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CIA:中央情报局档案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力。每年都有大批的高才生应聘中央情报局,其中不乏哈佛、耶鲁这样的世界著名大学。

中情局的招聘面向全社会,除年轻的大学生外,它也录用社会各个领域的方面的人才。它还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招聘宗教人士。所有应聘者在录用之前须经过严格的筛选、测谎和检查,被录用者将接受为期3年的专门训练。

不过,中情局对高级职位的招聘有特殊的规定。历任中央情报局的局长都毕业于名牌大学,惟一的例外是1950~1953年的史密斯,他不是大学毕业生。在中央情报局建立初期,它的高级官员多是常春藤联合会所属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另外,华盛顿的政府官员倾向于在熟人中招募间谍,这似乎成了美国政界的传统。所以中情局早期的骨干中有不少出身显赫的,或是社会知名人士。

中央情报局的提升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工作成绩,不论资排辈,这种自由的机制很有激励作用。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个黑人、拉美裔或亚裔美国人担任过任何部门的最高主管,人们因此认为,中情局是一个〃白种男子的精英组织〃。女性职员在中情局也很少担任高级职务,不过90年代以来这种情况开始有所改变。1995年约翰·多伊奇担任中情局局长后,首次任命一位女性担任一部之长。

中央情报局所有的雇员必须遵守保密和沉默的规定,不得对任何人,包括配偶,透露自己工作的细节内容。除此之外,他们与华盛顿其他办公人员一样,按照固定的时间上下班。在麦克莱恩附近的饭店和酒吧里,中央情报局的雇员们经常结伴而行,上班时挂在脖子上的工作证随便塞进衬衫的口袋里,你很容易把他们辨认出来。他们可以公开承认自己的工作单位,但是,就此打住。而在以前,被问到职业,只能含混地回答:〃在政府里工作。〃问的人也就知道什么意思了。

上述自由并不包括秘密特工,尤其是中情局行动处,那里面主要是谍报、反间谍人员和秘密操作员,他们的身份是必须绝对保密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公众事务办公室(1)

1975年,克诺夫出版社出版的《中央情报局及情报迷信》面市。由于水门事件和不久之前关于这本书的那场沸沸扬扬的官司,这本关于中央情报局的书很受欢迎。书里有168处空白……出版商特意标明这是被中央情报局删掉的地方。此举令书的身价倍增,人们趋之若鹜,疯狂购买。该书也迅速荣登畅销书的前三名宝座。

与此同时,中情局的公众事务办公室里乱成一团,媒体和公众打来的电话一直没有间断过,被这本书搞得大为光火的上级和同事也间或跑过来,问问消息,发发牢骚。这段时间以来,他们已经被这本书折腾得焦头烂额了。

这部书是由神通广大的维克特·马凯蒂和约翰·马克斯合写的,前者原来担任过中央情报局副局长的执行助理。中情局认为他违反了保密合同,委托司法部对他进行起诉。马凯蒂则认为中央情报局坚持删改他的书,要起诉中情局。两起诉讼闹得沸沸扬扬,最后马凯蒂都输了,并且他的上诉被驳回。但是书还是出版了,并且引起了比预想中还要大的轰动。中情局对此很是生气,但无可奈何。

令公众事务办公室的人郁闷的是,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1964年,中央情报局从一个偶然的机会拿到《隐形的政府》一书的草样,书里面揭露了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等机构的一些违反法律的行为。中情局认为这本书会惹来很多麻烦,一定要予以制止。得知书将由兰德姆出版社出版,中情局去跟出版社的总裁巴尼特·瑟夫交涉,问他能不能把第一次印刷的书全买下来。瑟夫满口答应,说他太乐意了。中情局的人还没松一口气,瑟夫又接着说,但他还会印第二批,第三批。被涮了一把的中情局很气恼,可是没有办法。他们想过把作者送上公堂,可是写书的两个,戴维·怀斯和托马斯·罗斯,是记者而不是它的前雇员。

无独有偶。1977年,前中央情报局官员弗兰可·斯内帕出版了《适当的间隔》一书,讲述他在越南的经历。他的书和马凯蒂一样,事先没有经过中情局出版审查委员会的审查。他最后输掉了官司,被迫把所有稿费上交给政府。

20世纪80年代末,前中央情报局局长特纳将他的《秘密与民主:转变中的中央情报局》一书送审,出版审查委员会要求他删去100多处,主要是关于中央情报局的部门隔离的部分。特纳很不满,可是他的争辩毫无用处,尽管公众事务办公室是他一手创立的。

出版审查委员会是公众事务办公室下的一个重要部门,主要负责对工作人员或前工作人员准备公开发表的手稿进行审查以免泄露机密。在证明有关材料是出自机密文件的前提下,委员会将对手稿做相应的删除。其审查时间之长,删除力度之大,令人足以打消写作的意图。

公众事务办公室在中央情报局中地位比较特殊,它是不隶属于任何部门而直接向局长办公室报告的8个部门之一,下设出版审查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公开资料科等,还有专门负责处理媒体和公众来信来电、剪报、起草局长演讲稿以及联络学术界人士。

公众事务办公室经常干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公开资料科就更是这样。它主要负责根据《公开资料法》的条款,答复外界关于查阅中央情报局文件的要求。不用怀疑,这项工作怎么做都会得罪人。拒绝请求、答复太慢、给的资料太少,或者在提供的资料上有太多涂改的痕迹,都会使提出要求的人生气,批评中情局做法不民主、不尊重公民的知情权;更为严重的是,其中〃有太多秘密〃,而这些〃秘密〃都与现在局里的保密工作有着或多或少的实际联系……法律上的规定往往与现实不那么吻合,这是一个麻烦。有时候在认为没有损害的情况下为外人提供了部分材料,却把自己的同事惹恼了。有好几次,其他部门的同事会气冲冲地跑进来,大发一通脾气,说公开的资料给他们带来了天大的麻烦。

2001年3月,中央情报局公开了850份冷战时期针对苏联的分析报告,共有19000多页。此前,中情局曾公开过2700份左右的类似的分析报告。随后一段时间,它又公开了71份关于中国的绝密材料,并且,估计将有更多的历史文件被解密和公开。这在世界情报组织中是绝无仅有的。

中央情报局不喜欢征求外界意见,因此,为弥补自身分析工作可能出现的失误,它会公开出版一些非机密情报,以征求广泛的检验和评论。然而,这样做最大的困难还是难以区分哪些资料是可以透露,哪些是不能透露的。中情局还曾因为这个惹来一场麻烦。那时白宫正极力促进美国银行贷款给波兰,而中情局恰巧刊出了一份有关波兰经济的资料,说波兰向西方借的大量外债未能使经济改观,连贷款也难以偿还。国务卿布热津斯基气得〃脸色发青〃,严厉地指责中情局说,一个政府部门损害政府的政策是骇人听闻的,白宫对中央情报局随意向公众透露情报的行为必须坚决予以控制。

中央情报局的新闻发言人令很多同行望而兴叹,对一个秘密的情报机构来说,这是不可想像的。就像艾森豪威尔总统所说的,〃基于根本的性质,在中央情报局……你们的成功不能够张扬,你们的失败不能够解释!在情报这一行里,英雄得不到表彰,得不到歌颂,经常甚至在他们自己的伙伴中间也是这样。〃

公众事务办公室(2)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