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定慧初修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这也就是释迦何以诃责小乘为焦芽败种的道理。因此,修成小乘极果——大阿罗汉后,经历了八万四千大劫还得再回心向大,发起大乘人世之心,“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而后才能进入“不生不灭”的如来之门。

所以,第十四观里说到“上品上生”必须发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也就是要“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行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回向发愚(利世救人),愿生彼国。”

()免费电子书下载

“具此功德,一曰乃至七曰,即得往生。”往生成就后,就了事了吗?往生成就还只剐剐人门,入门之后还有一段大事因缘。且看经文:

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

这才是佛法的中心所在,净土到此大致相当’禅宗所谓“一悟千悟”的大彻大悟。

至于密宗修观想的朋友,对此也必须特别注意,佛像观想成就了,千万不可画地自限,得少为足。虽然观想成就了,但是和佛法的中心可以说是两回事。还必须百尽竿头更进一步,如果没有悟人“无生法忍”,没有得到“无量百千陀罗尼门”,那么始终还是佛门的门外汉,一切佛像、圣境也还只是妄想。

随兴说到这里,大致可以对佛法“万法归宗”的宏伟气象有个概略的交代。(观无量寿经》虽说是净土法门的揭示,相信对学禅、学密的人们也可以有所助益。

第五章 禅观略讲

………定慧初修

静坐姿势——七支坐法

一、静坐与七支坐法

定力的修持为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依佛法来说,习定是内学外学的共法。修定l的工夫则须由禅定的修习中获得,而所有禅定的法门当先从静坐入门。

中国的佛、儒、道三家及印度的婆罗门、瑜伽等的静坐姿势,综合历来的相传,约有九十六种之多,其中包括各种姿势与方法。佛法通常采用的姿势为毗卢遮那佛的七支坐法为准则,又简称它为跏趺坐,俗名盘足坐法。

二、七支坐法的要点

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肢体的七种要点,包括足、背脊、肩、手、头、眼、舌等七部位。

l、双足跏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刚坐。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

2、背脊梁直竖。腰部自然挺立.胸部舒展,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过分用力,功夫到了,自然挺直。

3、左右两手环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自平放于胯骨部分。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叫做“结手印”.这种手势,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若左手在右手上面,则称为弥陀印。

4、左右两肩稍微平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可过分沉肩(郭…阝+单)背。

5、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_正。前腭内收(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

6、眼正平视。。上视易生散乱仪态近傲慢,下视易生昏沉。双目微张,似闭还开。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三步或五步远处。但初步习坐者,以闭跟为宜,功夫到了自然成微张状。

7、舌头微舐抵上腭(二门牙后),犹如还未生长

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如有口水时,宜慢慢咽下。

三、静坐的环境与注意事项

l、静坐时空气必须流通.但是不能让风直接吹到身上,以避免将来得风湿病。

2、静坐时光线不能太暗,否则容易昏沉;光线也不能太强,否则容易散乱。

3、气候凉冷的时候,要把两腰和后脑盖覆暖和,即使热天打坐,亦不可使膝盖裸露,不要在冷气房或电风扇下打坐。

4、静坐的地方以干燥的石岩、木板或塌塌米(厚叠的草席)最佳,但仍须敷陈适度厚软的坐垫。

5、初学静坐时,多半无法双盘.则以单盘为宜。单盘时臀部必须加坐垫。坐垫的高矮依各人身体状况而定,总以舒适为原则。如果坐垫太高或太矮t都会使神经紧张。坐垫的软硬程度也必须适中,否则影响静坐的心情与效果。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