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武艺丛谈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名五百钱。分明暗两种:明手拿其一穴,控制全身,又称大手,多在技击时用之;暗手则在与人握手、拍背、递烟、搂抱、拉扯之际施之。受伤后只有下手人才能解救。若不解救,重者顷刻吐血而亡;轻者数日、数月、数年而亡。其法以指尖发劲,有「点、拍、摸、闭、拿」等阴阳手法之分。按下手轻重、穴位位置、时间长短不同,而产生不同之证状,去医院检查也查不出。解救后,伤处仍会呈现犹如铜钱般的紫色手指印。江西民间习此技,有三十六大穴、七十二*之说,但黄茅的郭仪师傅用的是五十三穴,这是他那一派的独得之秘。家父说的凤阳婆传技,或是讹传,或是凤阳另有传承,亦未可知。

字门别有符法,说是可以止血止痛。弟子拜师时,用刀刺手,以符止痛止血来证验。又有脱绳术、五雷定身术、九龙化骨水等。化骨水可以当场吞筷子和绣花针,然后喝水化之。画五雷字,亦可以把蛇定住,号称真武定蛇技。不过我没见过,不好乱说。

当然,这类医武奇术,台湾也多的是。但我觉得好奇的,是为何大陆经历过这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动,大传统(great tradition)几乎整体出现断层,而乡村小区俗民代表或传承的小传统(little tradition),竟能存活下来?例如真正的道教茅山派科仪道法,几己断绝;而民间的茅山术,什么寄打、退煞、青龙过江、隔山打穴、翻天印、铁板印,却仍在民间用自己的方式流传。许多江湖门派,也是如此,*后一一恢复,且有掌门人等授受谱系。为何如此?这个问题,有时比那些术法更让人觉得神秘。

改革开放后的新社会,好像也没让他们适应不良,反而活得更畅旺。过去依口传心授,现在是光盘、函授,教材教具更胜学堂。过去仅在乡里秘传,今于通都大邑遍设分部坛口。过去只知闭门苦练,现在有各种特色培训,完全针对现代生活之节奏与需求来设计,而且推陈出新,根本不限于传统的门派窠臼。

比方我知道有个华山派,竟然有「密传华山紫霞功」和华山九剑。紫霞功跟独孤九剑?那不是金庸《笑傲江湖》里掰出来的吗?不要紧,现在真有个华山派了,而且真有紫霞功和华山九剑了。紫霞功发为紫霞掌,双手便亦出现金庸所形容的紫色,据称可以隔物碎砖、切碑断石,你怕不怕?

哈哈,别忙,还有厉害的。金庸《天龙八部》不是说有个逍遥派吗?今我在河北邢台也访到了。其逍遥迎风掌,据云可以隔山打牛、隔空削砖、百歩之外击人。其纯阳内功,修习百日,即能开碑裂石,一头撞倒砖墙;再练,更可飞身上屋、踏雪无痕,胜过铁掌水上飘。就是不知跟天山童姥丁春秋相比如何。

另有一个河南石佛镇的五毒门,号称仙剑合炉,颇令人联想到畅销电玩「仙剑奇侠传」。但该派讲移魂出窍,不仅可呼风唤雨,更能驱动僵尸。练的是五毒夺魂掌,中者七日之后溃烂至死。此外,它还传一种迷魂药、催情功,乃古代房中术、拍花门之流裔。

对这些奇里古怪的新旧功法数术,我或信或不信,但都无碍我查访着好玩。有时蓄疑已久,忽然觅着头绪,如前面说的五百钱,就更是高兴莫名。

如我小时曾练铁沙掌,故对一位铁沙掌前辈顾汝章与江湖奇侠柳森严的故事,深感好奇。此事又牵连于大侠杜心五,而杜心五是自然门的武功。自然门功夫,万籁声书中可见端倪,但我在台湾却未见其传承。其来历尤其模糊,连万氏都说:「本门渊源,不得详考」。后来我作过一篇考证,查到赵避尘的《性命法诀明指》,知其道脉本于了空了然,武技本于徐矮子。可是仍不晓得徐矮子究竟是谁。方今之世,更有谁见过杜心五万赖声,可以从容叩问?不想,某次在成都,逢金筋门王庆余先生,谈起来才知他不但见过,且由杜心五介绍,拜在青城山欢喜道人李杰门下。听他讲述杜心五袖短剑走镖,徐矮子作羌人装束,飞身立在桌角上等事,不胜企慕。武林旧事,一霎纷来眼底。访寻奇门秘技,其乐往往如此。

南拳北腿(1)

南拳北腿,久成通称。但这种通称有无道理呢?那就还得考上一考。

先说南北。

南北看来最不成问题,南方北方之分,在我国早有成例,如禅宗即分南宗北宗,画家在明末亦分南宗北宗,书法则有北碑南帖之说。近代国学大师刘师培曾著《南北文化不同论》《南北文学不同论》,详细介绍了南北在学术文化及文艺上的这些差异。中国地域辽阔,南北会形成此类区隔,一点也不意外。犹如论行则南樯北马、论食则南茶北酪,南人北人之性行体气也多有不同。这种差异,表现在武术上,自然也就形成了南拳北腿不同之风格。

可是,南北虽然可分,南北究竟指什么,各个朝代却并不一样。

秦汉以前,所谓“南风不竞”的南,讲的是荆楚;而荆楚所包涉的地区,就北及山东河南的南部。南北朝时期,南北之分,则指的是中原地区和江淮流域。故所谓南北,乃相对之词,古代岭南尚未开发,江淮一带便可称为南陲。不似现今讲到南拳北腿,我们脑子中想到的南拳典型都是闽粤拳术那样。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徐震《国技论略》一书谈到南北,南仍指的是长江流域,谓:“今世通语,谓长江一带拳术,架式小而势紧促者为南拳,亦曰南派。以豫鲁一带拳术架式大而势宏敞者为北拳,亦曰北派。”可见当时论南北,仍以江淮为南。

为什么会如此呢?这时岭南不是早已开发了吗?

原因是现在岭南练拳的人恐怕不爱听的:因为当时岭南武术在全国并没什么声望。

闽粤武术当然源远流长、门派众多,技艺亦各有其特点,但当时并无特别的代表人物,尤其是全国性的知名武师。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两大系统中均没什么闽粤武术教练即为明证。这也大大限制了闽粤武术的推广,使其终究只能局限于一地。

我看《精武》月刊二○○八年二月号,有《黄达生答记者问》一文,记者问:“洪拳今日有些门前冷落车马稀,是否与上世纪二十年代万籁声、傅振蒿、顾汝章、万籁鸣、李先五等著名的北派拳师联袂南下广东传拳有关?”这个问题问得未必恰当,因为洪拳“今日”未必门庭冷落,但在上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岭南武术确实在声望上不如北方。

北方这些武师,如顾汝章、万籁声等均具有全国性声望。他们能南下,而南方拳师无力北上,即显示着这样的声望差距,其拳术是不会有人拿来与北方武术相提并论的。反而是北方武术在南方大力拓展,颇有成果。像我少习螳螂拳时,主要参考资料就是黄汉勋先生在香港所编的螳螂拳一系列丛刊。黄氏乃广东青年,裁成甚众。此南人而濡染北风者也。北人而习广闽拳术,却几乎找不到这样的例子。

现在一讲南拳,就说洪拳、咏春、黄飞鸿。实则洪拳为全国性拳种,并不只流传于闽粤;黄飞源在广东固然是大人物,今日经媒体渲染,尤其声名显赫,无与伦比,但当时则历数风云人物时却几乎名不见经传。因此徐震才会说:“今世通语,谓长江一带拳术为南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南拳北腿(2)

当时长江一带拳术之特征为何?此或可于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振民编辑社出版《少林宗法图说》见之。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