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郭广昌的中国式商界传奇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郭广昌有自己异于常人的市场嗅觉,他恪守着“走到市场中去,体验鲜活的市场需求”。今天来看郭广昌的市场运作手段,其特点总结起来就是:“能买的不租、能租的不建”,也就是利用现成的东西。尽管自己也是白手起家,但正是遵循着这个规律,他在10年间使自己的版图成几何级数增长。

1993年,“五虎上将”中的汪群斌、谈剑、范伟陆续加入复星。郭广昌将公司为元祖作市场调研和代理房地产积累起来的“第一桶金”,悉数投入到了基因工程检测产品的开发上。国家正在复苏,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但是万事开头难,谁也不知道该选择什么项目,选择的项目是不是昙花一现。

第47节:初露峥嵘:广信科技咨询公司(9)

在最初创业的几年里,郭广昌并没有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他意识到,现代医药必将是新世纪市场竞争的必争之地,而一开始就定位为“科技咨询”的广信当然不能只说不做,现代高科技的主攻方向之一就是生物工程。在赚到1 000万元之后,他最终确定把基因工程作为公司下一步的构建主体,而现代生物医药这个科技含量极高同时风险也极大的高科产业方向将是公司的主攻方向。

范伟和汪群斌的及时加入为复星的这个选择提供了技术后台。学遗传学出身的范伟是典型的学者,他专注于生物制品的研究,在复旦的时候就经常泡在实验室里,郭广昌用醉生梦死来形容范伟对实验的痴迷。

在郭广昌的力邀下,范伟带着自己对生物医药最新的研发技术来到了公司。他不仅带来了技术,还带来了一大批资源。实验中碰到的技术难题,通过范伟的学术关系网群策群力,为复星创造了无形的价值。郭广昌深知这一点,他在进行市场推广的过程中总是谦虚地说自己“一无是处,干着剥削压榨他人的勾当”。实际上,做市场推广一点不比药品研发轻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市场的把握决定了药品研发的方向。

郭广昌对市场的精确把握来源于他事必躬亲的实践精神。走到市场中去,亲身体会市场需要什么,这是郭广昌拥有独到眼光的基石。“天才的诗人,他的第一声啼哭也不会是一首好诗。”同样,再独到的眼光都不是一日之间练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市场的磨炼。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郭广昌对市场的把握又何尝不是一种艺术?

他把高起点、高投入开发与中国人相关疑难杂症的基因工程新药作为企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和产品的追求。

除了范伟和汪群斌的研发能力,鲜为人知的是,梁信军学的也是遗传学,他和汪群斌还有范伟都是1987年进入复旦大学的,比郭广昌低两届。梁信军和郭广昌作为复星最初的搭档,对市场的开拓是公司生存下去的首要任务,因此梁信军的专业知识反而没派上用场。

等到复星决定向生物工程进军的时候,梁信军已经和郭广昌一起,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了好多年,丢掉市场去做实验显然不是明智之选。更何况,此时的郭广昌在市场把握上缺不了梁信军这个左膀右臂。

也正是因为梁信军在遗传学业内有很多老朋友、老同学,郭广昌也借机了解了更多关于这方面的市场动态。众所周知,一种经济形态开始复苏时,最活跃的肯定是意识形态。早在别人听任市场摆布,因为滞后性而跟不上市场步伐的时候,接受过高等教育又在商海中鼓浪弄潮的这批人是最容易领先市场、发现商机的。

第48节:初露峥嵘:广信科技咨询公司(10)

电影《大腕》的故事情节就是冯小刚和一帮朋友在饭桌上聊天聊出来的,同样,郭广昌对生物工程和医药领域的关注也是从一次饭局开始的。当时,复星还在代理房产,生意非常兴隆,梁信军就请了一些以前在复旦读书时的好朋友吃饭,郭广昌也参加了这次聚会。

席上,心情不错的郭广昌喝了些白酒,俗话说,酒后吐真言。喝得有点晕乎的郭广昌和在座的那些朋友们高谈阔论自己对经济大势的看法,大有指点江山的意味。而当时在座的好几位就抛出了“生物工程”这个概念。

郭广昌一下子被这个充满了科技色彩的词汇吸引住了,他一言不发,静静地听他们讨论这个学科在国外的尖端性。郭广昌一听就是一个小时,酒席散去之后,“生物工程”和医药深深地烙在了郭广昌那颗“不安分”的心里面了。

广开分号,独占鳌头

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1995年,复星的几位研发人员在范伟和汪群斌的带领下,经过半年的总结,把已经研究了三年的课题“种子”转化成了成品,这就是后来在复星历史上大名鼎鼎的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

乙肝的传染性很强,而且很难根治。传统的检测方法程序繁杂,而且准确度也不够高,医院和病人都为此深感头疼。如果有一种方便快捷的药具能够准确地检测出乙肝,那将是应用医学的一大进步。

范伟和汪群斌的研究课题就是这种乙肝测试药具,在复旦大学三年的苦练修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验基础,但缺乏进一步的资金支持。梁信军的无意之举促成了这一成果的诞生。在那次聚会之后,郭广昌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把生物制药作为复星的主攻方向。

之后,他又和范伟深谈了一次,最终达成共识,范伟和汪群斌以技术入股,郭广昌则把之前公司积累的资金全部投入乙肝试剂的研制实验。

这无疑是一次赌博。成功了,回报不可限量;失败了,后果不堪设想。郭广昌倒是很豁达,他想,大不了重回无产阶级嘛,年轻人又不是输不起。

其实,对药品实验的投入不是最主要的,做PCR试剂的成本并不高,资金主要投在全国各地建立销售公司上了。郭广昌的策略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药品研发是排头兵,销售网络是后勤部队。

这样,尽管复星用于建立销售公司的成本非常高,但他们的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很快就在全国以压倒性优势拉开了销售网。到1995年年底,复星就赚到了一亿元,坐上同行业龙头的位置,而且为他们留下了一个价值不菲的全国销售网络。

第49节:劫后重生:整合出击(1)

第五章

劫后重生:整合出击

第一节2004复星“体检”:民企“过冬”样板

人若百病突发,则悔不该忽略定期体检。企业亦如此,定期体检能让健康的更健康,腐坏的被清除,于人于己都是莫大的好事。2004年,复星在国内民企风声鹤唳之际及时做了一次体检,保证了企业肌体的健康茁壮。

前夜:德隆崩盘

1992年,唐万新在新疆注册成立了新疆德隆实业公司,注册资本800万元。随后,深圳股市传来通过认股抽签表的方式发行5亿元新股的消息,唐万新花钱请了几千人到深圳排队领取认购抽签表。三天之后,抽签表变成了唐万新口袋里的现金。

1994年,注册资本一亿元的新疆德隆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新疆进行农牧业开发,投资农业自此成为唐万新的一个长期稳定的资金源泉。

时隔一年,唐万新通过购买法人股的办法控制上市公司,一边继续在二级市场上炒股获利,一边摸索着向实业运营者转型。1996年10月,德隆第一次在资本市场公开露面,受让了部分新疆屯河法人股,1997年通过控股屯河集团而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