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 > 第53部分(第1页)

第53部分(第1页)

他这么一做,其他人也发现了李志高,于是不管当时正在干什么,也都迅速站起身,做纳粹举手礼,喊同样的“首长好”。

“好,好。”看见这些人发现自己来,李志高干脆就一边微笑着摆手打招呼,一边往里走,在路过人群的时候,他还会主动跟这些年轻人握手,而每一个跟他握手的人大都会热泪盈眶,明显是出自真心的激动。

不真心不行啊,他们这些人说白了,大部分都是一些贫困潦倒的年轻穷书生,这些人都是读书人,但却因为各种原因而穷困潦倒甚至家破人亡,反正大多数是一个人过。在过去,他们的日子可以说是相当贫困,好点的能当个教书先生混个吃喝,不好的就只能在街头摆摊卖字之类,基本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那种。可自从被李志高选中,签了所谓的卖身契以后,却过上了天堂般的日子,跟过去简直是天壤之别。

在这个所谓禁区内,虽然不能出去,不能跟外人接触外,其他吃喝用等方面都不愁,且都是做梦都没梦到过的享受。能在这里享受这些神奇的东西,吃喝如此美味的食物,学习那些新奇无比,好似天方夜谭般的新知识,谁还乐意出去享受什么穷自由?别说不让出去,就算让他们出去,他们也不乐意了,因为对比太明显了。

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特别是这些读书人,要求更高,因此在接受了高标准享受之后,他们也都接受了李志高那套洗脑教育,瞬间就激发起他们内心的那种爱国情操,觉得他们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业,他们是这个国家的精英,是这个国家的灵魂,他们正在做的研究,是为了挽救这个可怜又可爱的祖国,他们的所作所为,多是为了让国家更强大,让人民更富足,总之就是各种高大全,各种伟光正。

同时,这个时代的人没有后世人那么复杂,在他们眼中,缔造了这一切的李志高,无疑就变的神秘而高大,因此每次见到李志高,他们都会很激动,当然,因为李志高也会经常过来,因此能如此激动的,十有**都是新来不久的新人,一些老研究人员,比如早期进来的那批老前辈,就不会这么泣不成声。

愉快的跟所有人都握了手,又亲切的围在一起吃了一顿饭,聊了一下各自的生活情况,慰问了一下他们还缺什么之类,然后李志高就开始提前发u盘给各个研究部门的人。

李志高带的这些u盘,都早就分好类,里面都是各部门工作人员的一些疑难问题的解答。

简单说,在这个研究所里,虽然有各种学习资料以及先进的电脑设备,但毕竟这些人之前更多的是学习文字,对很多数理化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哪怕有教学视频,还有实物参考,也依然会碰到很多疑难问题。

可是,视频教学里的老师只能按照套路讲课,没法亲自走下来给学生解答疑难,也没法联网搞互动,因此最后就弄了个新办法,那就是这里的人可以把疑难问题都用电脑打在文档上,再存进各自分配的u盘里,然后定期统一汇总的交给李志高,李志高呢,再定期把这些包含各种疑难问题的u盘带回现代,让现代的老师给他们做出详细的解答。之后呢,李志高回这边的时候,再把这些被现代老师做出详细解答的u盘送回来,这样他们就能解开疑惑了。

虽然这么做有些大费周折,但效果却不错,毕竟这些年轻人的好学精神很值得表扬,都不用多督促,他们自己就都是一个个好学宝宝,拼命的学习,以至于每次都有一大堆的问题要李志高带走。

实际上,他们之所以如此好学,除了好奇心旺盛以及被使命感驱使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等级制在起作用。

虽然进来这里后,就不能出去,但也不是养闲人的,这里的人待遇也分三六九等,不是一视同仁的。

比如说高级研究员,那就是享受独立的单间,里面什么空调冰箱电脑单独洗手间都给配置,银元卷的工资收入也是最高标准,能在这里买到许多好东西,同时还会给免费配备一个生活秘书,帮忙负责生活起居,如果是中级研究员,那就只能住两人间,有空调没冰箱,也有单独洗手间,但银元卷的收入标准就会降低,购买力就会降低,生活水准比高级研究员差一点,同时也没有生活秘书;至于初级研究员,那就只能住三人间,没空调没冰箱也没有单独洗手间,银元卷的月收入更低。

除了研究员,比研究员低一个级别的则是助理,助理也分高中低级,待遇各有不同,而评价这些级别的标准,就是每个月的考核,这种考核也不同,比如研究员的考核,就是科研项目的进度,而助理的考核,则是文化考试。

也就是说,研究员属于能单独进行研发的人,而助理则实际上都是学生,属于那种有潜力的学生,特意弄进来进行现代化教学,然后提早潜移默化接触这些东西,为研究员培养后备力量。

研究员不说了,对于广大助理来说,如果学习好,考试成绩好,平时表现优异,在合格线以上,就能增加不等的好评点数,好评点数升一点,就会增加一些待遇,比如增加银元卷数量等,如果学习不好,考试不合格,就会降级,会减少一些待遇。

如果升级点数到一定程度,就能升级,比如从初级助理升级到中级助理之类的,待遇都会差很多,而如果一直考试不合格,那就会不停降级,等点数没了,就会被剥夺助理资格,表明你没资格当研究人员,会被安排去做其他服务行业,比如餐厅服务员,厨师,扫大街的之类,虽然这些行业收入也不错,但从原来被服务的人员忽然变成服务人员,而且服务的对象还是原来的同学,那种落差……相比基本都受不了的。

正因为有这些原因,所以这里的人才这么拼命学习,就怕考试的时候落后不合格,变成服务人员,那丢人就丢大了。

吃完饭,聊完天,发完包含解题答案的u盘后,大家都诚恳的邀请李志高先去他们那里视察,李志高先笑着安抚了一下,最后还是跟五个同部门的研究人员一起去了重工业研究部。

第七十七章 最高机密(下)

虽然叫特殊研究所,但其实这里是一个很大的科研机构联合体,说是一个综合的科研院校也不为过。

因为研究人员很多都是新手,大多数只是落魄书生,以前根本没搞过啥科研工作,因此说是研究,更准确的说是研读,因为这些第一代科研人员的素质很低,他们存在的意义,更多是利用自己认字多,理解能力强的优势,去重新学习研究李志高提供的各种详细技术资料,并尽快掌握李志高弄来的各种先进设备的用法。

说白了,李志高这个研究所现在走的,就是当初共和国走的那条老路,也就是引进学习、消化吸收、模仿山寨这条路,这种模式对技术积累或许没多少好处,还会因为底蕴不足而缺乏自我创新能力,但却能够迅速形成生产力,早日推出类似的山寨产品。至于技术积累,这些李志高决定以后从后世搜集相关的全面资料,建一个图书馆之类的,然后弄个学校慢慢教新人,倒是不必因噎废食,为了积累而放慢速度。

反正李志高有后世的科技支撑,也不怕技术断层不断层,只要这些第一代的科研工作者能不断吸收模仿,能山寨出点类似的东西,他就很满足了。

正因为这第一代科研人员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比较差,所以研究所里各个具体研究部门的名字以及研究方向,也都是大而泛之。像重工业研究部,轻工业研究部,农业研究部,轻武器研究部,重武器研究部,飞行器研究部,电子工业研究部等等等等,都能体现这种泛性趋势。

这其实也好理解,就好比我们学习,刚开始上学,比如小学中学的时候,学的东西都很基础,也很广泛,比如小学里就没有物理化学,而只有一个自然课,而自然课里包含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而等到了初中,就会有数理化等科目,但依然多是基础知识,深奥的东西不会教,而等你到了高中,你会发现那些数理化的基础定理还是那些,但却更加的深奥,更多需要学生自己去深入探索跟理解。很多学生为初中数理化不错,到了高中就学不好,便是这个道理。

基本上,李志高后世的学校所教,高中以下的课程,比如初中生,学的基本都是十九世纪就有的知识,只不过后世更深奥,更全面跟准确了一点罢了,而这些穷秀才出身的研究员呢,此时的水平就好比是刚上初中的初中生,还是那种自然课没学好的初中生,所以就得补课,加速突击现代搞来的中学技术。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