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作文三书 > 第18部分(第2页)

第18部分(第2页)

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想像,平实的说法乃是,中国的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黄河由西北高原顺着地势流下来。苏东坡月夜泛舟,听人吹箫,形容箫声可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严格地说,都属想像,放宽一点说,下一句如果是烘托,上一句“必定”是想像。“闲花落地听无声”是白描,形容落花有“碎声”(跌碎了的声音)是想像。“大江流日夜”,江水日日夜夜奔流不息,是实景,若是解释为江水把白天冲走了,把黑夜冲走了,把光阴冲走了,那就是想像。“夜黑成了一瓶墨汁”,是比喻,“夜黑得可以用刀切”,是想像。野火烧山,白天半边天是黑的,夜晚半边是红的,是实景;七天七夜以后,火熄了,整座山大概也熟透了吧,是想像。

想像力是一种无中生有、推陈生新的“巫术”。有时候,整篇作品都是想像的产物,例如神话。白蛇和许仙的恋爱故事,除了地名,全属虚构,堪称“大巫”。另有一些作品,写实际生活,仅在局部细节用想像来加强描写,堪称“小巫”。本文所述的想像归于此类。本文又特别把想像与比喻、烘托分开,用以专指陌生的、“想当然耳”的、不可能发生的然而感性特强的景象,以突出想像并激发想像力。如果没有丰富的想像力,像“酒到杯干”这种句子(形容大家豪饮)怎么写得出来,怎么看得懂。“酒到杯干”还可以解释,形容绝对秘密的文件而说是“先烧后看”,那就连解释也难了。比喻、拱托和小巫的想像可以在一篇文章里混合使用。描写一棵古松,形容它高可参天——它简直可以朝见上帝,即出于想像。这棵松树身披“鳞甲”,深色的树干像用“生铁”铸成,则是比喻。它俨然“独霸”这座山头,容不得第二棵树生长,它的根伸进土壤里、石缝中,把整个山头紧紧密密地“抓”住,难解难分,比喻、烘托、直接描写至此也难解难分了。为了形容古松之古,诗人说,这树常常伸出弯曲的苍劲的手臂,擒住明月,由天上走回人间。诗人说,这树曾经亲耳听见孔子向老聃问礼。这当然又是想像了。

描 写(6)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我们应该熟读的作品,这是一首长诗,记述他怎样在江上“偶然”发现了一位音乐家。他十分认真地描写了琵琶的乐声,直接描写、比喻、烘托和想像都派上用场。

(一)直接以字音摹拟声音:

枫叶荻花秋“瑟瑟”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

又闻此语重“唧唧”

(二)用比喻去描写声音:

似“诉”平生不得志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三)烘 托

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

我闻琵琶已叹息

如听仙乐“耳暂明”

满座重闻皆掩泣

江州司马青衫湿

(四)想 像

“如听仙乐”耳暂明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有志写作者不妨马上把《琵琶行》温读一遍,专看以上各种描写方法如何轮替分布以产生总体的效果。

归 纳(1)

“议论”是发表意见、提出主张,这是跟记叙、抒情不同的另一种表达。有系统的、有说服力的(当然最好也是正确的)议论是知识分子的专长。在一般人心目中,说理的文章比抒情记事的文章身价高些,价值大些,如果抒情记事是“小道”,说理的文章就是“大道”。

一个人所以要发表意见、提出主张,多半由于想影响别人的想法,接受文中的主张。“议论”的旨趣跟抒情记事不大一样。不妨这么说:记叙文使人“知”;

抒情文使人“感”;

议论文使人“想”,使人“信”。太鲁阁的山水是台湾最美的山水。横贯公路筑成以前,到过太鲁阁的人很少,住在西岸的人多半不知道这一处风景名胜。《太鲁阁六记》或《记太鲁阁山水》之类的文章可以使他们增广见“闻”。如果你写的不是“记”,你写的是,人在太鲁阁,简直是走进国画里去了,简直变成高人隐士了,现代社会的一切压力都解除了,人又回到大自然的怀抱里成为受宠爱的婴儿了。这种文章写出来的是作者的感受、感觉,读者得到的也是感受、感觉。

议论文不同。“议论”是,人应该接近大自然,应该欣赏山水,应该旅行。那么就应该到太鲁阁一游,去陶情怡性,认识我们美丽的河山。发出“议论”的人希望大家想一想,相信他的话,照着去做。说?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