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行为心理学 > 第11部分(第1页)

第11部分(第1页)

定不好,因为,只是她爱那个女孩,而不是那女孩也爱她,单向的追求,总无法与双向的共鸣相提并论!那女孩后来厌倦了这种生活,是在被一个男人强奸了之后,那种刻骨铭心的性的接触,把她几乎给唤醒了,她,梦游般的嫁给了那个强奸她的男人,被遗弃的结果是,这个女人怨深刻骨,几乎疯掉,她像所有的失恋者一样,痛不欲生,但这种呼唤已经不太现实,“你是我的,我宁可要你死,也不让你去同别人一起快活”,这个横竖不好受的被抛弃的同性恋者,采取了极为复杂的报复行动,她点燃了那女子家的煤气,在火海中,她得以实现了自己与那女子的诺言:在爱火中毁灭,或者再生,无疑是嫉妒行为的又一个例子;

还有,我国一则众所周知的历史故事所记载的,战国时代的庞涓,与孙膑师从鬼谷子同学兵法,庞涓未曾师满即先行下山,为魏惠王将军,庞涓虽说才智过人,但也气量特别狭窄,打心眼忌惮才智高过他的孙膑,生怕日后齐、魏发生战争,孙膑到齐国去,自己不是他的对手,于是,庞涓竟设计将孙膑骗至魏国,意欲不让他给齐国出力,但又怕魏惠王重用孙膑,便捏造罪名,陷害孙膑,结果,孙膑被魏惠王处以膑刑(砍去双脚膝盖骨),脸上亦被刺字,并遭软禁起来,庞涓因心中忌恨,容不下孙膑,而对孙膑蓄意加害(按:令庞涓始料未及的是,自己恶意加害孙膑,反而使孙膑功成业就!孙膑后来在齐国使者帮助下逃出魏国,回到齐国,为齐国军师,连施巧计大败魏军,庞涓结果在马陵道战役中被战败自刭而死),这,同样亦为嫉妒行为的突出例证;

有人开玩笑说:结婚就像下馆子点菜,你要的当然是你最喜欢的,而当你一看到别人桌上的菜后,你就后悔了,嫉妒,这,兴许就是人的本性;

正像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之人,众必非之”所描述的那样,金钱、吃喝、穿戴,出身底微的人陡然得到升腾,与自己相像的人忽然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或受重用、被提拔,亦或得到某种宠爱,皆可引发嫉妒;

即使对于两个心心相爱的人而言,嫉妒亦时有发生。

事实上,嫉妒有时也是一种爱情的尺度:如果嫉妒的火焰全部熄灭时,也就是两人该分手的时候了。

心理的嫉妒过程之所以发生,究其根源,即在于潜意识,最根本的,是生命冲动寻求快乐的本能。

作为有机体固有的一种弹性表现,这种生命冲动的本能,总是存在于有机体内部,它的冲动也首先在有机体内部发生,但却能联结与外界的对象。

当它受复杂理性支配、由理性典范控制,力图防卫外界的刺激而以外界为进攻对象和目标向外表现以保护自身重新回到心理发展过程的某个特定阶段上去时,便成为破坏、伤害、征服的动力。

当外界有所破坏时,它并不毁灭自己。

只有在遭受挫折时,才回到自身,成为自杀倾向。

因而,嫉妒,不过是受到抑制的本能冲动向外界的转移,是潜意识寻求自身快乐而引起的结果。

由此看来,嫉妒,生于自身,源于自身,其实是非常现实的事情,是没有任何怀疑的。

它,有着巩固的生物学基础,所以,实际上,是几乎不可避免的。

痛苦、伤害、征服正是这种通过强加给外界对象以痛苦,藉怨恨、敌意、排挤、诋毁、中伤、诬陷、进攻、破坏来获得本能冲动满足的嫉妒在情感上的反应,因而,在行动上就转变为痛苦、伤害、征服。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由于在嫉妒行为中,潜意识的愿望及其衍生物只能以一种痛苦、伤害、征服的形式,向外爆发,由此可见,嫉妒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否定和替代了意识的作用和功能,实属心理的个体心理发展的一种适应异常的机制。

因而,虽然嫉妒确实有利于心理的个体缓解焦虑,恢复个体心理结构的某种原初状态,然而,心理的个体得自嫉妒的满足,却只能是非常有限:如果复杂理性借助理性典范的力量,亦不能在适当地控制焦虑中获得成功,则这种向外界爆发破坏冲动受到挫折而反向个体自身的、不能制服对象却又不甘驯服的本能冲动就有可能以一种外部扭曲的形式,突围而出,寻求变相满足,从而,成为导致心理的个体产生变态、自杀乃至精神失常的根由。

第十二章 置换机制(二)

第一节 反态

反态,是复杂理性在理性典范带领下,解决焦虑的一种外部特征最为突出的转移方式。

所谓反态,也就是将焦虑以一种与其最初目的完全相反的形式,加以表现出来。

例如,即使自己对老板的做法有所不满,但由于谋生的技巧就是如此:“第一,老板永远是对的;第二,对的永远是老板;第三,如果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地方,参见一、二条”,因而,为了今后工作的便利,也只好千方百计地加以掩饰,而表现出柔顺服从的姿态,即是反态行为的一个例子;

又如,正在接受交通警察训斥的违章司机,为了避免把事情搞得更糟,往往“恼在心,笑在面”,故作笑脸,则是反态行为的另一个例子;

再如,罪犯一进监狱,就学会绷起一副漠然无情的面孔,显得规规矩矩,驯驯服服,一旦看守走开,他们便会显示出一种发自内心的仇恨表情,这,无疑是反态行为的又一个例子;

看看现实生活这样一幕:桌子上放的苹果被孩子拿去了,但当妈妈寻找苹果时,孩子会马上把苹果藏于身后,大声说:“我没拿”,同样是反态行为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英国杰出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有一个关于“反态”的著名实例,那场“戏中戏”里的王后,以可笑而又夸张的口气信誓旦旦说:“我倘忘旧迎新,难邀天恕,再嫁的除非是杀夫淫妇……,我倘死了丈夫再作新人,让我生前死后永陷沉沦!”哈姆雷特的母后听了,评论道:“我想那女人发的誓太重了”,她这句被人们经常引用的话,表明她领悟到了其中的真意。

从本质上说,产生反态的原因,乃是心理的个体的一种本能,一种恢复个体心理结构的某种最初状态的需要。

复杂理性,是焦虑的实际所在地。

尽管复杂理性通过以理性典范自居,从焦虑的对象精力贯注中抓住心理能量,使焦虑舍却其当初的因不合时宜、对心理的个体意象格局居中守正不利而得不到心理的个体允许的寻求直接快乐的目的,从而,实现对焦虑的支配、控制,但由于作为生命冲动的继承者,焦虑的力量往往也相当强大。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