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 春秋战国追加篇庄子(第1页)

春秋战国追加篇庄子(第1页)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一说为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一说为山东东明,一说为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于彼,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周烈王七年(约公元前369年),庄子出生于宋国蒙邑(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约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庄子家世、生卒年、籍贯故里多有争议,此处采用主流说法,相关争议内容见下文“人物争议”部分)

司马迁在《史记》中用了一二百字介绍了庄子的生平,并未提起庄子的字。庄子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

周显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44年),当在此年前后,庄子与宋人惠施初次见面。

周显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2年),惠施次年或稍后至魏,得到魏惠王信任,擢为国相。庄子往见,惠施甚恐,庄子以“猜意鹓鶵”讥之。惠施后有孟诸之行,大摆排场,庄子鄙之。

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宋剔成自立为君,大约在此年前后,庄子为漆园吏。漆园在蒙地。

周显王三十年(公元前339年),楚威王使大夫往见庄子,欲聘其为相,庄子却之。

周显王三十二年(公元前337年),宋君剔成弟偃攻袭剔成。剔成奔齐,偃自立为宋君。大约此后不久,庄子主动辞去漆园吏职。

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采用惠施策略,和齐威王在徐州相会,尊齐为王。当在此年或稍后,庄子见魏王。就其见魏王“衣大布而补之、正絜系履”及有关谈论看,似已非在职官吏。

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或谓庄子是年南游楚国,并谏阻楚王兴兵伐越。

周显王四十一年(公元前328年),宋君偃自称为王。此时或稍后。有人巴结宋王偃,获赐车十乘,以骄庄子。

周显王四十四年(公元前325年),秦惠文君自称为王,次年更元元年。庄子当在此时或稍后,在家乡见到邑人曹商。曹商归自秦国,自我炫耀,庄子讥其“舐痔得车”。

周显王四十七年(公元前322年),是年或稍后,庄子或南行至楚。其时,张仪相魏,逐惠施入楚,楚王受之,后听冯郝言,复纳之宋。或在此期间,庄子与惠施濠梁之辩,以及“庄子之楚,见空骷髅”,并与之对话。

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庄子妻子去世,庄子箕踞鼓盆而歌,惠施前往吊丧,见此情景,颇不以为然。尔后,两人又论辩“人故无情”与“有情”的问题。

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约在此年或稍前,庄子与惠施辩对五家是非。

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约在此年或稍前,惠施病故。自此以后,庄子深瞑不言。

周赧王六年(公元前309年),此后,庄子晚境苍凉,独身栖息故园,课徒着书以自遣。其间,与弟子蔺且等,先后游于山中和雕陵之樊。或谓庄子晚年常隐居于曹州南华山。

周赧王十五年(公元前300年),或谓庄子曾辞齐湣王之聘。

周赧王十六年(公元前299年),宋王偃置太子为王,即宋元君。当在此年之后,庄子过惠施之墓。

周赧王十七年(公元前298年),或谓庄子曾前往赵国,与赵惠文王说剑。

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庄子因病辞世,享年八十四岁。是年,齐灭宋,宋王偃死于魏地温。

庄子将死时,弟子欲厚葬之,庄子表示反对。《意林》引桓谭《新论》:庄周病剧,弟子对泣之。应曰:“我今死,则谁先?更百年生,则谁后?先不得免,何贪于须臾?”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庄子之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着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方面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道”是庄子超越哲学的核心,“心斋”与“坐忘”是达到超越的理想手段,“逍遥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

“道”是庄子哲学的基本概念,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庄子基本继承了老子“道”的思想。老子的“道”重客观的意义,庄子的“道”从主体上升为一种宇宙的精神。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空间、人的心灵氛围的角度去透视“道”。

他在老子的“道”亦气和有与无的关系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宇宙万物运动的法则,“道”是无形相的,在时空上是无生灭的。“道”的特点,具有绝对性、创造性、永存性、普遍性、无为性。“道”的存在是无条件的,“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无为”形容“道”的幽隐寂静,“无形”形容“道”的超乎名相。“道”虽然幽隐寂静,却在作用上可取得信验(“有信”),所以具有绝对性;“道”具有创造性,“神鬼神地,生天生地”,在品位上与时秩上都先于天地鬼神,是产生万物的最后根源,也是一切存在的始源;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