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抗战女性档案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张西:写在前面的话(1)

当她们纷纷回来时,我也迎面向她们跑去,多年的断裂一下子被忽略

她们原本以为与当今社会再也没有任何联系。

四散在各地的这群女八路军,安静地过着她们的晚年,原本以为有些人她们再也不用想起,有些事再也不用回忆,有些疑惑再也不用解开。她们以为如火的青春故事再也无人问津,直到带进坟墓。

突然间,我出现了。

当我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她们面前时,当我一而再地与她们通话时,当我向她们讲述各自的情形,讲述我一个月里三次叩访大青山的感受时,疏离了多年,失散了多年,沉默了多年,被遗忘了多年,被边缘了多年的她们又回来了。她们又回到群情激昂的抗战时期,回到她们浴血奋战过的大青山,回到信仰开始和坚持信仰的岁月,回到参加革命前后的点点滴滴,她们感慨万分。

她们久未联系,我漫不经心被卷入的这场惊心动魄的“大青山突围战”,是她们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段经历。我高举着大青山去寻找她们,她们一下就把自己留在了山下或者半山腰或者山顶。在曾经奔跑过的地方,她们首先找到自己,然后相互寻找,她们像一群失去亲人多年的孩子终于又回到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她们这一代人都习惯于或者从未放弃对所认同的组织的追逐。

当她们纷纷回来时,我正迎面向她们跑去。我们相互发现,相互跑进对方的内心,多年的断裂一下子被忽略。我们从两个时代出发,在大青山集中,并以这场惨烈的大突围为背景,我们的谈话深入到每一个细部每一种情绪每一个结局,我们在陌生中相互熟悉相互呼应相互有了命运的认同感。由此,从未真正关注过抗战的我,在2006年的秋冬突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女作家韦君宜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不管家里把我们当做外人我们也是家里的人就是死了也愿意──葬在家里的地就是变做杜鹃也住在家里的屋檐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家──唯一的家

我所见过的女八路军们,从投身抗战时起,就以组织为家,人人怀有一颗共产主义的心,尽管后来命运崎岖坎坷。

这些参与了抗战的女性,远比我在中学教科书里读到的被神化了的女英雄们生动、真实、亲切和精彩,我从她们身上汲取的,不仅是抗战的那段经历。

而早些年我干什么去了?我的意思是说,这些真正的民族精英们,应该更早一些被更多的当代青年人所知晓,我们这个时代不缺少物质的丰富,缺少的是精神养分。对于这样的寻找,注定不是我一个人的工程。九个月里,我去过大连、上海、沈阳、南京、济南、河南、四川、贵州、淄博和临沂,更多的时间在北京市内打捞。令我欣慰的是,每去一处寻访,每一场精彩生动的讲述,都会有一名年轻而优秀的摄像师加入进来并一同聆听。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41岁,其中许多都是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这28名年轻的志愿者,在每次采访结束后,脸上总会流露出一种因震撼而产生的热烈、真诚与惊叹。我知道他们比以往多了一些什么。

二十几位女八路,年龄最小的82岁,最大的95岁,她们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矗立在我人生的中年时期,也许我穷尽一生都无力超越。

也许你不会停下来看我写的这群女八路的故事,可是一旦看她们一眼,你顿然就会觉得自己少了点什么

于是,我给自己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我想找到当年参与大青山战斗的日本兵!当年的他们如果活了下来,也应该90岁左右,那段岁月在他们的生命里又留下怎样的印迹?我想弄清66年前的那场战斗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我想还原事情的真相。男日本兵和女八路军,都奔向大青山时,大青山的意义就超越了大青山本身,对于战争的解读就不仅仅是那一代人的事情,不仅仅是两个国家的事情。

我既不懂军事,又远离那个年代,靠什么来获取答案呢?我决定靠两条腿去找,我决定靠信心去发现,只要找到一个健在者,我就已经迈开了接近事实真相的第一步。

张西:写在前面的话(2)

我既不是史学家,又没有受命于哪个部门,我为什么非要去做这么高难度的事?它对于我究竟有什么实际意义?如果纯粹为了写一本有关大青山突围的书,把搜寻来的几十个版本的书拼凑拼凑,起一个刺激的书名,不仅在市场上有卖点,一不留神还能在抗战胜利多少周年时获个什么奖,至少挣足两年的生活费没问题。当下不是越来越多的作家都是这么干的吗?只是,我总觉得有蒙骗历史和剽窃他人果实的嫌疑。抗战爆发70年,林林总总的文学作品能淹没一座城市,该出名的早出名了,我这时来凑什么热闹呢?而为了拜访女八路军们,我已经提前花去了数年的工资,谁知是不是血本无还?如果仅仅为了好玩,谁又愿意一味地沉浸在往事的悲伤里?

诸多原因都不是,究竟为了什么?

也许是想通过这件事寻找被社会遗忘的一种高贵。它的存在曾经让我们这个民族凝聚过,沸腾过,真诚过,血气方刚过,爱过恨过哭过笑过,痛苦过也幸福过,让漫无方向的人民有了支撑,有了目标,有了激情,有了自尊和自豪。我当然不是说,现在这个社会没有高贵,而是觉得物质至上的今天,我们在精神上却越来越困惑。

悲哀之情和向往之情于我交替产生。我为我所处的时代缺少一种高贵的精神而悲哀。于是,我踏上寻找之路,尤如踏上西天取经之途。问题是,找到真经之后又怎样呢?

我想,像我一样困惑却又抛开困惑而不顾,一心要到西天取经的大有人在。比如,四川的一名军人以个人博物馆的方式向后人展示抗战历史;一位作家数年都在做抢救民间艺术的行动;某个日本老鬼子,连续24年到中国谢罪;一位导演10年才拍完日军对华妇女性暴力纪录片……

良知沉睡到一定时候就要苏醒;混乱到一定程度就要秩序。这个时代的根本问题,还不在于贫富悬殊,而是缺少精神信仰的人越来越多,拥有高贵灵魂的人越来越少。这比什么都可怕!

我只想通过做这件事,让自己远离内心的浮躁;让我对所有形式的战争保持警惕;让我尽可能地关注他人的生命;让自己热爱生活,建立信仰,从而充实地活着。

我所仰视的,就是我的目标。

我开始了寻找。每寻找到一位健在者,就增加了一分力量。我的内心开始强大,我不后悔所做的选择。我给自己出的这个难题也许最终也未能解开,但是我敢说,我对中国的抗战历史开始有了认知,而这是一个中国人,一名中国知识分子最基本的良知底线。一个连自己的民族历史都够不到的文字工作者,怎么配写书呢?

在这个吃快餐和网络化的年代,也许你不愿意停下来看我写的这群女八路军的故事,毕竟她们所处的年代离我们太久远,教科书里又把她们神化而不是人性化,那种面目令我们厌倦;毕竟我们的生存竞争压力太大,我们要拼命地挣钱,买车买房养家糊口渴望名利;毕竟我们生活在今天,过去的事情知道了又有什么用?然而一切都不是理由,短短七十年的历史,她们又能远到哪里去?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