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奇想博物志:我的普林尼 > 迷宫与日晷(第1页)

迷宫与日晷(第1页)

以下内容引自《博物志》第三十六卷第十九章。

我们也来说一说迷宫[1]。这种令人惊异的建筑中凝聚了人类所有的智慧与才能,即便说它不是现实之物,也能轻易令人信服。如今在埃及的埃拉克雷奥波利斯[2]还残存着这样的建筑,相传是由佩特斯克法老或提托伊法老始建于三千五百年前。不过根据希罗多德[3]的说法,主持兴建的法老有十二位,最后一位是普萨美提克[4]。关于埃及人建造迷宫的目的众说纷纭,德摩特尔认为这是莫特利斯法老的王宫,利克亚斯则认为这是莫伊利斯法老的陵墓,但许多说法表示这是用来祭祀太阳神的建筑,这也是更加广为流传的说法。无论埃及人的目的为何,代达洛斯[5]在克里特岛建的迷宫[6]一定是以埃及迷宫为原型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只是代达洛斯的迷宫将其缩小到百分之一,并在当中设置了无数蜿蜒回转的通路和走廊,让人迷失其中无法逃脱。这迷宫并不是画在大理石地面或是小孩子在战神广场上玩耍的那种让人在有限的表面上来回绕圈子的螺旋旋涡,它会让人在穿过许多扇门后便不知身在何处,总会回到之前走过的地方。这座克里特岛的迷宫是继埃及迷宫之后的第二大迷宫。第三大迷宫位于利姆诺斯岛[7],第四大迷宫则位于意大利[8],它们都有岩石打磨成的圆顶覆于其上。令人吃惊的是,埃及迷宫的入口和圆柱都由帕罗斯岛[9]产的大理石制成,其他部分则由正长岩[10]制成。

通常一提到迷宫,我们立刻会想到代达洛斯在克里特岛建造的克诺索斯宫,但正如普林尼在文中所述,古代的迷宫并不只有克里特岛的迷宫,最古老的迷宫位于埃及,而且利姆诺斯岛和古罗马的意大利行省也有类似的建筑。

最早记述埃及迷宫的人是希罗多德,普林尼也提到了这个名字。希罗多德自称亲眼见过那座迷宫,按照他在《历史》第二卷第一百四十八章中的描述,那座迷宫“位于莫伊利斯湖的偏南方,与一个被称为鳄鱼城[11]的地方在同一条线上”。希腊人称作“鳄鱼城”的地方是哈瓦拉,也就是现在的法尤姆[12]。希罗多德见到的迷宫,其实是一座神殿,埋葬着埃及第十二王朝的第六代法老阿蒙尼姆赫特三世。出现在普林尼文中的“莫伊利斯法老的陵墓”,那个莫伊利斯法老指的就是阿蒙尼姆赫特三世。距今约四千年前的辉煌迷宫,如今已一片荒凉,只留下黄沙中的几处残柱。

关于这恢宏庞大的迷宫的构造,不仅是普林尼,斯特拉波[13]和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14]也都各自留下了一些简单的记录。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自称亲眼见过其物的希罗多德的记述最有意思,也最靠谱。我们摘取一段来看看。

迷宫里有十二个带屋顶的中庭,其中六个朝北,六个朝南,中庭的正门相对,连续排列,为同一道外墙所包围。房间由地下和地上两层构成,地下和地上各有一千五百间房,合计三千间。我亲自在地上层转了一圈,故能将亲眼所见原封不动地汇报出来;而地下层的情况,就只能记载别人述说的内容了,因为守门的埃及人无论如何都不愿让我们进去,说地下有坟墓,埋葬着建造这迷宫的诸位法老和神圣的鳄鱼。

根据这段记述,看来迷宫的地上层和地下层遵循了埃及人偏爱的几何学精神,呈现出严谨的相互对称和一一对应;绝对禁止外国访客踏足的地下房间里,埋葬了神圣的死者和动物。地上层是现世宫殿,而地下层是死者之国、黑暗之国。鳄鱼被尊为神圣的动物,也许是因为这里是“鳄鱼城”吧。不对,这样逻辑就颠倒了,应该说,正是因为鳄鱼受到尊崇,这里才会被希腊人称作“鳄鱼城”。根据在奥古斯都时代[15]到访这里的斯特拉波在《地理学》中的记载,这附近的湖中喂养着许多鳄鱼,它们深受人们爱护,因此也对人非常温顺,外国的访客会将面包、肉、酒、蜂蜜之类的食物当作供品喂给鳄鱼。生着鳄鱼头的水神在埃及语中称作“索贝克[16]”,希腊人将其用希腊语讹化成了“司克斯”。

刚才我引用的《博物志》第三十六卷第十九章中,对这个哈瓦拉的迷宫也做了详细的记述,但普林尼经常若无其事地撒谎,还会写得仿佛他真的见过一样,让人不太想引用。例如,他说迷宫中的房间里安置着涅墨西斯[17]的神像,涅墨西斯是希腊的女神,这里想一想就觉得不合逻辑。他还说地下室有一个房间,打开门“就会有如同雷鸣一般的恐怖声响”,实在是故作神秘,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一股要把埃及塑造成神秘之国的写作意图。埃及这一国度对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人而言,大概就如同印度在十九世纪初期的欧洲人心中的印象吧。

这里倒不如聊一聊我对普林尼介绍的第三大迷宫和第四大迷宫的看法吧。关于第三大迷宫,也就是利姆诺斯岛上的迷宫,普林尼是这么描述的:

关于克里特迷宫的记载已有许多,我来讲讲与其十分相似的利姆诺斯岛迷宫吧。这座迷宫尤其因一百五十根圆柱而备受瞩目,将这些圆柱放置在工厂的作业台上时,它们能保持绝妙的平衡,即便是小孩也能骨碌骨碌地转动它们。迷宫的建筑是斯米利斯、罗伊科斯和奥赛多洛斯等出生于岛上的建筑家的作品。如今,克里特岛和意大利的迷宫早已没了痕迹,利姆诺斯岛上的迷宫却还留有残骸。

可惜众多学者都认为普林尼的这段记述是错误的,他在这里写的恐怕是萨摩斯岛[18]的赫拉神庙,换言之,普林尼应该是把萨摩斯岛和利姆诺斯岛弄混了。希罗多德和帕萨尼亚斯[19]亦有记载,罗伊科斯和奥赛多洛斯是生于萨摩斯岛的建筑师。关于萨摩斯岛的赫拉神庙是迷宫这件事,却是毫无出处。

关于第四大迷宫,即意大利的迷宫,普林尼这样写道:

接下来讲讲最后一个迷宫。这是伊特鲁里亚[20]王波塞内[21]命人为自己建造的陵墓,也是意大利国王之奢侈阔绰超越外国国王的例子。总之这个迷宫的特征令人惊异,远远超乎一切想象。借用先人瓦罗[22]的话来说,“国王埋葬在克卢西乌姆城中,国王还在这座城中留下了一座四方形的石砌建筑,长宽各三百脚距[23],高五十脚距。在这四方形建筑的地基内部,有错综复杂的迷宫伸展,若踏进迷宫时未携带线团,就肯定找不着出口了。这四方形建筑的上方有五座金字塔高高耸立,四个角上各一座,正中间还有一座。金字塔底座宽七十五脚距,高一百五十脚距,最上端都是尖顶。这五个尖顶上各有一枚青铜圆盘,形成了奇妙的圆形屋顶,这顶上用锁挂着大量的铃铛。起风时铃铛便摇晃,发出丁零丁零的声响,宛如古时多多纳[24]的神谕一般传向远方。在圆盘之上又各自耸立着四座高一百脚距的金字塔,其上又有圆盘,圆盘之上又建有五座金字塔”,关于最后这层金字塔的高度,瓦罗闭口不谈,看来还是害臊了。

正如文章所示,连普林尼自己也对这位瓦罗的荒唐话没了信任。即便是常常吹牛扯谎的普林尼,也对这位罗马作家前辈的天方夜谭感到相当震惊了吧。

普林尼所说的波塞内国王的迷宫,多半是毫无实际根据的虚无缥缈之谈。金字塔上有圆盘,圆盘之上又是金字塔,这种荒谬的建筑怎么可能实际存在?不过《博物志》中的这段叙述似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持续刺激着这世上的好事者们的想象力。据说十七世纪有一位名叫安杰罗·柯尔特诺维斯的僧侣写过一篇关于这个迷宫的论文。一八四八年,人们在克卢西乌姆(现在的丘西)附近一个叫“波乔盖拉”的地方发现了构造错综复杂的伊特鲁里亚地下墓穴,便有人宣称这是普林尼所说的波塞内国王的迷宫,但这地下墓穴的实际形态并不足以称为迷宫。至少,只要这不是出于设计者或建造者的意图而建成的,那就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迷宫。

正因如此,若太过轻信普林尼的记述,有时只会浪费感情,必须多加注意。特别是迷宫之类事物,由于与埃舍尔[25]这样的画家脑中所考虑的形象相似,也就是类似建筑学上的逻辑悖论,所以需要时常提高警惕。那么普林尼的记述中大半都是不值得相信的空想吗?绝非如此。在他的只言片语中偶尔会透露出当时的民间风俗,意味深长,颇具价值。

譬如前文引用的关于克里特岛迷宫的章节中提到“这迷宫并不是画在大理石地面或是小孩子在战神广场上玩耍的那种”,这句话可以看作当时迷宫图案已被广泛用于装饰用途的证据,绝不能被忽视。按照普林尼在文中的说法,后来在英格兰和爱尔兰盛行的在地上画迷宫玩耍的儿童游戏风俗,其实早已在罗马流行过了。

关于迷宫的话题就到这里,接下来我想摘取一段关于日晷的内容,同样出自《博物志》第三十六卷,位于第十五章。

神圣的奥古斯都为设置在战神广场的方尖碑[26]赋予了令人惊叹的智慧:标示太阳投射的阴影,以测量昼夜长度。他命人按照方尖碑的长度制造了一块基石,并按照方尖碑在夏至日和冬至日的六点所投射的阴影长度,在基石上刻上刻度。阴影在镶嵌了青铜的刻度上来回移动,逐日变换长短。这是一个值得广为推崇的方法,多亏数学家法昆都斯·诺维厄斯在发明上的才智,我们才知晓了这一伟大方法。这位数学学者还在方尖碑的顶端罩上一个黄金球体,使得阴影渐短渐长的过程易于观看。观测最初一直非常顺利,约莫过了三十年,观测?果渐渐派不上用场了。究其根由,也许是某种原因导致天体秩序发生变化,使太阳的运动也发生了改变。或是因为地球的位置渐渐偏离了其自身的中心(听说其他地方也观察到同样的情形)。抑或是罗马受到地震影响,导致日晷歪斜。又可能是由于台伯河[27]泛滥导致地壳下沉。虽说已将其地基抬升至必要高度,但依旧没用。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