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访谈录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子有感情。他们打算,先通过亲戚朋友经常给奶妈一些补贴,待将来形势好转再来接孩子。可谁知,随着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全国形势逆转,共产党人被迫转入地下。武汉陷于白色恐怖。没过多久,对爱琴的抚养补贴不得不中断。爱琴在武汉这段时间吃了不少苦。抗日战争开始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大后方的形势相对稳定。1938年,党组织几经周折在武汉找到爱琴,用几十块大洋将她赎出,送到延安少奇身边。不久,允斌也被从老家湖南宁乡接到了延安。1939年,正好周恩来同志因右臂骨折要去苏联疗伤,经中央同意,允斌、爱琴便跟他去莫斯科学习。黄峥:据我了解,这次和周恩来同志一起去苏联治病的还有陈昌浩同志,同行的有邓颖超、王稼祥同志。随同去苏联学习的除允斌、爱琴外,还有周恩来同志的养女孙维世,陈昌浩同志的儿子陈祖涛,高岗的儿子高毅,陈伯达的儿子陈小达,一共六位。王光美:少奇同志1949年秘密访苏的时候,允斌在莫斯科钢铁学院学习,刚进去不久。爱琴在莫斯科通讯技术学校学习,相当于中专,已经毕业。少奇和允斌、爱琴已经10年没见了。这10年中间变化很大。少奇平时工作很忙,当时的通讯条件又落后,所以互相都不太了解。少奇出国前,特意带了几张我和涛涛、丁丁等孩子们在一起的照片,我记得是进城后在香山照的。少奇对我说,他去苏联后要向允斌、爱琴介绍一下我,告诉他们:“光美文化水平高,一定会对孩子们有帮助。”少奇同志在苏联详细询问了允斌、爱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当时允斌还没有女朋友,爱琴正值中专毕业,已经怀孕。爱琴向父亲介绍说,她的男朋友费尔南多是西班牙烈士的后代,正在读大学,并给少奇看了照片。少奇同志没有见费尔南多。他让女儿考虑:你是留在苏联上大学,还是回国上学?如留在苏联,将面临孩子的哺养、住房、生活费等一系列问题;要是回国,费尔南多愿意去中国吗?他能克服语言障碍、适应中国的环境吗?这个决心,少奇要爱琴自己下。其实,少奇在去苏联前,就在和允斌、爱琴的通信中谈过这个问题。少奇在信里告诫说,不同国籍的人结婚,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一定要慎重。爱琴经过考虑,最终选择了回国,费尔南多不来中国。少奇很快捎信告诉我,爱琴可能同他一起回国。当时我们还住在香山。我马上腾出一间房子,打扫干净,准备留给爱琴。可没多久,中央通知领导同志搬进城里中南海,我们家在中南海的万字廊。到万字廊后,我又重为爱琴安排了房间。少奇同志从苏联回国那天,我带着毛毛(刘允若)去接站。我找到爱琴,把毛毛介绍给她。这是他们姐弟俩第一次见面。爱琴回国后,需要有个单位先安顿下来。少奇亲自过问这件事,最后确定安排她到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担任俄语教师。我去为爱琴办好了有关手续,包括转共青团员的组织关系。爱琴12岁离开中国去苏联,在那里生活了10年,中文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这时连自己的中国名字都写不好。考虑到这一情况,又专门请了一位老师为她补习中文。当时还没有发行人民币,工资按小米计算。中学教师的工资是每月800斤小米。因为爱琴是半天教课,半天请老师补习中文,所以只发400斤小米,另外400斤给为她补课的老师。1949年底,爱琴就要生产了。我刚好几个月前在北京医院生下平平,于是,忙替爱琴联系住北京医院。我送她住院,陪她进产房。整个生产过程,我一直守在她的身边,安慰她。爱琴生了个儿子,取名索索。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少奇同志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让爱琴继续学习提高,再次为她联系,使她得以进入第一期人民大学计划系。为了让爱琴安心学习,我将索索交给我母亲办的托儿所照顾。我的女儿平平也在那里。爱琴上人民大学不久,有一次带回一个叫苏红的同学到家里来玩。见到爱琴的同学,少奇挺高兴,同她们说了会话。苏红向少奇谈到她的父亲,碰巧少奇在延安时认识这位同志,还通过信。后来爱琴又带苏红来家里玩过几次,我都见了她们。少奇同志平时工作很忙,很少有空顾及孩子们,但他还是尽量挤出时间,关心他们的成长。确实,当时爱琴比较年轻,从苏联回来的时间不长,对国内环境一时不能很好适应,有些方面不够成熟,生活当中有些毛病在所难免,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后来,经过几年努力,爱琴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那天少奇一听说爱琴入了党,特别高兴,饭也多吃了,父女俩说了很多话。黄峥:爱琴是1949年8月同少奇同志一起从苏联回国的。允斌因为没有毕业这次没回来,他后来的情况怎样?王光美:允斌从莫斯科钢铁学院转学到莫斯科大学化学系后,认识了同班同学玛拉·费德托娃,并于1950年结婚。1951年他们夫妻来中国度假,住了两个多月。我在万字廊给他们专门准备了一个房间。1952年5月,他们有了一个女儿苏苏(苏联名字叫索尼娅)。1952年10月,少奇同志应邀参加苏共十九大,再次去苏联。在莫斯科,少奇同志去了允斌家,见到了小孙女和允斌的岳父母,还一起合影留念。允斌的岳父是一位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红军战士,当时在莫斯科一个区的检察院工作,岳母是教师,玛拉是他们的独生女。这年11月,少奇有病要去苏联南部休养,毛主席通知我去陪伴他,这样我也去了苏联。在莫斯科,我也去看望了允斌一家。两年后,允斌和玛拉又有了一个儿子,叫辽辽(苏联名字叫阿辽沙)。允斌在莫斯科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又读核物理学研究生,1955年获得副博士学位。1957年,他下决心回到中国,分配在二机部(即后来的核工业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允斌曾努力动员妻子玛拉一起回来,但因为玛拉不适应这里的生活,又是独生女,终于没有和允斌一起来中国。

少奇秘密出访苏联(3)

允斌这孩子是很好的一个人,学习、工作都很出色,对家庭也很负责。回国后,他和玛拉夫妻两地分居,依然千方百计关心妻子、孩子的生活,经常给他们寄钱。当时科学家王淦昌同志在苏联工作,有两个孩子在国内,常要从苏联往回寄钱。允斌和王淦昌同志原本就认识,又是同行。有一次他们在一起,商定了一个互利的办法:允斌两个孩子的生活费,由王淦昌同志在莫斯科直接交给玛拉,王淦昌同志两个孩子的生活费,由允斌在北京直接交给他的家人。这样省却了互相寄来寄去的麻烦。刘少奇和儿子刘允斌在北京西郊农村(1951年8月)。

当时我们国家的高级科技人才特别紧缺,像允斌这样在苏联名牌大学获得学位的,就是一名专家了。二机部部长宋任穷同志,很赏识允斌的业务才能。他每次去苏联开会、出差,都尽量带上允斌,也算顺便照顾他们夫妻见面。可随着中苏关系越来越恶化,两国交往减少,允斌也就很难有机会去苏联了。宋任穷同志很同情允斌,便拨了一笔安家费,让允斌为玛拉和孩子在莫斯科买下一处住房。房主用的是允斌(即克里姆)的名字。事后少奇同志知道了这件事,在一次出国时,把外交部发的外汇补助交给驻苏大使馆,为允斌还了那笔安家费。那处房子我没去过,听说还不错,你不是去过玛拉家吗?黄峥:是的。前不久我和中央电视台的几位同志去采访玛拉,就直接到了她的家里。那天玛拉和她的儿子阿辽沙,还有阿辽沙的妻子、儿子都在家。我转达了您对他们的问候,转交了您给玛拉的一个装有500美元的信封。他们看到您在信封上亲笔写的“亲爱的玛拉·费德托娃”,非常高兴。我对他们说:光美同志本想选购一件礼物托我带给你们,但我们携带的公务行李很多,路途又这么遥远,带东西很不方便,所以我建议光美同志采用这样的办法表达她的心意,让您自己随意买些东西。玛拉表示完全理解,非常感谢。我在那里注意了他们住的房子。那是一幢公寓楼中的一个单元,有4个房间和厨房、卫生间,中间一个走廊。楼房周围的环境很好,很安静,长有不少树木、草地,交通也方便。虽然由于他们家人口增加,现在已经显得有些拥挤,走廊上也放了柜子等家具,但可以想见,当初只有玛拉和两个孩子住的时候,还是很宽敞舒适的。王光美:少奇同志1960年去苏联出席81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还特地去看了孙子孙女,一起照了相。随后不久,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彻底破裂,导致允斌和玛拉逐渐失去联系,终于不得不离婚。前几年,阿辽沙曾给我来过信,写得很有感情,说他想来中国,看看他父亲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我也想成全他这个心愿,同意帮助他来中国。可是一到正式办手续,还是不行,因为阿辽沙是俄罗斯现役上校军官,工作的单位是宇航局,从事的又是国防尖端科技,出国受限制。允斌和玛拉的女儿索尼娅,是一位诗人,嫁给了一位美籍俄人,现定居美国。她写过一首长诗《怀念父亲》,写她小时候允斌关爱她的事,感情很真挚。允斌回国后,工作积极认真,业务能力很强。领导和同志们对他都很赞赏,少奇同志也很满意。过了一段时间,一些人开始为允斌介绍对象。先是有人介绍在少奇同志办公室工作的护士小宋。少奇知道后说:“只要他们双方同意,可以结婚,但结婚以后小宋不能继续在我身边工作,否则影响不好。”小宋不愿失去这里的工作,就没有同意交往下去。后来,在一些同事的关心下,允斌和上海姑娘李妙秀同志结婚。李妙秀同志和允斌在一个研究所工作,也在苏联留学过,业务能力很强。他们生有两个儿子。1962年,允斌根据我国原子能研制工作的需要,调到包头一个二机部直属的保密工厂,担任研究室主任。可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允斌受到株连迫害,于1967年11月含冤自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二机部为允斌彻底平反,补开了追悼会,骨灰安放在八宝山公墓。允斌是我国第一批参加原子弹、氢弹研制工作的人员,具体研究核燃料后处理技术。他在这方面所作的贡献,在《当代中国的核工业》这本著作中有记载。我刚才说,少奇对子女要求很严,但也不是严到不合情理,心里是很疼爱的。曾经听到一个说法,说少奇不顾儿女的爱情,干涉他们的婚姻。事实不是这样,有许多事情是种种因素造成的。刘少奇和儿子毛毛(刘允若)在颐和园(1950年7月)。

少奇秘密出访苏联(4)

毛毛(刘允若)是1931年在上海出生的。当时革命形势严峻,上海的白色恐怖很厉害。1932年冬,中共中央安排少奇离开上海去了江西中央苏区。1933年3月,何葆贞同志被敌人抓走,第二年在南京雨花台就义。那时毛毛才两三岁,先是被人收养,后到上海当学徒,经常以卖报纸、拣破烂为生, 1946年才被地下党组织在苏北发现,送到延安。知道毛毛从小吃了不少苦,少奇和我都特别疼爱他。进北京后,毛毛在101中学读书,1955年被选送到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留学。也不知什么原因,毛毛去了没多久,就和同学们闹矛盾,老来信吵着要转学转系。少奇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给毛毛写了几次很长的信,苦口婆心教育他。少奇是多么希望毛毛在苏联学好本领,回来参加祖国建设,成为有用之才啊!可不久,毛毛又在苏联交了个女朋友,叫丽达。经了解,丽达的父亲在苏联克格勃工作。这时中苏两党分裂,两国的关系正进入复杂多变的时期,所以少奇知道后,就要允若回国。1960年夏,允若回国分配在七机部(即后来的航天工业部)工作,但和丽达的关系没有断。特别是丽达,更是紧追不放。刘源:毛毛和我讲过,他认识丽达是允斌的妻子玛拉介绍的,一开始没怎么注意。后来有一次,毛毛在街上遇到一群年轻人打雪仗,他低下头赶紧走,突然一个雪球猛地砸在他脸上,旁边的人哈哈大笑。这时一个女孩跑到他面前,一看原来是丽达。毛毛发现这天丽达在雪景中特别漂亮,就动了心。后来一来二往的,两人坠入情网。毛毛回国后,丽达仍然紧追不舍,用尽各种手段。她专门给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写信,寻求声援帮助。谁知这事就真的被赫鲁晓夫利用了。1960年11月,我父亲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出席81国共产党工人党会议。赫鲁晓夫去机场迎接。他在汽车上拿出丽达写给他的信,说:“现在我们两党争论,你们这一代人不同意我们的观点,但你们下一代的人会同意我们的观点。做父母的,对孩子们的事要通融一点。”父亲听了十分恼火:现在两党争论这样激烈,两国关系这样紧张,决不能让孩子们的事掺和进来,尤其是我的孩子!所以父亲认为,这事已经超出了一般的生活问题,不能同意毛毛和丽达结合。毛毛性格内向,平时比较孤僻,回国后情绪十分低落,时不时为这事闹。不多久又发生一件事。萧三的儿子阿郎从苏联回国,允斌的妻子玛拉托他带给毛毛一盒巧克力。涛涛刚好看见,就先抓了一块吃。拿起一看,见底托上有字,用俄文写的,说里面有信。再打开,果真在盒底藏了一封丽达写给毛毛的信。大意是说如何如何想念毛毛,要毛毛去苏联,她来中国也行,还说现在两国关系这么不好,只有分别求中央领导人帮忙才能团聚,她已经给苏共领导写了信,要毛毛也给中共领导人写信。父亲知道后很生气:这不是把特务手段搞到我家里来了吗?他严肃地表示:毛毛要么同丽达一刀两断,要么从中南海家中搬出去。王光美:为了帮助毛毛转变,少奇让他下部队当兵锻炼,后来又要他参加农村“四清”工作队,要他好好向工农兵学习。可喜的是,毛毛经过锻炼,终于走出感情阴影,重新振作起来,还入了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大家都说他像换了个人似的。刘源:“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毛毛被江青点名为“刘允若不是个好东西”,被投入监狱8年。毛毛1974年12月从监狱里出来,是我去接的。刚见面我简直不认识了,只见他神思恍惚,瘦得皮包骨,头发掉了很多。我把他接到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住的地方。头三天他不敢见人,见了人害怕。三天后他又突然失语,想说说不出来,生活上照顾不了自己。冬天里有一次他下楼,正好楼梯上两个小孩转着玩,他一见就紧张,一骨碌摔下去,把两个胳膊摔折了。我闻声赶紧把他背回楼上,又送进医院治疗。那段时间我一直陪他,他慢慢地和我讲了不少事。8年牢狱之灾,使毛毛落下多种疾病。1977年春节期间,毛毛终因窒息性肺炎去世,才46岁。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开国之初

黄峥:少奇同志秘密访苏,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争取到了重要的国际支持。苏联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苏联的支持对新生的共和国十分重要。王光美:党中央和毛主席当时都特别重视同苏联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几天,就正式组成了中苏友好协会,并由少奇同志出任总会会长。本来是准备由宋庆龄同志担任会长的。因为孙中山先生倡导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宋庆龄曾随孙中山先生访问过苏联。但后来在同苏联接触的过程中,感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