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哈佛百年经典第03卷:约婚夫妇 > 第九章(第1页)

第九章(第1页)

小船撞在河岸上,惊动了露琪娅。她悄悄擦干自己的眼泪,抬起头,就像自己刚睡醒一样。伦佐第一个跳下船,他伸出手去拉阿格尼丝,阿格尼丝下船后,又伸出手去拉露琪娅。下船后,三人转身凄惶地向船夫道了谢。“没什么可谢的,我们生来就是要互相帮助的。”船夫说。当伦佐想塞给他一两枚随身带的银币时,船夫几乎是恐慌地缩回了手,像是有人怂恿他去抢似的。伦佐揣了这几枚银币在口袋里,原本是打算待唐阿邦迪奥不得已地为他们证完婚后,慷慨地赠予他作为酬劳的。此时,一辆马车早已停在岸边等候他们了。车夫问候了三位客人后,便请他们上车,接着,随着车夫的一声吆喝和一记鞭响,他们上路了。

我们的作者并没有描写这一段夜间旅程,也没有提及这三位将要落脚的那个小镇叫什么名字,并且他还特意强调自己并不想说出这一名字。随着故事的逐渐展开,他秘而不宣的原因也就清楚了。露琪娅在那个地方避灾躲难,却被卷入了一个女人的不可告人的奸计;而在我们的作者著书的年代,这个女人的家族看来是名门旺族。若想说明那女人在干这件勾当时的诡秘行为,不得不简略地提及她往日的生活,于是这个家族也就在读者面前显露了原形。我们可怜的作者小心翼翼、煞费苦心地对我们隐瞒的东西,我们费点心思就可以在别处豁然发现。作者恰好提及的这个地方是一个著名的古老市镇,只是没有提及该市镇的名字。接着,他又不小心地提到兰布罗河流经那里,而且还说那个地方有一位大主教。有了这些暗示,全欧洲大凡有点儿学问的人都会随即脱口而出道:“是蒙扎市!”我们还能准确地推测出那个家族的名字。不过,尽管那个家族早已灭亡了,我们以为还是笔下留情为好,免得伤害了那些亡故之人,也好给有学之士留下一些研究的课题。

刚好黎明时分,我们的几位流亡者就到了蒙扎市。车夫进入了一家客栈,他对此地很了解,又非常熟悉店主,便为新来的客人订了一间房,并领他们进了房间。伦佐再三感谢,想请他收下一些钱作为酬劳,可是,就像那个船夫一样,车夫心中希望的是另一种报酬,一种更遥远的但却更丰富的报酬,他赶紧收回了手,逃也似的走了,前去照看他的马匹。

经过了前面我们所描写的那天夜里的事情之后,大家都能想象得到,大半个晚上他们都愁思绵绵,时刻担心着某种不可知的厄运会降临。在这忧愁的寂静之夜,在这比瑟瑟秋风更凉的寒风里,三人挤在并不宽敞的马车里,疲惫的身躯被一路上的颠簸震颤了,所以,当他们来到客栈里,很快便觉得睡意绵绵,遂从隔壁房间找来了一张长凳,坐下稍作休息。三人简单地吃了些饭菜。在饥荒的年代,他们的食物本来就少,又要留备将来的种种不时之需,再加之他们的胃口欠佳,三人吃得少之又少。他们又纷纷忆起了两天前他们本应享用的那顿婚礼的盛宴,每个人都次第发出声声长叹。伦佐原本想再留些时候,至少过完那天,看看母女二人如何安顿下来,也好帮帮她们,可是,克里斯托福罗神甫早已嘱托过她们,让伦佐尽早上路。因此,她们还断言说神甫这样安排有多种原因:人们会说三道四……他们越是迟迟不分离,越是痛苦……他很快便会回来的,会带来好消息……就这样,这个年轻人终于决定离开。他们商定了尽可能快的见面的办法。露琪娅任眼泪肆流,伦佐竭力地抑制住自己的眼泪,紧紧握着阿格尼丝的手,用近乎哽咽的话语说了声“再见”,然后便起程了。

两个女人不知会遇到多大的麻烦,要是没有那位善良的车夫受命将她们带到修道院,给予她们一切必要的帮助的话。于是,她们在车夫的陪同下,朝着修道院走去。众所周知,修道院在蒙扎市镇外不远处。到了修道院门口,车夫敲响了门铃,还叫人去请院长。院长很快就出来了,收下了那封信。

“噢,克里斯托福罗修士!”他认出了字的笔迹,随口喊道。他的语气和表情明显地显示出,他是在叫一位亲密的朋友的名字。也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我们善良的修士在信中肯定大力推荐了这两位女士,并饱含感情地介绍了她们的遭遇。因为院长看信时,时不时流露出惊讶和气愤的神情。他的目光时不时从信纸上抬起,用某种爱怜而又好奇的眼神凝视着她们。看完信后,他站在那儿想了一会儿,然后对自己说道:“这事只有找小姐,要是她愿意施以援手的话……”接着,他将阿格尼丝叫到了修道院广场的一旁,问了她一些问题。阿格尼丝的回答令他很满意,然后他又转向了露琪娅,对她们两人说道:“善良的女士,我会尽力帮助你们的,我希望能替你们找到一个更安全和体面的避难之处,直到上帝更好地安置你们。你们愿意随我走一趟吗?”

女人们恭敬地点了点头,表示愿意。接着修士继续说道:“同我来吧,我现在就带你们去小姐的修道院。不过,你们得跟我保持几步的距离,因为人们爱说闲话。要是他们见到一个修道院院长同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走在一起……我是说,同女人走在一起的话,天知道他们会编出多精彩的故事来。”

说罢,他便走在了前面。露琪娅满脸绯红。车夫笑了笑,瞥了一眼阿格尼丝,她也禁不住笑了。院长走了几步,他们跟在他身后,相距十步远。此时女人们便向车夫问道:“那位小姐是谁?”这个问题她们不敢向院长询问。

“小姐,”他回答说,“是一位修女,不过她同其他的修女不同。她既不是女修道院院长,也不是女修道院副院长。因为,据说她是她们当中最年轻的一位,但是她出身于一个世世代代都是名门望族的家庭,她的祖辈是西班牙的一个古老而又尊贵的家族。现在,她的某些家族成员还是王子王孙,所以人们把她称作小姐以显示她贵为小姐的身份。该地区的人都这么叫她,因为人们说以前那个修道院中从没有她这样高贵的人物。即使是现在,她的家族在米兰仍享有很高的声誉,备受人们的尊敬。在蒙扎市更是如此,因为她的父亲,尽管他并没有居住在这儿,是这个地区首屈一指的权贵。因此,她在修道院可以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就连修道院外面的人也敬她三分。要是她应下某事,就一定能办到。所以要是我们眼前的这位善良的修士能设法将你们托付给她,而她又能答应下来的话,我敢说你们将会像在圣坛一样安全。”

走进小镇门口时,修士停了下来,回头看了看其他几人是否跟了上来。在那个时代,这里一边是一座废弃了的古塔,一边是一座毁坏的城堡,只剩下断壁残垣。或许,只有少数读者仍能记得它们完整的样子。接着,院长穿过城门,朝修道院走去,到达大门口处,他再次停了下来,等待着其他几人。他请求车夫过些时候再来修道院听回音。车夫同意了,向两位女士告了别,她们再三感谢,还请他替她们向克里斯托福罗神甫转达她们平安抵达的消息。院长带着她们进入了修道院的第一进庭院,将他们领进了女管事的房间里,把二位暂托付于她,而他自己一人先去求见那位小姐。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非常高兴地让她们同他一起进去。他回来得正是时候,因为女管事正穷追不舍地询问二人,她们正愁不知道该如何回避。穿过内庭的时候,修道院院长指点两位女士在那位小姐面前如何表现。“她对你们很有好感,”他说,“她可能会尽力帮助你们的。你们要谦虚,有礼貌。坦诚地回答她的问题。她没问你们时,就交由我应付。”接着,他们穿过楼下的一间屋子便到了修道院的会客厅。在进去前,院长指着会客厅的门对女人们低声说道:“她就在里面。”仿佛是在提醒她们别忘记方才他给她们的忠告。露琪娅之前从来没见过修道院,一进客厅,便四处张望,因为她想找到那位小姐,准备向她施礼。结果她没看到任何人,便疑惑地站在那里。但是,看到院长朝前走去,阿格尼丝跟在他身后,便朝那个方向定睛一看,这才瞧见了一个近乎方形的孔,好似半边窗户,上面有两排牢固的铁窗棂,中间隔着将近一掌宽的距离,窗棂后面站着一位修女。她看上去二十五岁左右的样子。第一眼看去,她很美,但是,这种美丽恰如凋谢、枯萎的花,只留下了残韵,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残败的美。她的头上罩着一块平整的黑纱,从两边垂下,没有贴着脸庞;黑纱下面,一条雪白的亚麻带子半掩着她那白皙莹润的额头;还有一条折成褶状的带子,裹住她的脸颊,在下巴处交叉,然后绕在脖子上,尾端垂至胸口,遮住了她黑色长袍的领口。不过她的额头时不时地皱起,好像在很痛苦地痉挛着,她的两条墨玉似的眉毛也随之迅速地上扬,一挤一挤的。有时,她的两只黑色的眼睛会紧盯着另一个人的脸庞,似乎是在高傲地探查什么;然后又会很快地垂下眼帘,仿佛在寻找一个地方隐藏起来。细心观察的人会以为,她的双目是在乞求爱怜、交流和怜悯。在其他时候,人们又会发现,她的双目瞬间流露出由来已久的、压抑着的仇恨和某种无可名状、凶狠的神情。当她的双目呆呆地停留在眼眶里一动不动时,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傲慢的神态,而有的人会认为她正在努力思考着什么事,或是摆脱不了重重心事。这些,都远比周围其他事物更令她全神贯注。她苍白的脸颊长得很精致,但疲惫的神情却使其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她的嘴唇尽管只带了些许红润,但是在她白净的皮肤的映衬下却也娇艳动人,就像她的眼睛那样,显得特别轻盈、灵活,又富于表情,充满了神秘感。她身材苗条,体型优美,但却因某些急促的、不规整的举动而显得过分粗犷,对一个女人,尤其是对一位修女来说,这有损于她美妙体态的风韵。她的衣着,给人一种精心打扮过又不特别讲究的印象,这些都说明了她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修女。她的头饰很注重世俗的雅致,系着带子的前额下,一绺黑色的卷发垂在太阳穴上,这或许是她已经忘记或者故意藐视修道院的戒律,因为在女人进入修道院举行入院仪式时,就得剪成短发,此后也一直不许留长发。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