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抗战女性档案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80里路的行程,刘奇父女俩走到了天黑。走到汶河环绕着的一个村庄时,老远就听到了歌声。歌声令刘奇的步伐更快了,一种全新的感觉冲击着她,她终于找到向往中的干校,找到了一个家庭之外的集体。

校长的秘书看过刘奇的介绍信后,把她领到女生队。令刘奇惊奇的是,队长张林山,年仅17岁;指导员夏天真也就18岁,却老练地像个什么似的。干校有上千学生,开设的课程有中国革命运动史、民众运动、游击战的战术等。其中女生队50多人,共分6个班,刘奇被编到一班,当天就发了制服。

刘奇激动了一夜,她领到一支“水连珠”的苏制步枪。这是1938年夏末的事。

刘御原是乡村卫生院护士(1)

山东邹平乡下。

村头的一棵大树底下,围了许多老百姓。一个老头,正用鞭子抽打一个身着破烂衣服、瘦瘦弱弱的小姑娘,小姑娘跪着哆嗦成一团,哭着求饶:“爹,别打了!求求爹!”可是老头的鞭子仍狠心地抽向小姑娘。这时人群中有个壮汉忍不住冲到他们面前,大声制止:“住手,不许打人!”他奋力夺下老头手中的鞭子,并且反手要打老头。小姑娘忙站起身护住爹:“大哥,别误会,我们是在演戏。”

老头急忙摘掉假胡须和假发,原来是个英俊的年轻人。他用浓重的东北话对壮汉解释:“大哥,我们是梁漱铭乡村建设研究院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我们演的是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咱们一天不赶走日本鬼子,咱就得当亡国奴。”

这时,小姑娘也卸掉假发,赶紧戴上一副近视眼镜。这名年龄未满18岁、身高才1米5出头的短发姑娘,是卫生院的护士刘御。她向老百姓介绍说:“乡亲们,这是我们卫生院的宫乃泉医师。是从东北来的,大家都知道吧,‘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成了日本人的地盘了。我们坚决要反对日本人侵略中国!”

宫乃泉医师适时喊起口号:“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绝不当亡国奴!”

村民们也跟着喊口号。

等村民们情绪稳定下来,刘御和十几名卫生院派出的医师、护士都套上白色工作服,为村民们进行卫生防疫,并且让没有出过疹子的孩子伸出胳膊,为他们义务接种牛痘。刘御长得细皮嫩肉,一直生活在条件相对良好的环境里,但她与村民接触时,除了深深体会到农村贫富不均的情况之外,还发自内心地怜悯穷人。

卫生院的年轻人们,挨个村庄地串。每到一村,先演宣传剧,再为村民接种牛痘,忙忙活活地直到太阳快落山时,才骑着自行车往卫生院走。

刘御虽然累得快散了架,但她的内心是快乐的。在卫生院当护士的这三年里,她不仅把在护士培训班学到的医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而且还经常走上街头做宣传,除了演《放下你的鞭子》,她还在《祖国》里扮演男主角的妻子。她的外表虽然文弱,做起宣传来却有使不完的力气,她喜欢做这些有益社会的事情,她喜欢这个火热的集体。一想到这些,她的情绪开始低落,甚至伤感起来,因为,她不得不要离开卫生院了。

“爸爸,我回来了,你好点没有?你跟我说话呀,我今天又到乡下接种牛痘去了。”回到家中的刘御,伏在父亲的床边,轻轻唤着患了半身不遂和失语症的父亲,边为父亲做腿脚按摩。

躺在床上的父亲张开嘴说着什么,但是没有一点声响。

女儿从口袋里拿出12元钱,放到父亲的枕边,对父亲说:“爸,这是我这月的工资,17块钱,我自己留5块钱伙食费,其余的您留着治病。”

父亲望着女儿,眼角流出一行泪来。女儿赶紧用毛巾给父亲拭去。

刘御的母亲走过来,在女儿身后拍了拍,刘御回过头来,难过地望着母亲说:“妈,爸爸还是说不出话来,他真是憋屈呀。”

母亲望望懂事的女儿,拉起丈夫的手替他说:“我知道你想说亏欠女儿的。她从小就是个读书的料,别看她年纪小,回家后一直想分担家里的负担,她考上梁先生开办的卫生训练班,考了第一名,这我都跟你念叨了几百次了对吗?”

父亲的眼里闪着泪光,可怜的是,他连高兴的表情都做不出来。

刘御拉拉母亲的手,又拉拉父亲的手,对两位长辈说:“告诉你们一件事,卫生院决定全部迁移重庆。你们同意我跟着卫生院走吗?”

母亲为难地摇摇头,刚要说什么,被刘御制止了,她说:“妈,我不应该提这个要求的。我只是忍不住想问问,我不去南方,就陪在你和爸爸身边。大姐出嫁了,两个妹妹都还小,她们都需要我。我明天就去辞职。”

刘御1920年出生在山东临沂,3岁时随父母回到了老家山东邹平。父亲是“秀才”,曾在邹平城关镇任过三年镇长。他为人正直、廉洁,大公无私,热心助人,当有人送礼物时,他则拒之门外。她的母亲识字,明事理,做得一手好针线活。父母共育有四个女儿。他们并无封建思想,越生女儿越高兴,还为大女儿取名尚德,三女儿取名“兴子”,四女儿取名“担子”,说生女儿也要有天命担当。他们反对给女孩缠足,并把四个女儿全都送进学堂。父母对孩子管教特别严格,要求孩子尊重长辈,遇有不公平的事,敢于挺身相助。正当刘御在济南市读初二时,父亲突然病了,刘御被迫肄业。

。 想看书来

刘御原是乡村卫生院护士(2)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刘御与卫生院同事依依惜别了,她知道,这一别还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她的心里酸酸的。好在卫生院的条件比较好,任教医师都是很有名的专家教授,为刘御打下了极好的学医的基础。凭借这个本事,在当地谋个职业不成问题。

卫生院转移不久,刘御的父亲病情加重,去世了。刘御留在家里陪母亲,照料两个妹妹。然而,很快日本人的飞机轰炸了邹平城。刘御在家呆不住了,她主动约同学田荣轩,参加了邹平抗敌动员委员会。文气瘦弱的刘御走进城关和乡村,宣传“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团结起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由于她工作积极踏实,地下党刘迈群秘密介绍她参加了抗日民族先锋队。

虽然参加了“民先”,却不能像游击队那样面对面打鬼子,刘御心里很着急。

1938年的八月十五日快到了,刘御帮着母亲做了一整天的家务,她显得特别温柔,对母亲说,“妈,有件事要跟您商量一下,人家安排我去学习……”

“上哪儿啊?”未等女儿说完,母亲凝视着家中最能干的女儿。

“我也不清楚,反正让我去学习。”刘御眼神躲闪着母亲。

母亲叹了一口气,说:“去吧,闺女你做什么我都支持。”

这天晚上,刘御和田荣轩俩人悄悄换上男装,在地下党的指引下,找游击队去了。她们找到了廖容标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三支队,并且被分配到“战地服务团”工作。到部队后不久,刘御和田荣轩听说有个抗日军政干校,她们就找到政治部主任,要求去学习。她们的要求得到了答复,而且,三支队专门派人送她们前往沂水县的抗日军政干校。

到沂水要路过一个集镇垛庄。这天正是集市,刘氏家族是人们谈论的热点。原来,刘家正在发生一件大事。抗日军政干校的三大队就住在刘家的“八卦宅”里,他们住了一段时间后,决定要彻底拆掉刘家的房屋。因为这些懂军事的学生娃说,刘家的房屋虽然被国民党的大炮轰过,也被日本人烧过两次,但墙围仍然厚而牢固,万一日本鬼子再次把刘家当了据点,八路军攻打起来很艰难,那就牺牲大了。所以,这批学生娃和刘家几兄弟商谈后,终于取得他们的同意,把房子拆了。

这些话在刘御耳边只是一阵风刮过去了。她没想过,刘家的兴衰与她到抗日军政干校有什么关联,她只知道,如果日本人不到中国,卫生院就不会搬迁到重庆去,她就还在卫生院当护士,每月拿着17块大洋,孝敬父母,说不定再过几年自己就荣升医生了,那时薪水就翻了一番。她想不通日本鬼子为什么非得跑到中国来,所以她得到干校学军事知识,把日本鬼子打跑。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