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郭广昌的中国式商界传奇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月领取不到20块的工资。

这时的郭广昌还在上小学,他的两个姐姐也刚刚成年,在生产队挣不来多少公分。老郭是因公负伤,但生产队年底还是催着郭家交公积金,当时郭家真的是穷,实在交不起。回忆起多年前的艰辛,郭广昌的大姐还是眼中含泪,郭母就对小广昌说,孩子,你一定要争气,咱家是穷人家,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有出息。

当时的横店远没有今天这么热闹,横店人的日子都非常清苦。郭母跟郭广昌说的话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想法,农民的孩子想离开农村,只有两条路:要么读书,要么去做建筑工人。家境清寒的郭广昌选择了读书,家人在这个问题上也达成了共识。

于是,家里人给郭广昌提供了“特殊待遇”,在东阳中学的三年里,郭广昌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家里的事情不用管,郭广昌拗不过家人,只能答应。由于家在农村,他一直住宿在学校的集体宿舍里,平时很少回家,就连漫长的暑假,他也经常泡在学校图书室里看书。事实上,农村学生的暑假要挨一个农忙,郭广昌非常想回家帮忙,半大小子正是干活的好手。可是,姐姐和母亲死活都不让他干活,一心让他好好读书。她们都说,你把书读好比你干再多的农活都更让我们高兴。

父母和姐姐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郭广昌都深深烙在心里。1993年,事业起步不久的郭广昌有能力让父母过上好点的生活了,他在横店买了块地皮,建起一栋5层高的楼房,当了半辈子泥水匠的郭父,年轻时四处替人建房,这次终于住进了儿子为自己建的楼房。

第22节:少年意气:在东阳中学的日子(5)

本来,郭广昌要接父母去上海住,复地已经开发了几个项目,但父母都说不习惯上海的生活,在尝试了几次之后,只得作罢。但郭广昌却加倍孝顺二老了,事业初期他的工作很忙,即便如此,每个星期他仍不忘打电话回家问候父母,电话那头总是“老娘”、“老爸”这么称呼,非常亲切。

现在,郭广昌给两个姐姐都盖了新房,还给二姐家买了辆出租车,让大姐收了生意摊子,从16里外的吴宁镇搬来跟父母住在一起,专职照顾。郭广昌还主动承担了大姐两个孩子的学业费用。

苦难让郭广昌决心帮助更多人免受苦难,也更懂得感恩。2001年,东阳中学迎来了校庆,母校给郭广昌发了请帖。不巧的是,此时的郭广昌事务缠身,苦于分身无术,但他从个人账户中拿出了10万元,在东阳中学设立一项奖学金,用于鼓励家境贫寒但刻苦学习的后辈们。

东阳人的性格中带着一种“佛性”,那是一种聪慧、敦厚和安分淡泊集于一身的个性。大诗人李白“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诚”两句诗似乎更能诠释出郭广昌的个性和抱负。当浙江人坚韧、精明和投机的本能,遭遇复旦哲学系高才生经纶满腹的务实头脑,40岁的郭广昌怎么看都像一个充满仁慈的实业家。其实,他对友情、对乡情,何尝不怀着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胸襟。

2003年,郭广昌在上海进行了一连串的产业收购,成为众多新闻事件的主角。此事刚刚尘埃落定,不曾想,20年前他就读的东阳中学校史陈列室里,也起了一个小小的变化,而这个变化也是有关他的。

东阳中学时任校长和几位老师悄悄地把郭广昌的照片贴在了“东阳人杰”一栏里。自此,郭广昌成了东阳中学的一名英才校友,为东阳中学的校史写下了令人赞叹的一笔。照片上的郭广昌沉稳依旧,也格外增添了几分指点江山的意气风发。

虽说出身农民,郭广昌却心怀天下,这和他喜欢哲学书籍和商业传奇的习惯密不可分。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这只从东阳飞出来的金凤凰现在正积极筹备向全世界进发。

第二节从师专到高中: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郭广昌兴趣很广泛,去KTV唱歌是他的一大爱好。每次和部下去KTV,张雨生的这首《我的未来不是梦》都是他的“保留曲目”,他笑称自己是“一首歌歌手”。

高昂的理想主义色彩是郭广昌爱唱这首歌的原因,陶醉在自己打开心胸的歌声中,他无数次地回到多年前决定从放弃师专转读高中的那个午后,从那时起,他一直相信,未来不是梦,未来就在自己手中。

第23节:少年意气:在东阳中学的日子(6)

高中:跳出农门的“判决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郭广昌像哲人一样终日苦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日后成长的轨迹。在同龄人忙着嬉戏玩乐的时候,他却在图书室里抱着厚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理论读得如痴如醉。做一个哲人,理性地对待这个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是他的理想,但理想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发生改变的,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人力无法控制的,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

控制自己,当他在19岁那年第一次看到这四个字的时候,仿佛一下子看清了人生的真谛。在一刹那间,他找到了似曾相识的人生信条,不要妄图控制世界,但一定要控制自己。控制在某种意义上等于决定,控制自己,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性,这样才能决定命运。想到这点,郭广昌兴奋地拍着桌子,沉积了多少时日的寻觅在瞬间找到了出口,他看到了命运的希望,点燃了自我的曙光。

对今天大多数莘莘学子来说,大学毕业前的这段时间的人生轨迹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小学——中学——大学。在这段时间里,你要做的就是专心读书,争取在每次考试中拿到较高的分数,在老师的严厉约束下向更好的成绩前进,你没得选,似乎也没有选择的余地。但是在郭广昌念中学的那个年代,上大学并不是唯一的终点。有很多多快好省的方法能让同学们先一步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师范就是其中最让人羡慕的一种方法。

郭广昌出生在浙江东阳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人杰地灵的东阳,在经济上却还是非常落后的。像大多数的农家父母一样,郭广昌的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早日跳出“农门”,因此父母让他报考了师范。以郭广昌的成绩,上高中有点“浪费”,上师范却绰绰有余。一方面可以及早减轻家里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马上跳出“农门”,而且师范不仅免学费,还有额外补贴,成为一名让人尊敬的老师,这是许多家长都希望看到的。

郭广昌同意了父母的决定,报考了师范。尽管心里有点忐忑,但眼下,他也不想再看到每天下地干活的母亲和姐姐日渐消瘦的面容。很快,成绩出来了,他顺利地通过了考试,被金华师范学校录取了。拿到中师录取通知书的郭广昌,就像拿到人生的判决书。难道这辈子就待在东阳做一名乡村教师吗?东阳中学走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只能是一个中师生吗?

小不忍则乱大谋。姐姐和母亲再受累也只是一时的,但如果自己作出了错误的选择,耽搁的就是一辈子。孰轻孰重,显而易见。

这时候,他想起了商海沉浮中不屈不挠的东阳前辈,如果换成是他们,他们又会如何选择?时间无法倒流,命运无法互换,自己的路要靠双脚来走,控制不了世界,那就控制自己。

第24节:少年意气:在东阳中学的日子(7)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