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晓松奇谈·人文卷 > 三 张勋和他的北洋 7复辟闹剧(第1页)

三 张勋和他的北洋 7复辟闹剧(第1页)

接到黎元洪的电报,张勋也吓了一跳,像张勋这样的小人物,居然在这样关键的时刻被大总统想起来了,这幸福来得也太突然了。当时张勋手底下的兵,全部加起来也就6000多人,而段祺瑞手下有11个省的督军,每个督军手里都有至少一两个师。黎元洪在这个时候把张勋拉上了历史的舞台,虽然是被逼无奈,但也并非病急乱投医,因为张勋的人缘确实是挺好的。之前讲张勋的生平的时候提到过,他是个豪爽、仗义、忠诚又极富道德的人,大家都很喜欢张勋。

张勋的忠诚,体现在他坚持不剪辫子,吸引了很多对清朝不死心的遗老遗少的拥戴。张勋的豪爽,体现在他出手大方,既给家乡出资盖房子,又资助江西的大学生进京读书,而且只要是张勋老家奉新县的人,只要是手头拮据了,就可以到徐州去管张勋要钱。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开往徐州的火车上,恨不得有半火车的人都来自奉新县,这些人全都是去管张勋要钱回家过年的,而且到了徐州之后,衣食住行全部由张勋招待,张勋不仅请大家吃喝,还把北京城最好的戏班子和大师都请到徐州来表演,杨小楼、梅兰芳都受到过张勋的邀请。

所以北洋的这十几个省的军头,都很喜欢去徐州开会,因为他们只要到了徐州,就能受到张勋的盛情款待,每次的招待开销都高达几万两银子。军头们受到了张勋的热情招待,自然也感受得到张勋为人的仗义,所以大家都管张勋叫老大哥。老大哥张勋和这些军头把酒言欢的时候,也不忘了跟大家聊聊自己的抱负。张勋觉得现在这个民国办得不好,共和也办得不好,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三纲五常都没有了,这都是因为中国没有皇帝造成的,我们中华民族早已经习惯了有皇帝,习惯了皇权之下的忠孝礼义,如今没了皇帝,大家都乱来,国会根本不干正事,每天都在吵架,不好好管理国家,只知道搞府院之争,再这么下去,中国就完了,只有复辟才能救中国。

关于复辟这件事,张勋还举了很多有意思的例子,他跟那些北洋的军头说,你们看,有皇帝的时候,老百姓虽然也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可是也有上百年的好日子,也有过几十年的中兴期,现在办了六年的共和,却把中国办得民不聊生。北洋的那些军头在酒酣耳热的情况下,很自然地就被张勋牵着走了,一个个醉醺醺地说,老大哥说得对,我们都愿意听老大哥的指挥。这期间还有一个悬案,据张勋自己说,他有一条黄绸子,有13个省的督军在这条黄绸子上签了字,共同推举张勋当盟主,不过至今为止也没有人见过这条黄绸子。不管这条黄绸子是不是真的存在,各省的军头确实是在徐州先后开过三四次会,而且这会的规模也越开越大,一开始是7个省的军头来参加,后来增加到13个省,连徐树铮都代表段祺瑞来列席会议了,因为段祺瑞也很好奇,这些军头都跑到徐州来干吗。

张勋还问徐树铮,对于自己想要复辟这件事,段祺瑞总理是什么态度,徐树铮未置可否。徐树铮虽然很傲慢,却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凡事都能想到三四步以后,甚至比段祺瑞更聪明。其实徐树铮就是到徐州来给张勋下套的,他心说,张勋你最好去复辟,只要你一复辟,我们就来打倒你,这样我们就是三造共和的功臣了,谁还能跟我们比?所以,徐树铮对于张勋复辟的想法,给予了一种很暧昧的态度,有时候鼓励两句,有时候并不表态,给张勋造成一种默许他复辟的错觉。而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人来到了徐州,这个人就是田中义一。著名的“田中奏折”也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田中奏折”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解决满蒙和灭亡中国。然而到现在为止,关于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么一个奏折,却始终是个谜。我看过好几个和“田中奏折”有关的剧本,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好像并没有人亲眼见证过这本奏折的存在。

总之,不管“田中奏折”是否真的存在,田中义一这位日本的高级将领来到了中国,并且跑到了徐州。田中义一的到来也给了张勋一个错误的感觉,那就是日本也是支持他复辟的,于是张勋的复辟之心就更强烈了。而且这个时候张勋整个人都已经飘飘然起来了,在他看来,徐树铮也默许他复辟,日本也支持他复辟,尤其是德国,更是强烈希望张勋赶紧复辟。因为当时德国已经陷在“一战”的泥沼中,它巴不得张勋在中国折腾起来,让中国没有精力去向德国宣战。虽然中国的军队实力不强,但架不住中国人多,一旦中国参战,就算派20万民工去前线挖战壕,也会给德国军队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德国特意派了人来找张勋,极力撺掇他复辟,还许诺给张勋600万的现大洋和1000多万的债券票据等好处。

张勋喜出望外,复辟是他一直的夙愿,结果现在不仅国内外都有人支持他,甚至还有人给他钱,全国人民看起来也都对共和十分不满意,似乎全世界都在呼吁他张勋赶紧复辟,张勋简直有种众望所归的感觉。这个时候,天降一封公开的电报,黎元洪邀请13省盟主张勋率兵去北京调停。

其实那13个省的军头管张勋叫一声老大哥,完全就是在逗张勋玩,但是张勋自己很在意这个称呼,到处去宣扬自己是13省督军的盟主。他有什么资格给13个省的督军当盟主?人家每一个督军都坐拥一个行省,他张勋手底下只有一个徐州,外加一个连云港。但张勋此时已经被复辟的野心冲昏了头脑,偏巧黎元洪也没搞清楚状况。黎元洪一看11个行省都宣布独立了,还发兵了,只有号称“13省督军盟主”的张勋没表态,再加上张勋本身又是北洋军里年纪最大的、最德高望重的老大哥,所以黎元洪向张勋发出了公开邀请的通电。

张勋接到黎元洪的电报,不禁大喜过望,顿时有一种挽救国家的使命感,当即率领“辫子军”出师,从徐州出发前往北京,不过张勋此行带的不是“辫子军”的主力,而只是一部分人马,有人说有3000人,也有人说有2000人,还有人说有6000人,总之具体人数不详。张勋临走的时候,把他手下最亲信的将领张文生叫到身边,叮嘱道,我先去北京看看情况,你留在徐州见机行事,如果我觉得可以复辟,就给你发一封电报,电报的内容就说“请送四十盆花到北京来”,你就立即派四十营的主力到北京,支持我复辟。四十个营听起来人挺多,其实一个营也就几百人而已。

张文生是张勋手下唯一的大将,是马夫出身,本身没有什么才干,不过张勋本身也就草莽行伍出身,也没在军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行伍的人最器重的人也只能是行伍的,张文生是张勋一手提拔起来的,忠心耿耿。于是,张勋放心地出发了,一到北京,张勋就听说张作霖也支持他复辟,那就说明他得到了整个中国东北的支持。说了这么多人“支持”张勋复辟,其实只有张作霖的是真心的,因为张作霖是土匪出身,也属于有道德没文明、满肚子都是忠孝节义的人,而且他觉得自己深受清朝的恩惠,对清朝有很深的感情,更重要的一点是,张作霖和张勋还是亲家。

张作霖和张勋结为亲家这件事非常有意思。张作霖一直认为自己是北洋系的人,但论起身份,他只能算是北洋系的非嫡系的非嫡系,比非嫡系的张勋地位还低。张勋虽然不是北洋的军校出身,但他好歹从小站时期开始就在北洋系统当营长了,而张作霖只是个被北洋军收编了的胡子。张作霖对北洋系内部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他只是听到江湖上的传闻,得知张勋号称“北洋十三省”的督军盟主,是北洋系的老大哥,所以张作霖就想要巴结张勋,主动把自己女儿的照片全都拿给张勋,让张勋挑选一个。张勋也不客气,还真挑了一个,而且还挑了一个只有六岁还是八岁的女儿,许配给了自己的大儿子。这是1917年结成的姻亲,张勋1923年就死了,1928年张作霖也被日本人炸死了。所以等到张勋的大儿子和张作霖的女儿成年完婚的时候,张勋和张作霖都已经死了。政治上的联姻向来不会考虑定亲双方的年龄。黎元洪当年刚到北京的时候,袁世凯也极力想要跟他结为亲家,当时袁世凯的女儿才八岁,定完亲之后要过很多年之后才能出嫁。

总之,张勋去北京的一路上,不断感受到全国人民对自己的支持,还有亲家张作霖的撑腰。不过,张勋进北京之前,先到天津见了一下段祺瑞,打听一下,如果自己复辟,段祺瑞会是什么态度。段祺瑞跟徐树铮不一样,段祺瑞是个很直来直去的人,他懒得跟张勋绕弯子,直接说,你要让我表态,我就告诉你,如果你敢复辟,我是肯定会打你的。可惜到了这个时候,张勋已经听不进去劝告了,他虽然没当面反驳段祺瑞,但心里肯定暗暗在想,我还不了解你段祺瑞?你这个人常年信佛吃素,就是个沽名钓誉的人,你也就是跟我一逞口舌之快,你才不会真的来打我呢,况且你段祺瑞手里也没有兵,连一个连的力量都没有,拿什么打我啊?我好歹还有好几千的“辫子军”,以及十几个省的督军兄弟的支持。

所以,张勋根本没把段祺瑞的话放在心上,他在天津就给北京的黎元洪打了一封电报,控诉民国的种种不好,办共和的种种不好,这一切不好都是因为国会太讨厌了,如果想让我张勋进京调停,第一件事,必须先把国会给我解散了。收到张勋的这封电报,黎元洪完全傻眼了,黎元洪之所以敢免除段祺瑞的总理职务,就是因为有国会的支持,现在他想要请张勋来调停,张勋居然让他解散国会,这不是断了黎元洪的后路吗?而且此时张勋的人和军队都已经到天津了,让他半路返回徐州也不可能了,这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于是,黎元洪跟张勋说,你能不能自己一个人先到北京来,咱们俩商量商量,你的军队暂时就留在天津。张勋当然不同意,他跟黎元洪说,我的军队你不用管,我也不去北京,你赶紧先把国会解散了,否则一切免谈。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