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 东周之春秋时代(第1页)

东周之春秋时代(第1页)

小时候都读过历史朝代表吧?里边有一句: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为什么把西周和夏商并列?因为西周再怎么衰弱,它也是一个统一的政权,哪怕国君再昏庸无道,也没有被灭国,东周就不一样了,它从迁都那一刻起,就是弱小的代名词,而且只会越来越弱小。

今天就来讲讲东周的前半部分:“春秋”,一起了解下这个被史学家称为“礼乐崩坏”的时代到底是什么样的,下期将春秋五霸。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46]),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春秋时期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而新兴的诸侯大国,先后取得霸主地位。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在晋阳打败智氏,其后逐步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着名的“三家分晋”。公元前386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是为“田齐”。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二十四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春秋时期:群雄鹤立,吞并小国成就大国,“春秋”一名由来据说是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要概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

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即《史记》[5]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平王迁都: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因周幽王宠信褒姒,废太子宜臼。宜臼逃至申国,他外公申侯联合曾侯、许文公及犬戎(外族)推翻周幽王。因为内乱和犬戎频繁入侵,很快就打到镐京(今西安),所以周平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东迁至东都洛邑(今洛阳)。因洛邑(今洛阳)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年)。

王室衰微: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室渐渐衰落,首先平王的外祖父申侯引犬戎攻入京师,害死周幽王,申侯拥立平王,使平王有弑父之嫌,因而使周天子在诸侯间的威望下降,其次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互相攻伐,最后平王东迁,使周室只有一小块小地盘,周王室因而衰微。周平王因为想把政权一部分让虢执掌,得罪了当时强国郑国,不得不与郑庄公互换人质,将儿子王子狐送到郑国当人质,史称”周郑互质“。

周桓王十二年(公元前708年),由于边境问题与郑国争执,周桓王率军讨伐郑国,郑庄公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以上两个事件说明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天下共主的名义罢了。郑庄公带兵东征西讨,小霸中原(史称“郑庄公小霸”)。

诸侯国划分:东周前期又称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

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国、晋国、宋国、陈国、郑国、卫国、鲁国、曹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燕国等。

春秋之齐国

齐国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谋臣姜子牙之族,他因助周灭商有功被封为齐侯,同时周统治者赐予齐国一种特权——可以讨伐有罪的诸侯,凭借这项特权,齐国在西周时期已发展成为东方的大国。春秋年间,齐国出现了一位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齐桓公。他依靠谋士管仲整顿国政,设各种官吏,各司其职,并分全国为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此十五乡即为农乡,乡中之人在和平时专心务农,战时当兵。

如此几年之间,齐国国富民强,到周僖王三年(公元前679年),齐国已称霸北方。后来,齐国又于周灵王五年(公元前567年)消灭了东夷大国——莱,[10]使之土地扩大了一倍以上,成为真正数一数二的大国。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春秋之宋国

宋国是周朝三恪之一,国君子姓,国都亳(今河南商丘)。,周武王伐纣,商朝覆灭,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于商丘,国号宋,以奉商朝的宗祀。孔子的论语尧曰篇曾记载此一原则叫做“兴灭国,继绝世”。

宋国后来逐渐发展强大,宋襄公曾经成为春秋时期五霸之一,历史记载宋襄公在军事作战时实行不切实际的“仁义”,结果被楚军击败,宋襄公也因伤重身亡。以后北方晋国和南方楚国争霸时,宋国夹在中间,战事连年不断。

80年间,遭遇了40次以上的战争。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宋国令尹向戌因为和晋楚两国令尹有私交,又正当两国交兵疲惫之际,发起和平大会,在宋国召开十国参加的“弭兵之盟”,使宋国保证了十余年的和平时期。公元前487年,宋景公出兵灭亡曹国。

战国时期,宋国君主宋康王推行王政,使宋国再次强盛起来。公元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齐、楚、魏三国趁机举兵灭宋。

春秋之晋国

晋国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东周初期,晋献公(公元前676年-公元前651年)建都绛(山西翼城县),开始了晋国的霸业。晋国先后消灭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诸侯国,统一了汾河流域。前六三六年,献公之子重耳即位,他曾被献公放逐十九年之久。在这十九年之中,重耳周游列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故而他回国后便立即着手整顿政事,他与大臣们君臣一心,先后两次率晋、秦、宋、齐四国联军南击楚国,占领了南方的大片领土。晋军南征促使华夏文明进一步流传到长江以南地区,加快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统治出现危机,并最终分裂成韩、赵、魏等几个独立的诸侯国家,史称“三家分晋”。

春秋之郑国

郑国在春秋时期诸侯国,国君姬姓,初都郑邑(今陕西渭南华州),后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在一段时间之内,强大的齐国也对郑国礼让三分,曾跟随郑国讨伐宋国,甚至求助于郑国。庄公时代郑国内部肃清了反叛势力,外部灭了许国,败了宋国,还射中了周天子桓王的肩膀,是当时最强盛的国家,史称“郑庄公小霸”。庄公在位四十三年去世。

儿子厉公驱逐太子自立为君。厉公在位二十八年间,郑国大乱,因此从此郑国日益衰落,齐国逐渐取得有利地位,开始控制周边小国。厉公下传两代到了缪公,以后郑为晋、楚两国威逼,几乎年年不得安宁。

缪公下传两代到襄公时期,楚国曾攻占郑国,襄公忍辱存国。襄公下传四代到简公时,郑国任用子产为相执政,铸造刑鼎,发展经济,救助百姓,因而郑国重新富强。简公下传四代到哀公时,晋国韩、赵、魏三家强盛,郑国再次衰弱。

哀公之后的幽公时期,韩武子攻占郑国,杀害了郑幽公。后来幽公之弟繻公复国,多次与三晋发生战争。繻公之后的康公时,韩国再次强盛。康公二十一年(前375年)韩哀侯率军再次攻占郑国,郑国灭亡,国土并入韩国。立国432年,历21君。

春秋之楚国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颛顼帝后第五代吴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祝,大也;融,明也)。其部落分布在商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一带)。吴回之子陆终,生有六子,幼子曰季连,芈姓,是楚之先祖。季连之后曰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其曾孙熊绎,当成王时,封为楚子(意为楚地的子爵),居楚地丹阳(今湖北姊归县)。

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大。周桓王十六年(公元前704年),楚君熊通自号为武王,有地千里。因其地处中国南方,故而楚国与中原的各诸侯经常发生一些战事。通过战争,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方国,并逐步成为春秋前期中国南方的主要强国之一。

春秋之曹国

曹国,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受封于曹国,建都陶丘(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曹国疆域约辖今山东省菏泽市、聊城市南部,以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台前一部分。[11]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