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世界远古之谜 > 第14部分(第1页)

第14部分(第1页)

比伦塔年久失修,因此马尔杜克命我重建。他要我把塔基牢固地建在地界的胸膛上,而尖顶要直插云霄。”但尼布甲尼撒之父只将塔建到15米高,尼布甲尼撒自己则“加高塔身,与天齐肩”。塔身的绝大部分和塔顶的马尔杜克神庙是尼布甲尼撒主持修建的。备受人称赞的“巴别”塔一般指的就是那波博来萨父子修建而成的那一座。

这座塔的规模十分宏大。公元前460年,即塔建成150年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游览巴比伦城时,对这座已经受损的塔仍是青睐有加。根据他的记载,通天塔建在许多层巨大的高台上,这些高台共有8层,愈高愈小,最上面的高台上建有马尔杜克神庙。墙的外沿建有螺旋形的阶梯,可以绕塔而上,直达塔顶;塔梯的中腰设有座位,可供歇息。塔基每边长大约90米,塔高约90米。据19世纪末期的考古学家科尔德维实际的测量和推算,塔基边长约96米,塔和庙的总高度也是约96米,两者相差无几。“巴别”塔是当时巴比伦国内最高的建筑,在国内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人们称它“通天塔”。也有人称它是天上诸神前往凡间住所途中的踏脚处,是天路的“驿站”或“旅店”。

传说中的“巴别”通天塔

将塔修得如此高大,真的是如《圣经》中所言,要让失散四方的人们有一个集中的地方吗?

显然不是。人们普遍认为,“巴别”塔是一座宗教建筑。在巴比伦人看来,巴比伦王的王位是马尔杜克授予的,僧侣是马尔杜克的仆人,人民需要得到他的庇护。为了取悦他,换取他的恩典,保障国家城市的永固,巴比伦人将“巴别”塔作为礼物敬献给了他。在“巴别”塔里,每年都要定期举行大规模的典礼活动,成群结队的信徒从全国各地赶来朝拜。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塔的上下各有一座马尔杜克神庙,分别称上庙和下庙。下庙供有神像。上庙位于塔顶,里面没有神像但金碧辉煌,由深蓝色的琉璃砖制成并饰以黄金。巴比伦人按照世俗生活的理想来侍奉他们的神灵。大殿内只有一张大床,床上“铺设十分豪华”(如同希腊和罗马贵族一样,美索不达米亚贵族也是躺着进食),床边有一张饰金的桌子。庙里只住着一位专门挑选出来陪马尔杜克寻欢作乐的年轻美貌的女子。僧侣们使人们相信,大神不时地来到庙里并躺在这张床上休息。只有国王和僧侣才能进入神殿,为马尔杜克服务和听取他的教诲;这种超级神圣的东西是同老百姓无缘的,他们只能远远地敬拜心目中的神灵,因为如果近在咫尺,普通人经受不起大神的目光。据希罗多德记载,神像和附属物品一共用去黄金800泰仑,折合现价约值2400万美元。考古学家曾经在僧侣的一住处发现一只石鸭,上有铭文“准秤一泰仑”,石鸭约重29。68公斤。如果希罗多德的记载可靠,则照此推算,马尔杜克神像连同附件一共重约23700公斤,都是纯金所铸或制作!除了神灵,谁能享受如此高的礼遇?

“巴别”通天塔之谜(2)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巴别塔除了奉祀圣灵还有另外两个用途。其一是尼布加尼撒二世借神的形象显示个人的荣耀和威严,以求永垂不朽。其二是讨好僧侣集团,换取他们的支持以便稳固江山。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宗教盛行的地方,神庙林立,僧侣众多。僧侣不仅在意识形态上影响着人民,而且掌握着大量土地和财富,如果不在政治上得到他们的支持,恐怕王位也会风雨飘摇。这种忧虑不是多余的,据历史学家研究,尼布甲尼撒之后,新巴比伦王国迅速衰落,以致波斯人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巴比伦城,这与失去僧侣集团的支持有

莫大关系。

公元前1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认为,“巴别”塔是一个天象观测台。新巴比伦人信仰拜星教,星体就是神,在他们的神话中,马尔杜克是木星。新巴比伦王国的僧侣们神秘地登上塔顶,难道真的是侍奉半躺在床上的马尔杜克大神吗?对此希罗多德颇不以为然,现代学者更不相信,说不定正是他们半躺在床上观测天象呢!而且,人类早期的天文知识直接产生于宗教和巫术之中,掌握这些知识的多是僧侣。新巴比伦人取得了当时世界最杰出的天文学成就,这座塔的功劳恐怕不可抹杀。

也有人认为,“巴别”塔是多功能的。塔的底层是祭祀用的神庙,塔顶则是用于军事瞭望的哨所。

不管怎样,5000多年以前,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处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在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一座气势磅礴、巍峨雄伟的通天塔拔地而起,这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更不能不使当时的见闻者想入非非。

正是这座塔使得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鲁士攻下巴比伦后,即被“巴别”塔的雄姿折服了。他不仅没有毁掉它,反而要求他的部下在他死后按照“巴别”塔的样子,在墓上建造一座小型的埃特门南基(埃特门南基是“巴别”塔的另一个名字,意为“天地的基本住所”)。然而,后来“巴别”塔终于毁掉了,波斯王薛西斯怨恨巴比伦人民的拼死反抗,恨屋及乌,下令彻底摧毁巴比伦城,“巴别”塔厄运难逃,变成一堆瓦砾。即使如此,以热爱文化名垂青史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爱慕它的雄姿。公元前331年,他远征印度时,特意来到了“巴别”塔前,英雄与奇观的对话大概只有彼此才能知晓。他一度要修复这座传奇般的建筑,下令全部拆除旧塔,一座更加宏伟壮丽的神塔眼看着有救了。然而,这只是让人空欢喜而已。据说,此时,一只患有疟疾的蚊子叮了他一下,这位文治武功盖世的一代天骄于是一命呜呼,“巴别”塔也就备受冷落了。事实是,这项工程实在是太大了,仅清理废塔就需要一万人工作两个月时间,于是,他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几千年下来,这座塔已变成了废墟,真的应验了犹太人的诅咒。即便如此,几千年后的考古学家科尔德维见到它时,仍由衷地发出了赞叹之声。科尔德维写道:“尽管遗迹如此残破,但亲眼看到遗迹是绝非任何书面的描述可比的。通天塔硕大无比,‘旧约’中的犹太人把它看作人类骄傲的标志,四面是僧侣们朝拜的豪华的殿堂,许多宽敞的仓库,连绵的白墙,华丽的铜门、环绕的碉堡,以及林立的一千座敌楼。当年这样壮丽豪的景象,在整个巴比伦是无与伦比的。”

在人们看来,昔日的“巴别”通天塔,比之列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并不逊色,它一起家就被视作5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鼎盛时代的标志。那它为何没有列入世界奇迹呢?有人解释说,当第一批关于世界奇迹的名单出现时,“巴别”塔已不存在了,只剩下地面上一个巨大的洞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洞穴也慢慢地被填平了。只是通过科尔德维的努力,才重新确定了“巴别”塔原来所在的位置。

有人则认为“巴别”塔另有所在。在巴比伦城西南一个叫波西帕的地方,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座古塔庙的残骸。远古时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神庙林立,发现一座并不为奇。但问题是,有人在此庙附近发现了一些文字残片,而且根据其中的记载,巴比伦的一个国王曾下令在这里建造塔庙,不知何故,没等竣工,国王突然下令停工,于是就留下了一个半截的塔庙。他们又联想到神话中的“巴别”塔也是没有建完,于是推测波西帕塔庙很可能就是神话中的“巴别”塔的原型。

“巴别”塔留给了我们谜一样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神灵并不能驱走敌人的铁蹄,它的存在只有靠人们的勤劳智慧。

摩索拉斯陵墓之谜(1)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期盼永恒与不朽的东西,往往偏偏过早地就会烟消云散。曾经辉煌的摩索拉斯陵墓以及显赫一时的陵墓主人,虽然名垂青史,但也备受世人与历史的嘲弄,至今其中还包含着许多解不开的谜团。

一提到陵墓,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然而人们却禁不住要争先恐后地一睹土耳其的一座远古时代的坟墓。它就是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摩索拉斯

陵墓”。

“摩索拉斯陵墓”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息,围绕它流传着许多似是而非的故事。陵墓的主人是古代小亚细亚加里亚国王摩索拉斯(?~公元前353年)。加里亚是当时阿那托利高原西南部的一个小国,受波斯帝国的统治。公元前395年,摩索拉斯王下令动工兴建自己的陵墓,然而直到公元前353年国王驾崩陵墓尚未完工。王后阿尔特米西娅二世继承了摩索拉斯王的未竟事业。公元前351年陵墓竣工,他终于可以瞑目了。

这座陵墓刚一建成就声名远扬,让人惊叹不已。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旅行者安提巴特将其与古埃及的胡夫金字塔相提并论,一起列入“世界七大奇观”之列。即使在其建成1500年之后,目睹这一建筑物的拜占庭人、帖撒罗尼迦的优斯塔修斯主教还写道:“摩索拉斯国王的陵墓过去曾是,现在仍是一个真正的奇迹。”

究竟它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呢?

这座陵墓是由摩索拉斯委托当时的建筑行业权威萨蒂洛斯和皮塞奥斯为自己修建的,由来自帕罗斯岛的雕饰华丽的白色大理石建成,堪称希腊古典时代晚期陵墓方面最有名的建筑。陵墓是一座神庙风格的建筑物,造型并不完美,但规模十分宏大。整座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底部是高大、近似于方形的台基,高达19米,上平面长39米,宽33米,内有停棺。台基之上竖立着一个由36根柱子构成的爱奥尼亚式的珍奇华丽的连拱廊,高11米。最上层是拱廊支撑着的金字塔形屋顶,由规则的24级台阶构成,有人推测这一数字象征着摩索拉斯的执政年限。陵墓的顶饰是高达4米的摩索拉斯和王后阿尔特米西娅二世的乘车塑像,驷马战车疾驰如电掣,人物雕像惟妙惟肖,是典型的希腊作品,也是世界艺术史上著名的早期写实肖像雕刻作品之一。就这样,这座底边长约39米、宽33米的长方形陵墓一直向空中延伸至约50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抬头仰望,只见陵墓高耸入云,气势蔚为壮观,犹如悬在空中。有人说,这位太阳神赫利俄斯之子要效法高贵的埃及法老,去触摸太阳。

除了恢宏的外表之外,陵墓内部非常精美的装饰、雕塑和众多的雕像,也为这座宏伟的建筑物增添了不少光彩。史学家认为这些杰作均出自当时著名的艺术家之手,包括斯科巴斯、利俄卡利斯和提摩西阿斯等。内室的三处浮雕装饰尤为引人注目:第一处表现的是马车,第二处是亚马孙族女战士和希腊人作战的情景,第三处是拉皮提人在和半人半马的怪物争斗。由于岁月的侵蚀,如今游人只能欣赏到浮雕中亚马孙族女战士和希腊人作战场景的残片,但管窥见豹,仅此一点就足以令人想象得出这座宏大的纪念性建筑的非凡风貌。

对于这座非凡的摩索拉斯王陵墓,有人竭尽赞美之能事,有人则嗤之以鼻。公元前1世纪,罗马作家瓦列里乌斯·马克西莫斯用自己那支犀利的笔,借哲学家第欧根尼之口对摩索拉斯进行了一番“口诛笔伐”。在阴间,一贫如洗的第欧根尼对陵墓主人说:“听着,你有什么可自负的,要拥有比我们大家都优越的地位?”摩索拉斯理直气壮的答道:“首先因为我的统治地位!其次,我很英俊,身材高大,而且身体强壮,适合统帅军队。但最重要的还是,我在哈里卡纳苏斯城有一座非常宏伟的陵墓。难道你不认为我有权利为此感到骄傲吗?”第欧根尼不屑一顾地说道:“但是,我最亲爱的朋友,我没有看出你从中获取了什么好处。你不得不承认,由于你躺在这么巨大的一堆石头下面,所以承受着比我们更沉重的负担,难道不是这样吗?”……

古往今来,历代君王为自己建造辉煌的陵墓以图不朽,早已是司空见惯之举。但摩索拉斯充其量不过只是一个强大的波斯帝国任命的地方长官,为何要建一座只有埃及法老的金字塔才可与之媲美的安息之所呢?

有人对此作出了解释。摩索拉斯虽然在名分上低于波斯帝王一等,但他毕竟是一方之主,即便波斯帝王也要让他三分。况且他又是多么地怀念往昔埃卡多米尼迪王朝的凛凛雄风啊!尽管那已不可挽回地成为过去,但他每时每刻都在告诫自己:我是太阳神之子(尽管没有人这样认为),我不能平庸!然而,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不会在军事上取得卓越成就,也不可能成为杰出的诗人和哲学家而青史留名。为了令别人对他的小国刮目相看,公元前4世纪他将都城迁往新建的哈利卡纳苏斯(今土耳其的博德鲁姆),从此地中海岸边的一座美丽城市崛起了。紧接着他又下令在那里修建自己的陵墓,企图进一步展示自己的权力。

也有人说,这座巨大的坟墓是摩拉索斯与王后阿尔特米西娅爱情的见证。据说,这位王后同时又是他的妹妹(兄妹婚姻大概是加里亚王国的既成传统,以防止王权他落)。两人青梅竹马,感情甚笃,“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幻想着死后永不分离。摩拉索斯王死后,王后阿尔特米西娅悲痛不已,肝肠寸断。她化悲痛为力量,独立执政并完成了丈夫的遗志。

摩索拉斯陵墓之谜(2)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然而历史对人们的嘲弄始终没有停止。摩拉索斯不仅生前未能亲眼目睹耗尽24年心血建造的长眠之所,而且死后也未能如愿地安葬在那座高大雄伟的陵墓里。据说摩拉索斯王死后,深爱他的王后将他的骨头碾磨成粉末,溶解在葡萄酒里供自己饮用。此举对身体有何妙用不得而知,但国王和王后之间纯洁动人的爱情故事无疑因此传说而失色不少。英国考古学家查尔斯·牛顿从1856年起便在摩拉索斯陵墓内进行发掘工作,但时至今日,人们仍不清楚摩索拉斯的石棺究竟是在神像室里,还是放在建筑物下面地基内部的墓穴中。或许他真的没有

被安葬在里面。

也有人指出,摩拉索斯陵墓是一座家族的坟墓。这些人猜想,这里可能并不只是一位国王的墓葬,而是为了纪念和缅怀整个埃卡多米尼迪王朝修建的陵墓。新近发现的雕塑又为这个新的推测增添了佐证。这些塑像大体有三种规格:与真人相仿的自然型、2米左右的英雄型和3米左右的巨型。摩索拉斯和阿尔特米西娅二世(已受损)的雕像属于最后一种;另外10座巨型塑像的残片也被辨认出来了。1966~1977年,一支由土耳其和丹麦联合组成的考古队首次发掘出了陵墓的地下墓室,发现它是由一个位于中央的房间和前面两个门厅构成的。这个墓室并没有和建筑物中心连接在一起,而是位于地基的西北角,入口被一块几吨重的巨石封闭。后来根据进一步调查研究,终于证实了这座陵墓原来是建在直到公元前6世纪还在使用的一片墓地里。这似乎又为上述猜测提供了证据。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何将一座陵墓建在生气盎然的地中海城市的中心?对此,有人从古希腊人的价值观角度来解释。在古希腊的文化?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