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边走边想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忘。郭为跟我讲,他在当公关部长期间,很重要一个体会是学会了怎样带领一群能力并不突出的部下去取得较好的工作业绩。郭为领导的公关部因为是创建阶段,企业还存在一个对这块工作的认识与接受过程,尤其公关工作在1989年的中国企业界还是一项很创新的事情,所以联想当时给郭为配置的人员和资源是十分有限的。但是,郭为依然带领团队做出了骄人业绩。

我后来片面理解了郭为的意思。我以为,既然你带的队伍不够能干,那就亲力亲为自己多干,避免工作出差错。这样下来之后,部门里我成了一个包打天下的经理,大小事全包。企业里,我成了一个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人物。以至于在相当长时间里,柳传志始终认为我不符合联想“建班子,带队伍,定战略”的要求。刚开始我也不接受这种批评。后来随着经历的丰富,慢慢有所觉悟。

中国很多小企业的领导人也存在类似问题。因为小企业创业起点低,不会有太多能干的人跟着你。但是很多事情又必须做好。领导人只有自己去做。手下人跑跑龙套。久而久之,这成为一种习惯。领导人会有抱怨,怨手下人不长进,笨。手下人也会有抱怨,怨领导不给信任。其实,小公司的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对个人英雄主义有更高境界的理解和方法层面的改进。领导人当然需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什么都不做或者做得很少,凭什么人家要跟着你创业?凭什么要尊你为领导?这是没有道理的事情。中国现在不是古代,你是刘备,是皇族,没能力也有人为你去打天下。不可能。

什么是可能的呢?一方面,领导人把关键事情做好,带着人做,有示范作用。一方面手把手教底下人把一些次重要的事情做好,但是要由底下人把这些事情完成,这是有可能的。自己做英雄,不如把追随者造就成为英雄。因为你是这个公司第一个能办大事能当教练的人。也只有这样,这个公司还能够往大成长。一个小公司的领导人注定了要做很多事情,阶段不可逾越。只有当公司一天天长大的时候,领导人做的事情数量才会减少,重要性加大。而在领导人要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怎么做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像我那样包打天下是不行的。中国企业领导人感到身心俱疲的人很多。除去经营企业合理的一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领导人包打天下。包打天下充其量是个能人,绝非英雄。最终也打不成天下。小公司靠个人英雄,大公司靠集体英雄。怎样个人英雄主义,也是需要学习的。

§虹§桥§书§吧§BOOK。

第11节:不为说话而说话

领导篇

不为说话而说话

不为说话而说话

有一次与朋友喝茶,那时我还在当总裁。朋友问当老总难不难。我说那不是人干的活,驴拉磨。朋友问我最难的是什么。我回答是学习说话。朋友诧异。在他看来,说话写书是我长项。我向他解释我当老总第一是要学习不说话。你说话太多,别人就说得少。既压制了别人,堵塞言路,自己这边也难免言多有失。于是,开一天会议,所有人都说了,唯独你这位老总一声不吭,对于一个喜欢说话的文人来讲,这近乎是人权问题。还有,下属某个时候为某件事来向你请示或汇报,其实是来探你底的。你也要忍着,就是不说。这挺难。

第二是要学习说傻话。譬如说,开了一天会议,大家都说完了。老总是主持会议的,你要做会议总结。于是就说张三哪条意见不错,李四哪句话说得精彩……概括起来一天会议有八条或者九条结论。全部是与会成员的,唯独你这个老总没有想法。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为什么呢?文人其实是那种自我意识中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人。装傻充楞不太符合他的性格。有时候下属找你谈事情,你也要装傻。不完全是厚黑韬晦的事情。是领导艺术问题。你太聪明太喜欢说了,某位下属可能就依赖就不畅所欲言了。傻子说傻话不难,聪明人说傻话很难,聪明的文人说傻话则难上加难。

第三是学习说混话。记得毛泽东曾经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之类的话。企业其实也一样。它是一个实实在在追求效率的组织,它天天都要发生各种各样具体的事。当老总的每天都要面对这些事情。不是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可以文质彬彬温文尔雅对待的。你会有一种“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这时候怎么办?一种态度是埋怨兵不讲道理。但这种态度不解决任何问题,搞不好最后你会被不讲理的兵气死。第二种态度是改变自己,把自己变成丘八。看谁比谁混呗!

我和朋友说这些的时候,朋友始终面带微笑。我知道这些事情对他不难。但对我很难。因为我是文人。而他则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我感到很难的事情他不会感到困难。老话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穿衣吃饭说话走路,全都看似生活中最简单不过的事情。而往往人犯错误都容易在这些简单的事情上。当领导亦然。领导好不好,多数人习惯看领导人处理大事的表现。其实,还应该看怎么处理小事。小事不小,于细微处见精神。企业领导人要把这些事情做好,所以很累。而文人随意潇洒惯了,当老总既勉为其难,又近乎非人道。所以我常说企业家不是人干的活。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12节:眼睛里要揉得进沙子

领导篇

眼睛里要揉得进沙子

眼睛里要揉得进沙子

妥协是一种艺术。既可以是一种领导艺术工作艺术,也可以是一种生活艺术。因为妥协,所以能保持一种和谐和一种一致性。同时,妥协也是一种境界。因为妥协,人的心胸可以更加开阔,眼光更加高远。

什么是妥协呢?可能正确的听从可能错误的,上级听从下级,多数听从少数,这都叫妥协。反之,则叫服从。冯仑有一次说他去捷克,发现布拉格这座城市保存特别完好。百年乃至数百年的建筑毫无损坏。而这个过程中,两次世界大战均席卷欧洲。为什么布拉格能够免于战争破坏呢?按照冯仑的解释,原因是捷克这个民族善于投降。因为投降,布拉格这座城市就幸存了。权且不论冯仑的解释是否合乎捷克人民的感情,因为中国人的逻辑肯定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仅就结果而言,捷克人的投降也许是明智的。而投降也是妥协的一种方式。我们有时候会更强调气节,所以不容易接受投降的做法。自然,如果气节与利益可以兼得,相信没有哪个民族会选择投降。“人穷志短”,其实中国人比捷克人还更早明白。

办企业要学习妥协。做领导更需要学习妥协。这很不容易。因为领导手里有权力,有权力的人要听从自己部下的意见,这要有些气度。尤其是部下的意见并不一定正确的时候。当领导不能够永远都是自己正确。如果你永远是正确的,别人就没意思了,就没积极性了。当领导的多数事情正确,大事正确,这些都好理解。但是,绝对不要事事正确。这不是一个组织民主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组织有无合力的问题。领导应该定大事干大事,较小一些的事情交给下属就好了。

领导人要有眼睛里揉沙子的本领。你不一定要有眼睛里揉沙子还有快感,这过于神化。但你一定要能够接受。中国老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一个企业总会有一些错误的意识与行为存在和发生。领导人怎么办?你要接受这样一些存在。没有完美企业。接受就意味着妥协。还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问题。企业里总会有一些性格和行事方法不讨领导喜欢的人存在,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有价值,你还是要接受。这又有妥协。做企业天天都可能要做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交往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人。最终都是妥协。当领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可能要施于己。这是一种苛刻。没辙,得受着。叫境界也罢,叫胸怀也罢,前提都是妥协。在中国办企业,内部你要学习妥协。外部你更要学习妥协。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天天在向好,但文化环境改善不多。人们还会用一种为富不仁的习惯眼光看待企业。甚至会搬出马克思上百年之前就说过的类似“原罪”这样的说法来对企业进行道德审判。你又怎么办呢?有时候还真要认罪。对于环境,企业领导人一方面是顽强的生存能力,一方面是妥协。

没有选择。要么选择不做领导,要么选择学习妥协。

。▲虹桥▲书吧▲

第13节:在继承的基础上变革

领导篇

在继承的基础上变革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