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行为心理学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诸如,有些人确实认为黑人愚蠢、懒惰而且性欲过强,或认为犹太人自私、贪婪而且不诚实,即是一个明显带有攻击性的种族偏见的典型例子。

因而,作为心理的个体心目中的客体,可能与真正引起情绪发生的实际客体,并不十分一致;

甚至,可能完完全全不同。

例如,有一个夜行人,肩上挑着一担东西,脚上穿着一双拖鞋,走在乡间用沙子铺成的僻静的小路上,路两旁,是密密的、高高的马尾松,偶尔,轻风吹过树梢,发出沙沙声响,他感到有些紧张;乡间的夏夜,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路边青蛙跳进池塘的声音、虫鸣声,他害怕起来了,尤其是,树上不知什么鸟怪异地叫了一声,把他吓了一跳,突然,他感到有人在后,向他抛沙子,他惊恐地回头看去,却是什么人也没有,于是,他转头继续赶路,但沙子仍不断从后面洒来,他再回头看看,路上仍是空荡荡的,不见人影,他害怕极了,便加快脚步,最后,小跑以至快跑起来,但奇怪的是,他跑得越快,沙子洒得也越快、越多,待他终于跑回家时,已是又累又吓,像虚脱了一般,他,足足躺在床上一星期,才恢复过来,当时,很多人都相信,他是遇上“鬼”了,在这期间,他也总是两眼惊恐地对前来看望他的人神经质地叙述着他遇到“鬼”的经历,正如俗话说得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幸亏他身强体壮,神经还不是那么太脆弱,没有因这次遭遇而垮掉,但他自此以后,再也不敢一个人走夜路了,其实,“鬼”由心生,明眼人都知道(读者显然也知道),那沙子并不是鬼洒的,而是夜行人自己洒的,因为,那条路面是用沙子铺的,当他穿着拖鞋在上面走动时,拖鞋带起的沙子便从后面抛洒下来,他把抛沙子的对象当成了“鬼”,由此,产生生理兴奋(因恐惧而心脏跳动加快),因而,对此加以确认,“是由于鬼的存在才使自己心情紧张的”(客体),并想,“身边到处阴气森森,鬼肯定在附近作弄自己,追在后面抛沙子,自己真的是好害怕”(内容),即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在上述例子中,事物被看成是与其本来面目根本不一样的形象;

又如,当冒险去过架在岩石和急流上空的一座高而窄且摇摇欲坠的吊桥时,任何人都将会不由自主产生生理兴奋(因恐惧而心脏跳动加快),如恰在此时,有一个富有魅力的异性在场,并同自己进行交谈,这个过桥人就会由此而加以认定,“是由于他(或她)在场,自己才心慌气促的”(客体),并想,“自己一定是爱上这个人了”(内容),则是另一个突出的例子。

在这个例子中,因恐惧而产生的生理反应,由于与异性的会面,而被认为是对这个人的好感;

心理学家曾经在一次有关“暗示”的实验中,用木头将人烫伤。

实验开始时,实验者先从炉中钳出一块血红的铁块,悬置在受试者手臂的上方约30厘米高出处,然后,逐渐放低,并问受试者感觉如何,直到受试者感到灼痛而无法忍受为止,然后,用黑布将受试者的双眼蒙住,再用木块代替铁块,重复上述过程,不断告诉受试者“铁块”(实际上是木块)正在降落,最后,假装不小心将“铁块”掉在受试者手上,奇迹出现了,受试者的手臂竟然被普通木块烫起了一个大水泡。

当然,这种状况,只有在情绪未明朗化之前,才有可能发生。

意动,既然总是指向客体,那么,如果没有客体,也就没有内容。

意动,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因而,内容对意动具有依附性。

换句话说,意动,其实本身也就意味着内容。

比如,当我们欣赏三月桃花的粉红颜色,感受《二泉映月》的悲怆旋律,欣赏、感受即是一种意动,而粉红的颜色、悲怆的旋律则同时内在于意动,成为意动的内容。

内容,正是通过我们的欣赏、感受等意动,而获得了意义。

第六章 情感与理性

第一节 情感

情绪一旦为心理的个体所觉察,经过意动的过程和观念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可以称之为情感的东西。

情感的东西,一开始便都是意识的东西。

情感好似一个很大的储仓,储存了大量的构成生命冲动的心理能量。

这些被围困在生命冲动之中的心理能量,象一锅沸腾的水,强烈地冲动着,急切地寻找出路,希望很快地渲泄出来。

如果这些心理能量不能得以及时而又有效的渲泄,就会导致心理的个体产生不愉快。

而情感,则总是力图避免心理过程的这种不愉快,而产生愉快。

因而,情感,总是以追求生命冲动的直接满足为目的,即以追求得到完全满足的快乐为目的,按照“快乐原则”行事。

第二节 理性

心理的个体为减少由于生命冲动的存在而导致的紧张状态,满足自身情感的需要,以维持一种令其舒适的紧张水平,就必须以适当对象为目标,和现实的环境世界发生相互作用。

为了促进这种作用,理性便从情感之中发展而来。

所谓理性,也就是指心理的个体从维持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的目的出发,通过知觉操纵现实,参考现实控制、支配生命冲动,在价值系统指导下,寻求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以与环境达到一种中介即平衡状态,使由于生命冲动的存在造成的紧张状态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心理过程。

在理性的成分中,也有感觉,即包括了人的认识部分。

理性,不能脱离情感而独立存在。

情感激起理性,成为理性的发端,并发展了理性;

理性的力量,是从情感那里得到的。

理性,是来帮助情感,而不是来妨害情感的,并且,总是力图使情感得到满足。

例如,如果一个人既不饿又不渴的话,如果他根本不想要面包和水的话,面包和水就不可能使这个人产生一种目的在于获得它们的愿望和行动;

而当演说家走上讲台,面向他所要对之讲话的听众——不管这是在现场听讲的听众,还是他面对镜头或话筒时想象中的听众——他就会进入角色,去进行相应的活动,亦即发表演说。

然而,理性毕竟不同于情感。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