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喜乐公子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大将军洪庆战败,阵亡军中。

建安三年,梁颂带刀入朝,见皇帝不跪,还在天启殿中当着满朝文武和皇帝的面,拔刀杀了刘光远。皇帝惊惧,当堂加了梁颂中枢左太师、辅政大臣、太子太傅、中都威卫使的官职,梁颂就顺理成章的住在了中都城里。

建安四年,中枢右太师吕颜荟密函慎公。慎公出兵两万勤王,结果刚出锁河山口,迎头便碰上了梁颂和两万胤军。刚开始慎军节节胜利,梁颂一直退到了中都城下,一万烈炎军突然出现,慎军大败,慎公被一箭shè中右胸。到了秋天就死了,长公子梁锋继承了爵位,却无力起兵,就下令建起了锁河南关,隔在了中都城和慎国之间。

建安五年,七国诸侯起兵勤王,六国尊梁锋之弟、御殿秀将军、青望侯梁彭为帅,梁锋令麓国在梁颂背后出兵攻击胤国都城枫城,趁梁颂调兵遣将回国救援之际,会同各国联军,一举败梁颂于锁河南关,却最终没有机会杀死他,让梁颂带军回了胤国。吕颜荟提议让诸侯带兵直攻胤国,却到处吃闭门羹,勤王之战就此结束。

建安七年秋,瀚州铁骑攻破麓瀚关,横扫麓国,麓公战死。公子戚安逃亡胤国。胤公不仅没有难为戚安,反而用接待公爵的礼数接待了尚是伯爵的戚安。第二年,故燮公苏琢让公子苏郃领兵两万,跨过雁荡山脉攻打瀚州金帐国,尚且驻扎在麓国的瀚州铁骑仓皇西归,苏郃却带着大军在雁荡山里兜圈子,始终不与瀚州铁骑正面交战,最后直接退回了燮州草原。麓国光复后,戚安回了麓国,继公位,对胤公梁颂颇为亲近,倒是对出兵助他复国的燮国不加理睬。燮公苏琢过世,戚安居然都没派个使者,这让燮**民颇为不齿。

说来说去,梁颂原本就有虎狼之心,当年故胤公去世,留下的三个儿子各领了兵将,争夺胤公的位子,一打就是一年,最后还是梁颂得胜,取了两个兄弟的人头,垫平了入朝朝帝的台阶。新帝即位时年纪尚幼,仅有六岁,梁颂就露出了自己的爪牙,公然抗旨,又起兵造反,更是杀了洪烈、刘光远两个辅政大臣,故慎公的死也和他脱不了干系。

现在梁朝皇室早已名存实亡。照例说,诸侯国最高只能分封伯爵的爵位,侯爵必须由公爵上表中都,皇帝允后方能加侯爵位,公爵的爵位也不能直接由嫡子继承,必须入朝面圣,才能加封。现在各国早就不把封个侯爵放在心上了,麓公戚安、慎公梁锋加公爵都没有入朝,按理说得是杀头之罪,无奈皇室势弱,早已不敢干预这分封之事了。

苏昉又说:“七年前锁河南关一战,梁颂损失颇大。经过这七年的休整,已逐渐缓过来了,现在虽已过知天命之年,反而更想‘得天命’了,梁朝皇室势弱,满朝文武也没了当年刘光远、吕颜荟、洪烈的赤胆忠心,各个都是墙头草,所凭借的还是诸国的力量。只是如今恐怕没有那个诸侯是一心向着梁氏了。梁颂不过是开了个头,恐怕人人都在盯着中都这块肥肉。大丈夫生天地间,又逢乱世,不若做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枉此生!”

颜静洛一惊,听出来苏昉之心恐怕也自不小,但自己对梁朝皇室也确实没有什么感情。说起来,反倒是苏琢这样豪气干云的人、苏郃这样机智仁和的人、苏昉这样随和平易的人更让自己倾心些。

第四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6000+大章)

()    初,帝以弟昉为渊犀侯,治滁雷县,昉施无为道,民生平。梁建安十二年,帝疾,令入墨离主政,即rì政十,多指燮地政弊,朝以为服。时太傅颜静洛为鸿胪寺卿,问政于侯,对曰:“治大国若烹小鲜。”静洛公尝语其子曰:“公子之能,不啻天人也。”——《燮书·渊犀王本纪》

燮朝重史,常设太史令两人、内史丞五人、外史监若干,属钦天监,专责编纂前朝历史、整理本朝政令得失,又兼记录天象变化、帝王朝臣宗室言行之职,向以铁骨强项著称。在《燮书》中,关于渊犀王苏昉的记录向来为人称道。苏昉未继帝位,苏郃称帝后加了他渊犀王,《燮书》却以记录帝王的文体“本纪”来记录,足见对其评价之高。而颜静洛对苏昉的称呼和评价也足够引人注目。而事实上,苏昉代苏郃主政,也并不完全像史书里面记载的那样“朝以为服”,甚至都让颜静洛惊出一身冷汗。

苏昉第一次代苏郃主政,坐上了墨离城旭辉殿里的墨玉麒麟踏云椅。卯时的鼓响过,旭辉殿里却空了一半的位子。苏琢领燮国时,念诸臣早起议政辛劳,在旭辉殿里设了座椅,诸人可按品佚坐了议政,苏郃也一直延续着父亲的传统,结果今天苏昉第一天进旭辉殿,下面只坐了不到一半的人。没来的人估计都是不服这个纨绔公子,罢朝不问。

苏昉也不多言,五更鼓一过,便叫人撤了多余的座椅,直言道:“我本是个散漫的人,却也知道万民的生计大事散漫不得。你们看不惯我纨绔散漫,大可向燮公弹劾我,却不许像今rì这般罢朝。燮公招我入墨离城,代主政事,政令已下,便当服之,像今rì这般,倒是完全没把自己的责任看的那样重了。今rì朝议,来的都是以万民生计为己任的,没来的却也不用占着这许多位置,尸位素餐,害的还是燮地著民。今rì此时未到,那便以后也不用到了。”

停了一停,又说道:“坐在这殿里的人既少了,这许多的事情便少了人办,如是这样,仍不免误了百姓的生计大事。那咱们便商议一下,想想如何就用殿里这些人,做得了以前那些事。我倒是有个想法,说出来大家考虑一下。

“天下八路诸侯,分封土地以燮国最广,燮国的官卿亦是最多,不过以前都是七手八脚,忙起来繁乱不堪。不如我们就分了治下职责,该谁的担子,谁挑起来。我想着,咱就分成三大块儿,民的事儿放一块儿,官的事儿放一块儿,兵的事儿放一块儿。今天在座的各位,我挑出三个人来,分别做我燮国的左右执政、威武将军。

“左执政下设通政司、度支司、屯田司、牧守司,分管政令、户籍、屯田、牧马诸事,各司设卿一人,以下设令,以下设丞。我燮国土地广大,不妨分做几个州,州下设县,县下设乡、里。各州设太守、抚院各一人,均归左执政治下。太守统领本州事,以下各县设县尉,统领本县事,再下设乡长、里长。各司派本司令官入州,参谋本周诸事;派丞官入县,参谋本县诸事。抚院下设司农、司马,专责视察各州县政令得失。

“右执政领鸿胪寺、太常寺、大理寺、太仆寺、光禄寺五寺。再设钦天院、翰林院、针石院、虞衡院、评参院五院。钦天院领燮地天象事,翰林院领燮地兴学事,针石院领燮地疫病事,虞衡院领燮地铸锻事,评参院领燮地官吏事。各寺、院俱设卿一人,以下设令,再下设丞,最下设监。

“威武将军统领我燮国风云骑、风雷骑及风林旅众军马,节度麾下诸将官。

“燮地内分封的侯、伯、子、男诸爵,不管是梁氏封的还是燮公封的,若无官职,则只食邑,均不可参与地方政事。

“如此一来,诸位便都有了自己的担子,我们燮国也不用养那么多的官卿,百姓的事儿也耽误不了。不知众位意下如何?”

苏昉说完,殿里马上热闹起来。在颜静洛看来,苏昉的这个办法不失为良策,梁朝各国均没有完善的官吏系统,平时除了军队有比较系统的品佚外,治国都是靠各国的公爵们养的一帮子门客,除爵位之外,没有正统的官职,都是称作卿或者大夫。出了事儿大家一起商量,再找个人去办。费时费力的很。州县之制以前也有,只是十分混乱,州和县是不分大小的,比如苏昉分封的滁雷县,几乎占了整个燮州草原,比其它州县大得多。至于州县里的政务,都是分封的爵爷们管理,管理的好坏,就看爵爷的才能和民众的运气了。苏琢在时,仿照梁氏朝廷,设了五寺,分设寺卿、寺丞,分管连横合纵、祭祀诸礼、律法刑判、车马出行、餐饭内务大小诸事,又加了琛渊阁那帮只知吟诗作文的学士们办学、推选诸责,诸人立马就觉得效率比以前要好得多。只是此法虽好,实施起来却也难度不小,不说众人肯定会为了这些位置抢破头,单单今天没来的这帮子公卿大夫们,苏昉估计就处理不了。

苏昉待众人讨论了一阵子,拍拍手说道:“众位可有意见?若是有意见,就顺便提个更好的办法出来。”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俱不答话。苏昉便说:“你们若是不说话,我就当你们没有意见了。”

一人站起来,说道:“渊犀侯,我等也觉得此法甚好,只是不知此事到底是侯爷的意思还是公爷的意思?”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