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大明左道 > 第35部分(第1页)

第35部分(第1页)

把自己给捎上,他就觉得牙根儿直痒。

-----------------求收藏推荐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七十三章 撒谎神功世无双

李三思微一停顿,迈出第四步,朗声吟出最后一句:“多籽莲蓬好大个。”

韩一秋微微一怔,脱口赞道:“好,有新意。”

他叫的这声“好”,只是夸这首诗好在“有新意”。但在众人耳中听来,却当成是这位大名士是在称赞这诗好,也就立马不敢笑了。当即就有不懂诗却又爱跟风之人也叫出几声好来。李三思便趁热打铁道:“韩先生,柯员外,诸位宾客,晚辈这首诗的题名叫作‘多子多颗(柯)’,可还算喻意吉祥,能应得景罢?”

听他这么一说,众宾客也都纷纷叫起好来,都觉得这诗喻意吉祥,朗朗上口,最为难得的是十分应景,处处暗合主人家的姓氏;再者,也确实是有新意,本也合乎李三思先前自称务求出新的言论。宾客之中有几位读过一些诗书的人虽然觉得这诗太过浅显简单,近乎打油诗,且又不合韵律,意象也近乎没有,但也不好说什么。本来嘛,毕竟李三思早就再三有言在先,只求别出心裁,不敢斗胆与前辈尊长比试音韵与意象。

因为莲蓬籽实众多,古人常以莲蓬喻意多子多福。多籽莲蓬,“多子多颗(柯)”,这可不就是说柯家的新媳妇能够多生贵子,为柯家开枝散叶之意么?李三思的这首贺诗,的确是极为讨喜,柯员外听了笑得是合不拢嘴。

赵县丞松了一口气,觉得李三思这小子总算有些急智,能及时地自创出这么一首新颖独特的打油诗出来。他自然不知道这诗并非全然是李三思原创。李三思早年曾看过一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在剧中有这么一个段子令他记忆尤新:乾隆帝无聊随手摘着花瓣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吟到这第四句时,乾隆有点接不上,刘墉就续了一句:“飞入草丛都不见。”这才使得这“片片诗”言之成句。此时他不过是仿其意,改其词,吟出一首“颗颗诗”。虽说一半是剽窃,李三思却量得无人能识得破,谁让这大明的人不看清朝的戏?

李三思恭请韩一秋将自己的诗落笔成字,话说得更是十分谦虚诚恳。他也是真心佩服韩一秋的才学。李三思再怎么厚着脸皮不知死活,也没当真以为自己能与这位大名士一较短长。“斗诗”之举,实为情势所逼。之所以能侥幸过关,与其说是他的“诗才”,不与说是心眼儿使得好,将韩一秋的涵养与脾性摸得极准。他紧扣住诗的“新意”大作文章,别处却往死里谦虚,说话的分寸又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激得韩一秋让自己作“新”诗,又不至于让他暗生愠怒,当真与自己为难。

韩一秋挥毫将李三思作的这首打油诗写就之后,柯员外没口子的称好道谢。他打定主意,这韩先生自作的第一首诗就在挂在客厅内,好增添荣光,夸耀宾客;这第二首李先生的诗今夜就让人挂在洞房里,好让儿子儿媳看着能加倍有干劲儿,早些多生几个儿子。

当着众人的面儿,李三思使出他的独门绝技撒谎神功,大大方方地对柯员外道:“员外,实在抱歉得很。先前我带来的那首诗虽然是由我所作,却是我的一小丫环执笔所题。那小丫头正如韩先生所说,也就十四五岁。看她倘算伶俐,我便胡乱教她写过些字。这丫头十分顽皮,老是喜欢仿着我写字,却又学得不好。这次写贺诗,她就硬是央求着要替我动笔,说是想看一看她仿我的字体别人瞧不瞧得出。我也是惯坏了她,也就由着她了。没想到,到底是让韩先生一眼识破了。嘿嘿,不愧是大行家。厉害,厉害!”

接着,他又向韩一秋道:“韩先生,我回去之后,自会将先生的点评转告给我那小丫头,叫她以后切不可强行矫饰,硬仿我的字体。这也是不辜负先生的一番爱才美意。”

韩一秋面露微笑,微微点头。

因着李三思的缘故,柯员外连得韩一秋两副墨宝题赠,今日府中的这一场“四步成诗”的热闹也足可称为佳话了,哪里还会介意这个?他笑容满面地连连摇手,说道:“李先生说哪里话?先生家中的一名小丫头都这般有才学,先生自己的学问就更加了不得了。”其他众人想的也就和柯员外所说的差不多,也都越发认定这位李先生果然是大有学问之人,有其仆必有其主嘛。于是,众人又都免不了夸赞几句什么“家风熏墨香,婢仆皆知书”。

赵县丞将李三思的这些恬不知耻的谎话听在耳中,猛喝了一口茶,浇灭了直往上涌的笑意,心中暗叹:“什么叫撒谎撒得白日见鬼?这就是啊!”又想,要是李三思早把事情推到自家丫环身上不就好了么?他却不知道,这么一个谎也就只是这时候撒出来才合适。众人那时疑虑既起,若是李三思在露一手之前就推到丫环身上,到会教人以为这是强扯由头以掩饰他不谙诗文。撒谎一道,贵在时机得宜,这也是李三思的心得。

闹了这好一阵后,恰到开席的吉时。一声鞭炮响过,众婢仆上来收拾掉各个桌上的茶水果盘,然后流水价送上酒菜。李三思便与赵县丞及作陪的两位主家人谈笑饮酒,说些笑话乐事。厅中各桌也都十分热闹,各人逸兴遄飞,放量喝酒。只有韩一秋神情萧索地独对一桌酒菜,只是一杯一杯自酌不停,却不怎么动筷,双眼呆呆地出神,也不知在想些什么。李三思端着酒杯过去默默敬了三杯,敬完即回席,也不多话。

=========分隔线=============================

求收藏,推荐呀。码字不易呀,读者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七十四章 逝者遗物原是我

酒过三巡之后,李三思不经意间瞥见韩一秋将右手的酒杯往桌面轻轻一磕,昂然而起,旁若无人般大踏步往厅外走去。

李三思快走几步追了上去,在韩一秋身后拱手恭声道:“韩先生,柯员外忙于招呼宾客,只怕无暇相送。就由晚辈来送一送先生好了。”

韩一秋点了点头。两人一同出了石宅,途中并不交言。李三思本来打算只将他送到大门门即回,但转念一想,这韩先生独居乡间,清苦寂寞,不如多送一程。两人默默地走到这跑马巷的巷口时,韩一秋停步,面露微笑,神色和善地向李三思道:“多谢你了。你是个有心人,我不好劳你久送,你回去喝酒去好了。”这番话并没有如何了不起,但对于他来说,已经是极为难得的善意了。

李三思从怀里掏出一锭大银,双手奉上,恭声道:“韩先生今日赋诗题字,柯员外有心想给出一些润笔之资,怕先生不肯收,便托我转交。”他怕韩一秋仍然不肯收下,便又补了几句早已想好的说辞:“唐代文豪韩愈为人写一碑贴,能得润笔之资五百匹绢。先生的才气名望,可比前贤。前贤尚能不介意收受润笔之资的陋规俗例,先生从一从也是无妨。”

韩一秋自然瞧得出这并非是柯员外托他转交,本待不要,却又不想拂了他的一片真心实意,平日巴结自己的人不少,这样自己出银子却把好名归于他人的这份真诚却是少有。他微微一笑道:“你真正是有心了。”伸手将那一锭纹银接过,又道:“我也不白收你的银子,也有一样东西送你。”

随后,韩一秋从怀里掏出一个用绸缎包裹得十分妥贴的小物件,递给李三思。李三思双手接过,打开一看,却是一个样式精致的女子发簪。他心中疑惑,问道:“这,这是……”

韩一秋面露伤感之色,点了点头,道:“这是我亡妻的遗物……”

李三思一惊,忙道:“这样贵重的东西,怎么使得?晚辈哪里受得起?”连忙就把这发簪往回送。

韩一秋摆手打断他,说道:“你听我说完。你今日以陶公之诗喻劝我该当放下,不可太过挂怀亡妻。往常劝我的各色人等到也不少,但大多都是以功名富贵和**享乐等俗务为劝,教人听得耳朵都起了茧子。到不曾有人像你这般不提俗事,却真正直触我的痛思。由此,我心中对你颇有几分好感。你对人也很有心,教我没法儿不领你的情。有你刚才那一劝,我喝酒的时候也细细想过,我夫人去世已久,也确实是该真正放下了。既然要放下,就由放下这一支我多年贴身收藏的发簪开始吧。一支发簪都放不下,如何能放得下哀思旧痛?”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