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抗战女性档案 > 第22部分(第1页)

第22部分(第1页)

这些记载历史事实的日记,从这些日记中,看出了我们虽幼稚但忠实、光明磊落,毫不隐讳。但也可看出,写日记的人是缺乏经验,而且只谈事实,少谈政治及理论学习,是其中缺点之一。

我看了刘峰宜与刘建国相关的几段日记,半天无语。就在写这本书时,我一遍遍放蒙古歌手德德玛的《草原恋》,与其说我喜欢她浑厚的歌喉,不如说我喜欢的是浑厚有力的、富有历史感的草原人的爱情。

在离开刘峰宜家时,我记得老人对我说过,她辛苦地记下了生活琐事,谁会看呢?有什么看的价值?这也是她现在不愿经常记的原因。但看到女儿寄来的本子和写的信,又有了跃跃欲记的信念。女儿鼓励她说:“不要担心没人看,女儿是最忠实的读者,这才是你们留给我们的最好财富。”是呀,女儿才真正是她的知己的朋友。有了知音,伯牙的琴才有价值;有了知音,回忆才有意义。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不管是值得记载的,还是不值一提的琐事,重要的是未来,是用过去的经验指导自己的未来。”这是刘峰宜老人在《病中日记》的后记中说的一段话。

txt小说上传分享

幸福执手,白头到老(1)

1945年秋天,相识相爱了六年的刘峰宜和刘建国,利用国共谈判的和平空隙,结婚了。周之同做了他俩的证婚人。他们的结婚洞房是在沂蒙山一间老百姓的柴草屋,没有一件家具,连土炕都没有,更不要说什么婚纱礼服。只是用一捆成捆的高粱秸围成一个地铺,里边铺上厚厚的麦草,俩人将公家发的粗布被子放在一起,就算完成了一切仪式。

1945年10月8日,抗大一分校奉命由山东费城出发向东北进军。就在这会儿,抗大还通知刘峰宜回校部一同去东北呢。刘峰宜没有走,她留了下来,要与刘建国过日子。其实那位领导仍然念念不忘刘峰宜,被折磨了好几年,也没个结果。说来也够执著的,但他的运气没有刘建国好。

第二年11月,刘建国和刘峰宜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当时炮火连天,战事吃紧,部队调动频繁,俩人常常不知相互在哪里。

在没有见到刘峰宜之前,她对我而言,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只是成千上万名八路军中的一员,只是一名离休在家的老人。

穿过长长的走廊,左拐进屋,有一种豁然开阔的敞亮。房屋的空间很大,中间被横隔了一下,外间变成饭厅,里间就是客厅。一位个头不高的白发老人原本坐在沙发上,见到我们进来,忙起身颤颤地迎了过来,她就是年近九旬的刘峰宜。

“早听说你了,上海傅泉打来了电话,罗加也打来电话,说你在找我们这些老八路,这么冷的天,真是辛苦了。不知道我能为你做什么?”她亲切地握着我的手,目光探究般地端详着我的脸。我深信她此刻的目光纯净如水,热情如火。

老人前段时间一直在住院,身体虚弱,本应卧床静养的,却欣然同意接受我的访谈,令我略有不安。她那浓厚的山东口音,她那真诚的开场白,以及她的风度,都让我对所要开始的访谈突然有了底气。

老人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身后是一幅巨大的绿意浓浓的山水风景画。饱满的阳光直射到她的脸上,使得我对她的观察能深入到每个细节每个毛孔。我直感叹,从未见过皮肤如此白皙透明、嘴唇如此红润的老人,87岁的年龄还这样,年轻时不知该多么漂亮呢。我面前的她,早已脱去飒爽英姿的女八路制服了,她穿着一件黑色毛衣,外加一件纯白色羽绒坎肩,配上黑色框边的眼镜,落落大方地坐在我面前,俨然一位超然脱俗的女知识分子。

在刘峰宜的生命中,她始终忘不了那个把她救上山的大高个范维文和那个给她鸡蛋吃的伤员,他们都是她的救命恩人。当然还有那棵不大的荆轲树,也救过她的命,因此,多少年来,她家里一直养着荆轲树。解放后,只要碰到在沂蒙山抗战过的同志,她都打听这两位救命恩人的下落。功夫不负有心人,1982年的一天,刘峰宜碰到一位过去在鲁中三纵战斗过的同志,他姓高。当他听到范维文这个名字时笑了,说他很熟悉这个人,现在厦门呢。刘峰宜激动得不行,俩人一起到了厦门。

范维文根本没认出刘峰宜,把她晾在一边,只顾着跟老战友叙旧。过了很久,刘峰宜终于耐不住了,插话问:“你是不是我的救命恩人啊?你叫范维文对不对?”

“我是叫范维文,可我没有救过人啊!你是不是找错人了?是不是还有另一个叫范维文的?”

刘峰宜把当时摔下山的情况说了一遍。范维文瞅了她半天,才说:“啊!?那是你啊?我想起来了,我记得好像是背了个小丫头呀!”

刘峰宜也笑了,说“我现在都是小丫头的奶奶了。”其实范维文比刘峰宜还小2岁,那年他才18岁,但他个子大,腿长;而刘峰宜本就瘦小,加上那时两三天没吃饭了,范维文背在背上时,并未耽误他健步如飞。

厦门一见,刘峰宜和范维文两家人开始走动了。刘峰宜幽幽地说:“可惜,这个同志去年去世了。昨天我还写了一首词给他爱人寄过去。你看我这还没报答他的恩情呢,他就去世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幸福执手,白头到老(2)

刘峰宜感慨地说:“我都不相信我还能活着,我真是个幸存者!”

说起另一位救命恩人,那个拄着拐杖的伤员,刘峰宜用手背抹了一下眼睛,我相信那眼眶里一定充盈着感激的泪水,只是老人很快就将情绪控制住了。她对我说,解放后她还曾在《济南晚报》上登文寻找,终是杳无音信。没能报答这位救命恩人成了刘峰宜一生的遗憾,她分析,这位救命恩人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

我总是想起第一次到刘峰宜家时,她找出过去的老照片,我陪着她慢慢翻看着。我记得照片中的刘峰宜是那么白皙隽秀,刘建国又是那么威武可靠,从青年到中年到老年,无论是两人合影,还是群体照,都能找到他们肩并肩相互依靠的感觉。直觉告诉我,这对老人一生都拥有爱情。那个瞬间我是幸福的,为一对老人曾经拥有爱情而幸福,为看到一对老人的幸福而幸福。有位心理学家测算,这世界上爱情的概率在百分之五以内。他俩无疑是那幸运的百分之五。

记得看完老照片后,我认真地问刘峰宜,怎样评价自己的丈夫?她清清楚楚地回答我:“松柏气节,云水襟怀,留得清白在人间!这就是我丈夫。如果不是‘文革’中横遭磨难,他也不会这么早离开人世!”

我相信,刘峰宜对丈夫的思念一天都没有停止过!

当穆青题写的《刘建国纪念文集》放到我手中时,我的目光定在了第38页,这一页印着刘峰宜写的《祭文》。其实是一篇真挚、永恒、动人的情书,它出自一位不平凡的女人对一位不平凡的男人,一位幸福的妻子对故去的丈夫,一位女军人对一位男军人的爱情绝唱。在这个说我爱你,就像喝一瓶可乐那么随意的年代,在这个爱情杯水主义的年代,我看到了一封发自心田的泣血的情书。仅摘抄末尾一段,与读者分享:

爱情忠贞,两心相印。经多挫折,始结良姻。

并肩战斗,恩爱弥真。相濡以沫,携手共进。

矢志永恒,哀君先行。痴痴寻找,杳无踪影!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