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行为心理学 > 第19部分(第1页)

第19部分(第1页)

构成梦的隐意的材料,经常是多种多样的。

这些材料的真实内容和意义,之所以对梦者本人都一无所知,其原因,即在于它本身是非意识所能达到的。

它,本身是潜意识的。

这些材料只有加以变形到意识满意的地步,才能够得以通过意识的检查的防线,从而,进入意识的境界。

润饰,即是这些材料为了通过意识的检查,而求得满足的一种方式。

由于它的存在,使得梦犹如一种画谜。

梦的显意是一幅图画,它是意识的东西,它形象地表述了事件的各方面的细节,它们之间的关系,易于被人理解;

但是,梦的隐意本身,则是个谜,它是潜意识的东西,外表的画面,可以潜藏着一种真实的意义。

知晓了梦的润饰的意义所在,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梦所满足的欲望,往往是多层次的。

这种多层次的欲望在梦中的表现,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有时则是以相反的形式出现的,而且,很可能是一个愿望的达成隐蔽了另一个愿望的达成,需要经过最后层次的分析,才能最终解析出它们究竟是属于何种愿望的达成来。

例如,有一次,弗洛伊德的一个朋友的夫人,作了一个来月经的梦,这样的梦,她过去几乎没有作过,她向弗洛伊德讨教,弗洛伊德告诉她,夫人作这个梦,意味着内心深处存在着“有月经就好了”的想法,如果反过来看的话,这个梦可以解释为,夫人目前的月经暂时停止了,这位夫人听后,惊讶地告诉弗洛伊德,自己正处于妊娠期,她对弗洛伊德的解释,异常钦佩。

由于在梦的行为中,潜意识的愿望及其衍生物只能以一种化装的、隐蔽的形式,突围而出,借幻觉经验的形式求安慰,因而,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和干扰了意识的作用和功能,容易导致心理的个体产生不良适应。

所谓“梦魔”,即是一个典型的与色欲幻想引发的夜梦相关联的怪现象。

在中古欧洲,“梦魔”乃是当时社会上如瘟疫般流行着的常见的现象。

“梦魔”是指乘人夜间熟睡时,压在人体上(性交)的魔鬼。

女性遇到的男梦魔,称为incubus;

男性遇到的女梦魔,称为succubus。

据说,“梦魔”会在夜间,侵入生人的床铺和他(她)做爱。

早在九世纪,有一位大主教就记载,“梦魔”有时候会化身女子所爱的男士,让女子受骗失身。

他也提到,有一位修道女饱受“梦魔”的“折磨”,最后由牧师驱魔后才告平静的事例。

但,这些都是零散的。

到十二世纪,“梦魔”骚扰的案例却一下子多了起来,而成为编年记事录里的主要大事。

弗洛伊德的弟子锺士(Ernest  Jones)在“梦魔”一文里,即指出“‘梦魔’,乃是源自性压抑(抑制)的一种幻想。”

其实,中古世纪的学者早就发现这两者的关系。

他们注意到,被“梦魔”所扰的寡妇和少女,要比已婚妇女来得多,而最多的,是修女!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有些人则顺水推舟,以“梦魔”作为一个方便的借口。

十六世纪的史科特(scot)在他的一本书“巫术之发现”里,曾提到一位淑女经常被“梦魔”所扰,有一天,“梦魔”又再度光临,和她“热烈地做爱”,这位淑女大声呼叫,她的同伴连忙跑进来,结果发现“梦魔”躲在她床下,原来是一个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心理的个体的创造性的活动中,梦的作用,往往不容忽视。

在剑桥大学,一位心理学家即曾询问了大量的科学工作者,有70%的人说,在他们的创造性的活动中,梦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日内瓦,另一位教授则调查了69位数学家,竟有74%的人肯定,他们是在梦中,解决了自己的学术问题;

还有,大家所熟知的,德国大化学家凯库勒(Friedrich  Kekulé  von  Stradonitz; 1829~1896),从1858年开始起,就一直寻找六个四价的碳原子和六个一价的氢原子为什么能组成稳定的苯分子的原因,但长期以来,未有结果,反而把自己折磨得身心疲惫,有一天晚上,他乘马车往回赶,因为劳累了一天,他开始随着车轮声而进入梦乡,在梦中,他清晰看到,成群的原子在眼前飞舞跳跃,还有些较小的原子在远处躲闪着,接着众多的原子排成一条长链,象一条蛇那样蠕动着,缠绕着,咦,这是在干什么?忽然这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一个圆环在凯库勒眼前旋转着,像嘲笑他似的,这时凯库勒像遭到电击一样猛然清醒过来,并且立即悟出:“苯”的结构不是开放的链形,而是封闭的环形;

而德国生理学家Ottoloevi曾在深夜作梦,如果利用两只青蛙一起做实验,就可以解决他的“神经传导”的理论,于是,他清晨三点钟醒来,冲进实验室,依样做起实验,结果,他以神经化学传导研究,赢得了诺贝尔奖金;

美国学者古德伊尔(Charles  Goodyear; 1800~1860),梦见一陌生人建议他在橡胶中加上硫磺,从而使他长期所研究的橡胶硫化问题获得成功;

意大利作曲家塔提尼(Giuseppe  Tartini; 1692~1770),梦见他把自己的小提琴交给一个魔鬼演奏,令他惊异的是,魔鬼竟然奏出了美妙的旋律,塔季尼在醒后,立即将它谱成曲,这,便是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奏鸣曲《魔鬼的颤音》;

中国的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685~762),也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他,梦游广寒宫,醒之后,凭记忆,制作了流传千古的《霓裳羽衣曲》;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