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大宋遗事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二是,参照番汉制礼作乐,下秃发令——一律剃掉头发;一反汉人穿着,改立衣冠制度。

三是,制定文字,兴办番学。张元、吴昊请以汉字八分书,准酌番文,造西夏国专有文字。曩霄原来就通晓番汉文字,自然一拍即合。有了方整类似八分书的特有文字,办学就不难了。教材,除了曩霄写的东西,也就是翻译成西夏文字的《尔雅》、《孝经》、《四言杂字》等。

一切大致妥当,又打了几次胜仗,夺了几块地盘,叫吐蕃等族略略知道了威力,叫大宋朝略略尝了些许厉害,张元、吴昊就怂恿曩霄向仁宗叫板了。

张元劝曩霄:“没有典章制度、衣冠礼乐,就是有土地子民,也难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更不能号召四方。陛下现在一切粗具规模,又威震塞外、宋廷,如日中天,可以表会宋廷,公开称帝立国了!”

就在曩霄君臣紧锣密鼓要称帝的时候,出了一件大事。

曩霄有个叔父赵山遇,又名惟亮,与胞弟惟永分掌左右厢军,英勇善战,威望特高。他们的堂弟惟序,也很得曩霄的信任。山遇遵从德明的遗训,不赞成与宋朝分庭抗礼。威高震主本来已不是好事,还要###,曩霄如何能够容他?

曩霄悄悄吩咐惟序:“你回去上一道奏折告山遇谋反。除了山遇,你就替代他的职位。否则,你们全得灭族!”

惟序兄弟情深,不忍卖兄求荣,悄悄告诉了山遇。山遇别无选择,只有投降宋朝。与弟弟商议,惟永却劝他:“咱们称大宋皇帝为青天子,曩霄自称兀卒,以黄天子自居,所作所为,南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哥哥和我是他的得力重臣,南朝会相信我们吗?万一不信,内外交困,我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大宋遗事 第五回(4)

山遇摇摇头,长叹一声:“这我何尝没想到!只是到了这个地步,实在没有别的选择。若南朝有福,他们会接纳我们。若是无福,也只好听天由命了!”

南朝果真无福消受他们兄弟。他们请求带兵扼黄河南渡,带领部落、家族、名马宝物一起投降宋朝,而且已先带着部分亲信、家人动身南下了,可沿边的文官武将,没有一个愿意接纳他们。理由特堂皇、仁义:招降纳叛,是小国寡民所为,不是泱泱天朝干的事情。何况,从德明朝贡四十多年以来,内附的人一个都没留过,如今多事之秋,更不能贻人口实,轻启事端。朝廷也当即下诏,要边关守将立即送回山遇一家,此后凡有请求内附者一律准此办理,拒不接纳。

山遇虽呼天抢地,请求不要将他送回西夏,但还是被武装押送回去了。

曩霄还倒打一耙,死活不受,说:“延州守官定计引诱寡人的大臣叛国,寡人正要兴兵问个明白。要人,也得到延州府大堂上去要。这么不清不白地送来,算什么?”

解官打拱作揖,好歹劝他收了人。曩霄也就当着解官的面,将山遇兄弟等,全都乱箭射死了。

宋朝君臣怕事,并不能息事。有这么一档子刺激,曩霄更一刻也不愿耽误了,立马要张元起草了表章,派人送到汴京。宫室早已造好,表章上路,曩霄已筑坛受册了。

张元的意思,原是要亲自去的。吴昊说:“我们一家老小尚在许州,这样招摇,是要送他们去死呵!”一句话提醒了张元,才没再坚持亲自去汴梁出气,另想办法搬家属去了。

张元的表章,先将曩霄先人的功德着力夸耀了一番,接着就写道:

臣偶以狂斐,制小番文字,改大汉衣冠。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礼乐既张,器用既备,吐蕃、塔塔、张掖、交河,莫不从伏。称王则不喜,朝帝则是从,辐辏屡期,山呼齐举,伏愿一垓之土地,建为万乘之邦家。于时再让靡遑,群集又迫,事不得已,显而行之。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坛备礼,为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国称大夏,年号天授礼法延祚。伏望皇帝陛下,睿哲成人,宽慈及物,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敢竭愚庸,常敦欢好。鱼来雁往,任传邻国之音;地久天长,永镇边方之患。至诚沥恳,仰俟帝俞。

仁宗看了表章勃然大怒。但他的第一个反应,先是冲文字来的:“看这表章,书法文字没有一点儿番味,又强词夺理,点水不漏,非常地道老辣,决不是鲜卑人所为。朕的臣民居然背叛国家,认贼作父,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定要将他们捉拿归案,满门抄斩。”

查虽不难,要惩办元凶及其家属,却只能是一句空话,张元、吴昊早定计扮成大宋官兵,将一干亲属尽数搬往西夏了。要捉拿他们,只有彻底打败西夏。这是一句话的事吗?

跟着,则是迁怒于边境的文武官员:在人家鼻子底下,居然一无所知,还要送回降臣资敌,不杀头已是天恩!延州、鄜延路的几个倒霉蛋文武官员,都被贬职发散了。

至于西夏,既不能容忍它的狂悖,他们又公开叫板,没法儿再装聋卖傻,自然也得有所表示。过去一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除了默许他们的实际统治,还用封官许愿、准许互市来羁縻他们。现在要惩戒,自然也只能由此入手。征求意见之后,仁宗终于下诏:夺去先前封许的一应官职,什么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等等,一律削去;停止互市;悬赏边境,有人能刺杀曩霄,拿首级进献朝廷,立即官封定难军节度使,让他治理西部众州。后一条,因为有悖于大国气度,很有些人反对。可到底为着仇恨太大,顾不了许多,还是保留了。也不是完全不顾脸面。许多人请朝廷杀了送表夏臣,以扬国威,就因为顾及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千古脸面,让那小子油光满面地回去复命了。

比起皇帝的宝座,节度使、中书令什么的已一钱不值;既没有人能捉到张元、吴昊,也没有人斗胆来刺杀曩霄。对于大宋朝的反应,曩霄不过一笑而已。取消互市倒是个实际问题,但也不难解决:买卖不到的东西,可以通过战争抢夺!曩霄君臣,只是加强了对宋朝边境的骚扰与进攻罢了。

西北边境环庆、麟府、鄜延诸路,也就因此频频告急了。在韩琦,是不幸而言中;在仁宗,除了再也无法心定神安,更需要认真寻求对策了。

大宋遗事 第六回(1)

得人则兴小邦逞强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