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CIA:中央情报局档案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进入冷战时代,原来在二战时是盟国的美苏变成了势不两立的敌人。他们相互之间都在尽一切办法收集对方的情报,进行破坏活动。纳尔逊是中情局的通讯专家,所以他想到向苏联的通讯系统下手的办法。而帝国饭店作为苏联在欧洲的联络总部自然成为他关注的重点。

经过仔细的实地考察,纳尔逊等人最后绘制了帝国饭店下面的电缆图。这个电缆图十分复杂。从帝国饭店开始,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穿过马路、经过树丛,甚至到达了维也纳的郊外。这是一个庞杂的电路系统,纳尔逊等人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完成绘制。然而纳尔逊付出的辛苦没有白费,最后,他发现,电缆在郊外最终和莫斯科的长途电话线相连。那么只要能够渗入到这个电缆系统中,就能对苏联的情报了如指掌。

CIA的第一桶金:白银行动(2)

纳尔逊立即向中情局报告了这一发现,并希望上级能够批准他对帝国饭店的线路进行渗入。然而在这个时候,一件事情出乎纳尔逊的预料。中情局收到了来自英国秘密情报局的通报,声称其对纳尔逊的行为一直处于观察的过程中,并且他们早已经做完了纳尔逊刚刚开始的努力。纳尔逊这才明白,原来早在他之前,英国人就想到了这一点。英国秘密情报局同时还向中情局表示,要求能够和美国一同进行这个任务。中情局首先是十分惊讶,但马上分析得出结论,英国自己没有能力独立完成任务,因此求助于美国。事实的确如此,二战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得英国在各个方面都力不从心。秘密情报局在这次行动中不得不与中央情报局联手,实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其实作为情报界的老大哥却要求助于只有两岁的中情局,英国人是十分不情愿的。在以前,英国情报人员对美国情报界十分鄙视,认为他们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娃娃。可是今非昔比了。秘密情报局缺乏经费,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因为1943年英国与美国之间签订了一个情报合作协定。协定规定,英国必须将自己掌握的重要的机密告知美国,与之共享,同时美国也要履行相同的义务。这使得英国人十分不情愿。后来除了英国之外,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都加入了这个情报合作网络。美国在这些国家建立了大量的活动站,对英国原来的情报资源进行毫不客气的占有。英国本来在这个情报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可是自从美国进入后,美国人成了老大,而且对英国毫无尊敬。老大哥最后沦为小兄弟,事事得看美国人的脸色。但是,秘密情报局也毫无办法,根本原因就是帝国已经丧失了战前对欧洲的主导地位,情报机构自然也要退到美国的身后! 其实在之前秘密情报局也设计了各种进入苏联的方法,比如水路和空投,可是都不是十分成功。

美国人知道英国早就对帝国饭店大有研究,自然乐得和英国人合作了,而且将来行动的主导权依然是美国中情局的。双方一拍即合,这样,双方商定,由秘密情报局出人,中央情报局出钱,西德的盖伦情报组织出船,三方共同经营此次隐蔽行动。

纳尔逊从英国秘密情报局那里得知,早在1949年,秘密情报局就想到了这个主意,他们在位于维也纳郊区不远的地方开了一个花店。情报局开的花店当然不是为了卖花赚钱,而且也不在花的上面做任何手脚。其实,英国秘密情报局的真实目的是要在花店的地下做文章。他们借装修花店的名义,大兴土木,暗地里却动用工程兵组成的施工队重新整修了公路地面,大面积地铺设了结实的钢筋混凝土。与此同时,工程兵从房子下面挖了60多米长的地道,一直延伸到苏军的通讯电缆下面,安装好窃听器材。然而令英国情报人员哭笑不得的是,心思不在卖花上,可是花的生意却特别的好,每天上门卖花的人络绎不绝,这显然影响了秘密的情报工作。原本以为,在经受了二战失败打击的维也纳人,应该没有经济能力来购买作为奢侈品的鲜花。为了保险起见,花店故意只进一些名贵的罕见的花类,这样来买花的人自然会更少。可是正是英国情报人员选择的珍贵鲜花,吸引了大量的顾客。英国人十分苦恼,不卖花肯定会引起人们的怀疑,一个真正的花店不可能不卖最为赚钱的花。但是继续卖的话,秘密的地下挖掘和窃听行动就容易暴露。最后,英国人实在无可奈何,便找到一个理由停止销售那种名贵却畅销的花。这个理由竟然是:鲜花的产地遭受罕见的虫灾,暂时没有货源。

英国人的确从中得到了大量的情报。秘密情报局在决定派什么人来传递情报的问题上也经过了专门的安排。他们尝试了各种人物,其中有一个漂亮的女人曾替他们完成了大量的工作。漂亮女人的任务就是将情报带到一个固定的公园里,那里会有一个英国军官在等待着她。可是出现了他们没有想到的事情,由于这个女人的长相十分漂亮,她的出现往往会引起大多数人的瞩目。但是,负责和她接头的英国军官在一次见面时化妆成又脏有破的乞丐。两个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以至于当时路过的警察误认为乞丐要调戏美丽女人。于是〃乞丐〃被带到了警察局。他随身所带的情报也被警察局发现,这下可急坏了秘密情报局,他们马上向奥地利政府施加压力,军官才被放出来,并且情报的事情也没有泄露出去。大多时候,秘密情报局的这一行动还是顺利完成的。

纳尔逊从英国秘密情报局得到的东西,的确是他刚刚想到的东西;同时,他不得不对英国秘密情报局的能力由衷敬佩。但是他也十分尴尬,可他没有表现出来,反而谴责英国没有按照美国情报界与英国情报界之间的情报交换协议及时将情报报告给美国。中央情报局最终批准了与秘密情报局共同进行这次秘密行动。秘密情报局虽然不太乐意,但考虑到美国作为西方盟国的首领和战后英国的衰落,它还是答应了。事实证明,这种考虑是正确的。中央情报局虽然资历远远不如英国,但是它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并且美国中情局有窃听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是英国人能力所不及的。中情局的最新窃听手段是改变了以往频率低、波长长的电波,他们发明了一种频率较高、波长较短的无线电通讯方式,电波不随地球的曲线而折射,而是做直线传播。这种方法使得电波安全性大大加强,而且接收能力超强。纳尔逊随即利用美国的技术和人员优势,又有了英国秘密情报局的帮助,他很快得到了突破。挖掘窃听隧道,最大的困难是需要先确定苏联军方通讯电缆的位置,然后在电缆之下开凿隧道,以便能达到最佳窃听效果,此外还有技术难题。当时苏军对西方间谍已经相当警觉,将领级的官员通电话必须按规定加密干扰声音。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情局通讯专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声音受干扰的一瞬间,原声仍留在电话线上, 如能运用特殊技术,以1%秒速度截收原声,就可清晰听到通话的内容!

电子书 分享网站

CIA的第一桶金:白银行动(3)

当时,中情局已经掌握了〃西格托拉〃无线电系统,这是由美国贝尔电报公司研制的。这种通讯系统有着强大的优势,在纳尔逊的主持研究下,中情局发挥〃西格托拉〃无线电系统的特长,研制出一种当时最先进的通讯方式。信息通过光缆传输过来后根本就不需要转化,直接就可以译成文字。这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在时间上就可能决定斗争的胜负,这是十分重要的。纳尔逊对自己的发明十分得意,他的确也有资格骄傲,因为即使是老牌的情报专家英国人也无法做到这一点。杜勒斯自然对纳尔逊大大褒奖。中情局立即作出决定,将这一先进的技术保密,不向任何人泄漏,包括英国人。纳尔逊表示,将这一技术保密,可以使美国的窃听技术领先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同时,中情局也发现不能忽视英国秘密情报局的工作,因为英国人已经在帝国饭店附近设立了多个秘密监听点,而中情局只有一个,所以纳尔逊立即向英国要求将他们的监听点向美国中情局开放,这样中情局就能省很多力气。

白银行动给美国和英国带来了苏联的大量情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情报局的白银行动慢慢结束了。在这次同英国秘密情报局合作共同对付苏联情报系统的过程中,中情局显示了强大的实力,此后,英国秘密情报局的老大地位慢慢被中情局取代。当然,在这次合作中中情局也从英国人那里学到了很多经验,为以后开展大量的活动扫清了道路。

。 想看书来

〃废料行动〃和间谍之王(1)

在中情局和英国秘密情报局开展同苏联在维也纳斗争的〃白银行动〃结束后没多久,中情局长杜勒斯就考虑在柏林监听苏联情报的可能性。于是〃黄金行动〃在德国的柏林秘密筹划和展开。不过这次却没有那么幸运了。〃黄金行动〃最后被戏称成〃废料行动〃。

中央情报局这次瞄准的是位于柏林的民主德国军事和民政当局。利用在〃白银行动〃中积累的经验,中情局决定开展〃黄金行动〃。中情局随即制定出了行动方案:准备挖一条长约1476英尺、直径为78英寸的隧道,延伸至东柏林,拦截在卡尔斯霍斯特的苏联空军司令部与柏林连接的陆上通讯线;从西柏林南郊的阿尔特格里尼克开始钻孔打洞。因为该地区大部分是低矮的棚屋和板房,这是来自民主德国的难民用旧材料和破砖瓦搭建而成的,在这里钻孔打洞,完全可以避人耳目。杜勒斯批准了这个方案,〃黄金行动〃便秘密地展开了。可想而知,这个工程将是多么的复杂和艰难。首先它要面临的困难就是位置很危险。要挖的隧道正好处在苏联人和民主德国巡逻队的脚下,一不小心就会被敌人发现。第二,挖掘时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声响,也必然会引起敌人的注意;第三,挖隧道会带来大量的泥土和沙石,如果敌人发现凭空多出这么多的土石必然会起疑心;第四,在挖掘时和挖掘后,隧道里都需要大量的空气,否则隧道里会使人窒息。因此需要有相当数量的排风扇。面临着这么多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杜勒斯认为只有一个人可以完成这个似乎无法完成的任务。他就是比尔·哈维。

比尔·哈维是中情局中与苏联间谍打了多年交道的高级特工。哈维负责此次在柏林全面指挥隧道的挖掘工作。与维也纳〃白银行动〃的做法一样,在〃黄金行动〃,中情局继续同英国秘密情报局合作。

中央情报局自己做的工作是:首先选择场地,使隧道的位置正好处在苏联人的电缆线下面;然后录音所有收集到的电讯信号,最后把所有电讯材料送到华盛顿处理。英国同行的任务是:建造通讯管道,在苏联的电缆线上搭线,将有用的信号输送到隧道顶端的窃听室录音;帮助在现场再建立一个处理录音材料的工作室。为了确保隧道的挖掘工作万无一失,分工后双方分别做了试验和研究,一切完成后隧道的工程正式开始。对于解决多出来的泥土等问题,比尔·哈维想出了声东击西的一招。他命令工兵部队先在距两德交界处建立一个地下大仓库,而这个大仓库就是为了吞掉挖隧道所产生的几千吨泥土。从表面上看,从这个大仓库里进进出出的是装有电子仪器和泥土的车辆,会被人误认为这里将要建造一个无线电雷达拦截站。而当时建立无线电拦截站是十分平常的事情,苏联并不会对其产生疑虑。中央情报局正是利用了苏联人的这一想法,建立伪装的雷达站,以此来迷惑苏联人。1954年8月至1955年2月25日,中央情报局在英国情报机关的协助下,用了7个月左右的时间,终于把隧道挖掘成功。为了解决潮湿空气影响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问题,比尔·哈维将隧道与其毗邻的窃听室进行隔绝,使窃听室成了近乎封闭的独立小屋,并在窃听室外面15码处,安装了一扇钢筋混凝土的坚固大门,门上用德语和俄语写着:〃禁止入内!〃安装这扇门是有道理的,中央情报局估计到这条秘密隧道迟早会暴露,一旦被发现,有人沿着隧道查到门前时,便无法继续向前,窃听室的人就可以利用这点时间进行必要的准备。

然而在所有的工作完成后,中情局和秘密情报局都指望着柏林隧道能作为一个超级的情报来源,在苏联采取军事行动前能提前得到一些预警时间。但是后来的苏联出兵匈牙利事件,中情局竟然没有从隧道里获得一条有用的情报,这使得他们产生了怀疑。难道苏联人已经发现了他们?原来,早在隧道还未动工之前,有一个间谍就已经把这项绝密计划的相关文件泄露给克格勃了。当时苏联人并没有马上拆穿中情局的阴谋,而是采用了〃将计就计〃。从此,俄国人就把机密情报改在其他线路上传送,同时,利用这几条电缆向西方传送假情报。

这个本领超强的间谍究竟是何人?他是如何在中情局和秘密情报局的眼皮底下作出如此大胆的事情却没有被及时发现。其实,中情局和英国秘密情报局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就是世界情报史上的间谍之王……乔治·布莱克。乔治·布莱克原姓贝哈,于1922年11月11日生于荷兰鹿特丹。父亲艾伯特·贝哈是英籍土耳其人,母亲是荷兰贵族后裔。乔治·布莱克一生可谓十分坎坷和充满神奇。乔治·布莱克在还是孩子的时候便失去了父亲,13岁的布莱克前往埃及的姑母家寄居。在那里,布莱克同他的叔叔,后来成为埃及共产党领导人的亨利·库里尔朝夕相处了几年,可以说,这几年的时间改变了乔治·布莱克的一生,他受到了早期共产主义教育。此后,他回到了他的祖国。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由于参加共产党的活动而被希特勒的军队关进了监狱。可是,乔治·布莱克居然奇迹般的从监狱中逃脱了出来,并且继续抵抗运动。在这个时期,乔治·布莱克首次接触到了他后来终身从事的事业……谍报工作。当时,乔治·布莱克主要是负责情报的传递。为了躲避盖世太保的追捕,布莱克前往英国,并报名参加了英国海军。由于他出色的学习能力和语言方面的天赋,他掌握了英语、荷兰语、法语和德语,而且他获得了到军官学校培训的机会。在那里的培训,使得乔治·布莱克成为一名真正的情报人员。接受完培训,布莱克先在海军情报部门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转到特别行动委员会荷兰分部,从事密电码的截收和破译工作。1945年,布莱克晋升为海军上尉,在汉堡的英国军舰上任情报官。1947年,由于特别情报处官员肯尼思·科恩的推荐,外交部决定录用布莱克,并派他进入剑桥大学唐宁学院学习俄语。布莱克在唐宁学院的学习持续了一年,毕业之时已经精通俄语。可以说,乔治·布莱克获得了别人难得的学习机会,同时他也把握住了这样难得的机会。毕业之后,他暂时任代理领事。事实上,乔治·布莱克此时已经是一个秘密的情报人员。正当他的事业将要迎来高峰的时候,命运将他带到了东方。在这个地方,他的人生之路彻底改变了。二战结束后的第四年,乔治·布莱克被派到韩国。所有人都认为这将是乔治·布莱克大展拳脚的地方。可是朝鲜战争爆发使得乔治·布莱克成为了阶下囚。当朝鲜人民军攻进汉城后,英国公使馆里所有人,包括布莱克都成了俘虏。他们一起被拘留在鸭绿江边的一个地方。在营救这些人的过程中,中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