玩的!那里有什么天下第一美人?”

孙镇已当了二十年的掖庭令,后宫佳丽,何止三千?成天在脂粉丛中打滚,将女孩儿的心理摸得熟透、熟透,知道她的话不假,只是忽生顾忌,故而改口。如果逼着问,当然可以问得出实话,但可能会别生枝节,反为不妙,所以一笑置之。只问她的姓名。

“我叫林采。双木林,采选的采。”

“看你口齿伶俐,也有可采之处!”

陪侍在旁的秭归县令陈和,立即高声说道:“取中林采!”

孙镇不过是那么一句话,入选与否,犹在考虑,陈和自作主张地作了这么一个宣布,使得他颇为不悦,但也不能不算,只好承认:“取中林采。”

因为如此,他就不肯轻易发言了,看来看去,一直看到离末尾只剩五、六个人了,第二个还没有选出来,陈和不免着急,陪笑问道:“莫非再没有能中法眼的?”

孙镇犹未答言,有个圆圆面孔,喜气迎人的女郎,笑盈盈地向他行礼,用很清脆的声音说:“钦使安好!”

“你倒很懂礼节。”

“懂礼节就好!”陈和一旁接口,“宫廷中礼节最要紧。”

陈和不置可否,只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赵美。”

“赵美?”

是疑问的口气,便意味着有名实不副之感。陈和急忙成人之美,“钦使,”他说:“美有各种各样的美,有的人,初看不错,再看不过如此,越看越不顺眼;有的人呢,初看似乎平庸,再看有点味道,而越看越美。拙见钦使以为如何?”

“嗯!嗯!高见,高见。”孙镇敷衍着。

“钦使,”陈和又说:“这赵美是官男之相,主理贵子。”

这句话倒是打动了孙镇,他点点头说:“可取者大概在这一点了!也罢,选上她一个。”

于是看到末尾又回头,总算勉强又选中一个,名叫韩文,定额四名,还差一个。陈和看孙镇大有再也不屑一顾之意,便又说道:“钦使,请再看看,可有遗珠?”

“不必再看了,本无珍珠,何遗可言?”

“那,不还差一名吗?”

“是的,我知道。”说完,孙镇便管自回到别室休息去了。

陈和情知不妙,但不便追了去问,先料理了中选的林、赵、韩三家该送的羊酒采礼,鼓吹前导,亲身登门道贺。一家一家走完,回到衙门,已近黄昏。置酒款待钦使之时,方始从容叩问。

“钦使,尚差一名,是宁缺毋滥呢,还是另行复选?”

“既不可缺,亦不可滥,另行复选,亦嫌费事。”孙镇答说:“我看,林采口中的天下第一美人,不妨召来看一看。”

陈和听得这话,心中一跳。“林采胡说八道!”他说:“哪里有甚么第一美人?秭归自从出了‘三闾大夫’师弟,秀气都拔尽了,至今男子不文,女子不美。钦使莫轻信妄言!”

“三闾大夫”就是作《离骚》的屈原,与他的弟子。一代才人的宋玉,相传都是秭归的土著。师弟皆善辞赋,瑰奇伟丽,冠绝古今,所以陈和有此说法,然而毫无效果。

“陈兄,”孙镇正色说道:“美人如日月星辰,纵或一时为浮云所掩,终必大显光芒,为世人所共见。倘或真如足下所说,秭归的秀气为屈、宋师弟拔尽了,至今男子不文,女子不美,自无话说。万一真的出现了天下第一美人,而且早就是足下的子民,那时候,陈兄,这欺罔之罪,恐怕你当不起!”

事态严重了!做主人的陈和,如芒刺在背,大为不安——原来林采的话,一点不假,秭归确有国色,只是父母视如性命,舍不得她远离膝下,所以一闻采选的信息,在陈和那里行了重贿,得以剔除在候选的名单之外。不想林采多嘴,而孙镇精明,看来是瞒不过了。

孙镇从陈和脸上,看到他心里,知道可处死刑的“欺罔之罪”四字吓倒了他。只是话说得太硬,无法弯得过来,须为他找个开脱的借口,事情才能转圆。

于是,他略想一想说道:“陈兄,你到任未几,只怕地方上的情形还不太熟悉。明天不妨多派出人去,加意访一访,果然有此一美,选入深宫,天子宠幸,于足下的前程,亦有锦上添花之妙!”

先作威,继以利诱,又为他留下挽回的余地,陈和的嘴怎么还硬得起来?一连叠声地说:“是!是!谨遵台命。”

第二天一早,陈和派人去召请一位绅士,名叫王襄,此人当过传宣王命的“谒者”,久在胡地,以后弃政从商,与匈奴从事贸易,挣了极大一份家财,暮年思乡,弃落归根,回到秭归定居,不过一年有余,但以家业殷厚,赋性慷慨,所以很快地便成了本地的一位大绅士,颇得陈和的尊敬。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