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访谈录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我觉得,我和少奇同志结婚,说没仪式也没仪式,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举行什么仪式,少奇跟平常一样整天都在工作;说有仪式也有仪式,那天机关正好有舞会,很热闹,而且毛主席、恩来同志亲自登门祝贺。

我学习当少奇的秘书

黄峥:我听到许多老同志说,您和少奇同志结婚以后,对他的帮助很大。因为这以前很长时间少奇同志的身体一直不好,胃病经常复发,生活没人照顾,对工作很有影响。后来有您照顾,就好多了。王光美:少奇的胃病,是他当年在北京和莫斯科勤工俭学时生活艰苦,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留下的病根。他担任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到西柏坡后,胃病经常犯,平时老用一个热水袋捂着肚子,有时疼得满头大汗,无法工作。由于吃不下饭,消化吸收不好,身体十分消瘦。毛主席知道后还专门从陕北给他打来电报,要他“安心休息一个月,病愈再工作”。我和少奇结婚时,他体重只有48公斤。我和少奇刚结婚时,我的工作关系还在外事组,同时兼着为少奇管管报纸、资料什么的,做一些服务性的事。一直到进北平以后,我们搬进了中南海,我的工作关系才正式转到中央办公厅,担任少奇同志的秘书。那时办公厅正式成立了政治秘书室,成员有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同志,朱老总的秘书潘开文同志,还有我,负责人是师哲同志。在西柏坡,少奇同志的办公室很简单,就是一张办公桌,一个很旧的沙发椅,还有一个放文件资料的木箱。他整天埋头写东西,桌子和木箱上堆得乱七八糟。有一天趁他出去开会,我就帮他拾掇,把放得凌乱不堪的报纸改放在木箱上,把文件、材料收拾整齐。没想到少奇回来把我批评了一顿,说你这样一动,反而搞乱了,我要的东西不见了。他摆放东西虽然乱,可他自己有数,别人一动,就找不着了。后来我吸取了教训,不擅自动他的桌子。少奇的那个木箱,已经跟了他很多年了,看起来不起眼,可他视作宝贝。战争年代行军打仗,什么东西都可以丢,唯有这个木箱一直带在身边。里面放的什么呢?主要是他历年来写的文章、手稿,包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的历次提纲和原始手稿,还有一些重要的书籍、版本。我觉得这些东西很珍贵,就把它认真整理了一下,趁夏天太阳好,仔细晾晒了一遍。以后,保管这批手稿资料就是我的事了。前几年编辑出版少奇的选集、专题文集,有些就是从这批手稿中挑选出来的。我觉得他太忙太累,下决心照顾好他,不要让家里的事和生活琐事影响、干扰他的工作。少奇的作息时间很不规律,没有一天是晚上12点以前休息的。如果是去中央、毛主席那里开会,常常是半夜两三点才回家,有时甚至通宵。散会回来也不能马上休息,一方面精神兴奋睡不着,另一方面还有文件要批。毛主席、少奇、恩来同志都是一个习惯,往往要到凌晨才上床休息,第二天上午10点甚至12点才起床。从毛主席开始就是这个工作习惯。形成这个习惯是有原因的。主要是战争年代形势千变万化,工作紧张,急迫事务太多。各战场发给中央的电报往往要后半夜才到,等电报来了再研究决策,会就开得晚了。朱老总年纪大,毛主席要他早退先回去休息。其他领导同志就晚得多了。少奇原来吃饭没个规律,冷热饥饱瞎凑乎,有时饿了就猛吃,吃多了又胃酸。他年轻时得的胃病就这样老好不了,常犯。结婚以后,这些事我就管起来,让他在饮食方面尽量规律,保持均衡。他每天工作到很晚,而这时炊事员都休息了,我就把白天吃剩下的饭菜,放在一起煮热了给他当夜餐,热乎乎的他还挺爱吃。慢慢地他的胃病好多了。少奇经常半夜开会,我一般都等他回来。有时连续工作时间长了,我就陪他散散步。他休息的方式主要就是散步。西柏坡我们住的地方前面有个打谷场,每天晚上我们就在那里散步。可是我们出去总有哨兵跟着。我是学生出身,一开始散步还想挎着他的胳膊。他不让,说:“别这样。那些哨兵都还没有结婚呢!他们看不惯这个。”所以,散步时我俩也就是慢慢走路,说说话。我认识少奇以来,他一直是光头。结婚以后,我劝他把头发留起来,逐渐形成了背头的发式。那时涛涛4岁多,丁丁2岁多。虽然有阿姨带,但我仍尽量关心、爱护他们。我们的家庭关系非常融洽。涛涛需要母爱,一开始就叫我妈妈。我外出回来晚了,她就坐在门口一直等我。总之,生活上主要是我照顾少奇。有时他也想照顾我。有一天,他看见我怀孕身体有反应,吃不下饭,忽然说:“今天我给你做个湖南菜。”我说:“你还会做菜?”他说:“年轻时什么都干过。”那天他给我做了个蒸鸡蛋,里面搁了醋。我说:“你这是什么做法?蒸鸡蛋还放醋?”他说:“我们湖南就是这么做的,蒸鸡蛋炒鸡蛋都放醋。”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惟一一次他在生活上照顾我。其实他不是不想照顾我,实在是顾不上。他是把精力和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有一次,不知为了什么需要,我问他的生日是哪一天?我没有想到他竟然说:“我不记得了。”我当时觉得挺奇怪:哪有连自己的生日都不知道的?我就有点不高兴,说:“工作上的事情你跟我保密,难道生日也要保密?”后来我才了解,他是真的不记得。那么多年,不是白色恐怖环境,就是行军打仗,走南闯北,千难万险,他从来也没想过为自己过生日。一直到全国解放后,我才把少奇的生日搞清楚。有一年他老家的亲戚来信,向他祝寿,从中知道少奇的生日是阴历10月11日。我通过年历对照表,查出来他的生日是公历1898年11月24日。这以后,少奇在填写有关履历的时候,才准确地填上了这个日子。刚结婚的时候,我对少奇在党内的地位、贡献等等,了解很少。有次我请求他:“你有空的时候,跟我讲讲你过去的经历,就像讲老故事一样。”他不愿意讲,说:“你不要从我的过去了解我,而要从我的今后了解我。”这个回答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很深的教育。一直到今天,我经常想起他的这句话。他的意思是,过去的功劳再多再大,都已经过去了,没必要提它了,重要的是今后,要不断地作出新的贡献。事实上,他也没有时间回忆和谈论过去的事情。因为他实在是太忙了。

从西柏坡到香山(1)

黄峥: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同志1948年4月从陕北到西柏坡,同刘少奇、朱德同志会合。从9月开始,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一个接一个地打响。为建立新中国政权作准备的工作已经十分紧迫。这段时间中央领导同志工作的繁忙程度,是可想而知的。王光美:是的。这段时间少奇同志忙得不可开交,不是出席各种各样的会议,就是找各部门和各地来的负责人谈话、交待工作,要不就是埋头写文件。我记得1948年9月上中旬,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在食堂吃饭时碰到邓小平同志。在等开饭时,我们有说有笑地玩了会扑克——排列组合。他是从中原来西柏坡出席会议的。会议过程中,小平同志到少奇同志办公室,谈了很长时间的话。这段时间少奇还写了不少文件、文章、批语,主要是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面的,如《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与合作社》、《论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等。还有一件事,就是大家为少奇、朱德同志一起过了一次生日。本来少奇是不喜欢过生日的,他也搞不清自己的生日具体是哪一天,只知道是阴历10月份。朱老总的生日是12月1日,按阴历算的话是11月份。大家对朱老总的生日是知道的,因为在延安时曾公开为他举行过60大寿祝寿。这样,西柏坡机关的同志就在阴历11月的一天办了一个晚会,跳了会舞,就算为少奇、朱德同志一起过生日了。朱老总还特地写了一首诗送给少奇。那天我因为身体不适,经卫生部副部长朱濠村同志介绍,到石家庄透视检查,没参加生日活动。朱老总的诗稿,是进北京后朱总的女儿朱敏同志送给我的。这首诗的全文是:

贺少奇五十寿于西柏坡少奇老亦奇,天命早已知。幼年学马列,辩证启新思。献身于革命,群运见英姿。人山人海里,从容作导师。真理寻求得,平生能坚持。为民作勤务,劳怨均不辞。党中作领袖,大公而无私。群众欣爱戴,须臾不可离。修养称楷模,党员作范仪。今年虽半百,胜利已可期。再活五十年,亲奠共产基。1949年2月初,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来到西柏坡,是斯大林派他来了解情况和听取中共中央意见的。少奇同他作过会谈。这事当时非常保密,事前我也不知道。黄峥: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发展特别快,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已经胜利在望。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三大战役胜利结束。3月5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研究和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3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五位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和中共中央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一起从西柏坡迁往北平。王光美:3月23日那天从西柏坡出发,少奇和我坐的是一辆吉普车,和大队伍一起,沿着灵寿—行唐—曲阳—唐县一线,向北平行进。我们坐了一天多的汽车,后来又改乘火车。记得我们乘坐的这列火车是由几节破旧而古老的车厢组成的。3月25日上午,列车抵达北平西郊清华园站。李克农同志等在少奇车厢门口高兴地迎接我们。下车后,中央领导同志上了各自的汽车,根据北平军管会的安排,开到颐和园作短暂休息。下午,中央领导同志在西苑机场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同各界人士见面。北平市委和北平军管会已经选定西郊香山,作为中共中央进驻北平的第一个驻地。阅兵式结束后,中央领导同志驱车前往香山。根据事先安排,毛主席住在香山双清别墅。朱总、少奇、恩来、弼时同志住在来青轩。少奇在阅兵式结束后直接乘吉普车到了香山。从山下到来青轩住地本来可以开车上去,可我们不知道,还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登上去。到了香山,等于到了北平,我心里非常激动。北平是我出生、上学和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我自1946年11月1日离开北平赴延安,两年多时间过去了。这中间我转辗于陕北延安、瓦窑堡,晋绥临县、兴县,华北柏里、西柏坡,没想到这么快又回到了北平。我站在香山,向城里眺望,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父亲、母亲,哥哥妹妹们,你们都在干什么呢?家中一切可好?我家里有电话,我清楚地记得它的号码:西局 2858。我多么想给家里打一个电话,告诉家里光美回来了……但是,党中央的住地要保密,我遵纪没打。在香山的那几天,遇有空闲,我就陪少奇上山散步。他特别喜欢香山的大树,边走边抚摸边欣赏。我难得见他有这样轻松愉快的神情。我们还上了一次著名的香山险峰“鬼见愁”。不过,这两年我转辗陕北华北,见过那么多北方的丛山峻岭,再看看那“鬼见愁”,就觉得这个称呼实在是太夸张了。黄峥:中共中央在香山,一面指挥人民解放军进行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一面为建立新中国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多方运筹,工作是非常紧张的。王光美:在香山那段时间中央的工作确实繁忙。中央书记处几乎每天晚上都在毛主席住的双清别墅开会,交流情况,讨论问题。最重要的大事都是在那里决定的。少奇开完会回来大多已过半夜。我们在香山来青轩的住处,离毛主席住的双清别墅不远,是三间东房。我们把最大的一间用作客厅。几乎每天都有干部来谈话,有时坐得满满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气,愉快地谈笑,热烈地讨论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当时记的日记,少奇的工作日程满满的:3月26日,少奇出席中央的会议,回来同我谈了“城市工作提纲”,我作了记录。3月27日,少奇听取北平市领导同志彭真、叶剑英、赵振声(即李葆华)、薛子正等同志汇报关于军管会、联合办事处的存废、物价、税收、房屋土地、财政组织、市委和市政府的分工、供给制与薪金制同时并存等问题。3月28日,彭真、李葆华、赵毅敏、刘仁、沙可夫同志和负责大学教育的李昌同志、负责中小学教育的刘局长等来,谈了大学教育经费、师资、教材以及校长人选问题,还汇报了文艺、电影、戏剧等文化教育、宣传方面的问题。3月29日,少奇主持财经、工会座谈会。彭真、李立三、萧明等同志出席。会上就工业、交通、商业、劳资关系、铁路、金融、合作社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汇报讨论。3月30日,少奇召开党、政、工、青、妇干部座谈会,彭真、刘仁和主管组织工作的傅部长等出席。3月31日,少奇主持会议讨论工会工作,彭真、李立三、萧明等同志出席。当天,少奇还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同志一起接见并宴请第四野战军师以上干部,欢送他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4月1日,少奇专门对北平市委的工作作了指示,并和彭真等同志讨论人民革命大学的问题。

从西柏坡到香山(2)

4月2日,少奇约华北局薄一波等同志来谈北平、天津接管的情况,以及对外贸易问题。4月3日,少奇在北平市委和北平市人民政府召集的党员干部会议上讲话。他肯定了北平的接收工作,并就今后如何进一步把旧北平变成新北平,谈了他的看法。晚上少奇去毛主席处开会,可能就在这天决定要少奇去天津。

少奇第一次上我家

黄峥:天津解放后,接管政权很顺利,但经济形势不好。新接收来的国营企业一时难于正常生产,私营企业普遍关门,开工的不足3成,大批工人失业,上百万人生活没有着落。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资本家怕共产党清算他们,因而消极生产,甚至准备携款外逃。工人、店员误以为共产党来了可以像农村土改那样分厂分店。党的干部则怕犯右的错误,不敢也不会同资本家打交道,对工人的过高要求也不去做工作。同北平相比,天津的问题比较突出。王光美:北平是和平解放的,没有遭到战争破坏,但北平是一座消费城市,长期处在国民党政府和日伪的统治下,经济早已是烂摊子。天津是1949年1月15日在平津战役快结束的时候,由人民解放军打下来的。它和北平不一样,工商业比较集中,本来应该在经济上搞得好一些,但实际上没有做到。当时主持中共华北局工作的薄一波同志为此非常焦急,两次给中央写报告,希望中央重视,帮助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和毛主席派少奇同志去天津调查,解决问题。少奇的组织观念是很强的。北平和天津都归华北局管,所以少奇在去天津之前,特意到华北局向薄一波同志通气。那天是我陪他去的。当时中央机关在香山,华北局已经在城里,我记得是在后圆恩寺的一所挺漂亮的房子里,院内有小喷泉,据说曾经是蒋介石的官邸。少奇一见薄一波同志就说:“一波,我来向你报到。”薄一波同志回答说:“你是中央领导同志,该上哪就上哪,何必特意来告诉我。”少奇严肃地说,按照组织原则,应该这样做。他还交待说:“我在天津的活动,均请天津市委报告你,?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