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CIA:中央情报局档案 > 第22部分(第1页)

第22部分(第1页)

平心而论,中央情报局在打击毒品的问题上确实作出过极大的努力。毒品走私在美国边境极为猖獗,每年有大量的毒品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境内,成为对美国社会一项极为严重的危害。因此,美国一直不遗余力地打击毒品,中央情报局是执行这一任务的重要机构。

1989年,中央情报局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反毒品中心,专门搜集有关毒品走私的情报,侦察种植罂粟、古柯树等可制作毒品的植物的地点,查找那些加工毒品的实验室,并借助卫星跟踪深海里的毒品走私船,在必要的时候也从事秘密行动。1994年,这个部门进一步扩大,成为反犯罪和毒品中心,时刻监控世界上的毒品走私和集团犯罪活动。

中情局每年都与国外警方开展一定合作,开展跨国扫毒活动,包括情报共享,配合抓捕毒犯等。从1995年开始,美国与拉美国家合作,开展空中缉毒项目,主要内容是拦截或阻击那些运毒的飞机,以阻止毒品半成品从秘鲁运到哥伦比亚、经过进一步加工后走私到美国。这一行动由中情局全权负责,包括训练飞行员,搜集相关情报等。这个项目一直以来进展顺利,直到一件意外事故发生。

2001年4月,秘鲁空军战斗机将美国一架轻型飞机当做是偷运毒品的飞机,当即击落,结果这架飞机是一个美国传教士的,这是一次误伤。其结果是一名无辜的妇女和孩子死亡。这件事在美国引发了极大的抗议和不满,人们纷纷指责秘鲁。但是秘鲁空军发言人辩解说,那架飞机的位置是中央情报局告知的,而且,在秘鲁战斗机对那架飞机实施拦截之前,美国缉毒署的专机已经对它进行过拦截。也就是说,美国缉毒署的飞机事发时也在附近空域,并且与秘鲁空军战机进行过协调,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秘美两国飞机共同击落了那架小飞机。这样一来,批评的矛头又指向了中情局。国务院对此事进行调查,最后认定,负责空中缉毒行动的中央情报局没有对参加行动人员进行足够严格的训练,情报判断不准确,是导致失误的主要原因。中情局遭到了不少批评,相关人士也被重罚。

2004年,美国国务院有意将此项目重新恢复。但是中情局不想再惹这个麻烦;宁可把这笔生意转交给对手国务院。局长特内特明确表示,中情局不想插手此项目。

9·11以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反恐战争,而恐怖主义和毒品走私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因此加大了在整个世界防范和打击毒品的力度,中央情报局在这方面的工作也相应加大。在哥伦比亚,美国斥资30亿美元,中央情报局派出了不少精干的专家和特工,帮助扫除可卡因犯罪团伙。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美国主导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结束以后,这两个地区局势极不稳定,残余的武装力量为了生存和活动需要,做起了大笔的毒品生意。毒品生产和运输大大加剧,吸食毒品的人数越来越多,毒品走私日益猖獗,阿富汗几乎已经发展成为新的毒品生产基地。人们认为,这和美国,尤其中央情报局没有采取有力措施来根治当地的毒品犯罪活动有关。更有一种说法,认为阿富汗地区的毒品贩卖与中央情报局有直接关系。

2004年8月,西班牙《起义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指称塔利班政权被推翻以后,阿富汗地区种植罂粟和鸦片贸易的数量大大增加,这个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的鸦片生产和贩运大国。然而,这一切都是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控制下发生的。

文章称,中央情报局直接控制着阿富汗贩运海洛因的通道,美国官员接受贩毒集团的贿赂,保护罂粟生产者的利益。早在冷战时候,出于对抗苏联的需要,美国就庇护着这一地区的贩毒活动,并拿从控制毒品中得到的钱资助冷战后中亚地区以及巴尔干地区的反政府武装,也用来资助本·拉登的基地组织。

作者乔苏多夫斯基和奥特罗最后总结说,在阿富汗,〃毒品经济〃是受中央情报局保护的。

这一报道对中央情报局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也令其极为愤怒,虽然没有公开辩解,但有官员私下指责这一报道〃不负责任〃。但是,无论如何,从〃古柯碱事件〃到这一报道,中情局要想改变在人们心目中的恶劣形象,必须拿出更多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失陷伊朗门(1)

〃隼〃式地对空导弹。CIA试图以军火交易来赚取支持危地马拉政变的活动经费,这一出格举动震惊了整个美国。

掮客中情局

1986年10月27日,黎巴嫩贝鲁特西区《帆船》周刊主编的办公室,哈桑·萨卜利惊讶地从一堆杂志中抬起头来,发现面前站着两位不速之客。他一眼看出这是两个伊朗人。

来客要求关好门窗,确保保密,紧接着,他们向萨卜利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法兰在今年5月曾秘密访问德黑兰,并在下榻饭店同伊朗外交部和议会官员们举行会谈,答允向伊朗提供武器,以换取伊朗促成囚禁在黎巴嫩的美国人质获释。

萨卜利以一个新闻人的敏感迅速地意识到这条消息将引起多大的震动,但是他不能不对消息的可靠性表示怀疑。伊朗人表示,必要的话,他们可以把萨卜利介绍给知情的伊朗有关人士。

萨卜利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提议,他预感到这一消息将在权力斗争已达白热化程度的伊朗国内掀起一场轩然大波,这也正是这两位不速之客的目的。此时他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消息刊出后将在美国刮起怎样的旋风。

萨卜利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稿件的编写,在付印前夕,他收到了真主党的绑架恐吓信。家人和下属都反对采用这条消息,以免遭生命危险。萨卜利意识到,这一报道可能会导致他家毁人亡。可是作为一名记者,这条独家消息的披露很可能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收获。经过再三考虑和争论,《帆船》周刊决定在11月3日刊出这条消息,但不是作为头条新闻,而是以谈话的形式,放在不重要的位置上。

1986年11月3日清晨,像往常一样漫不经心地翻阅着《帆船》周刊的人们突然间看到了这条难以置信的消息。文章还提到,目前,已有数架C130运输机已从菲律宾的美军基地顺利抵达伊朗。

在贝鲁特,甚至整个黎巴嫩,一向不太引人注目的《帆船》周刊一跃成为最畅销的杂志, 万册很快便销售一空,要求加印的电话络绎不绝。萨卜利和他的周刊成为中东地区最耀眼的新闻明星。

4日晚,伊朗议长拉夫桑贾尼对这一消息公开予以证实。他表示,麦克法兰是带着4名助手,持着爱尔兰假护照,扮装成机组人员乘飞机到伊朗的,并带来了里根总统给伊朗领导人的两样礼物。一件是里根总统签了名的一本《圣经》,签上名的那一页,说的是各种不同宗教的信徒要和睦相处。另一件是做成钥匙形状的蛋糕,意味着打开美伊大门的钥匙。

拉夫桑贾尼说,按照霍梅尼指示,伊朗没有理会他们,把他们关在饭店里,5天后就驱逐出境了。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