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作文三书 > 第25部分(第2页)

第25部分(第2页)

《作文三书》第五问(2)

作文三书》第五问(3)

《作文三书》第六问(1)

《作文三书》第六问(2)

《作文三书》第六问(3)

《作文三书》第七问(1)

《作文三书》第七问(2)

《作文三书》第七问(3)

《作文三书》第八问(1)

《作文三书》第八问(2)

《作文三书》第八问(3)

《作文三书》第九问(1)

《作文三书》第九问(2)

《作文三书》第九问(3)

《作文三书》第十一问(1)

《作文三书》第十一问(2)

《作文三书》第十一问(3)

《作文三书》第十九问(1)

《作文三书》第十九问(2)

《作文三书》第十九问(3)

启迪心智 助人聪明

——读王鼎钧《作文三书》

秦兆基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讲作文的书难读,已被学校师生、家长和社会人士视为不争的难题。读了王鼎钧先生《作文三书》(下称《三书》),大有茅塞顿开之感,觉得这些问题似乎不难解决了。因为王先生这套关于作文的著作着眼于文心的启迪,想尽力使读者聪明起来,让写作技巧得之于心,运之于手,做到像金庸武侠小说所说的“身剑合一”的境地,而不是要人们仅仅记住一些有关写作的条文、名词,食而不化。

《三书》是个系列作文读物,每本书都有自己的侧重点而又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作文七巧》是《三书》的第一本。“七巧”,推测其书名的含义,大约有两层:一是讲作文的七种基本技巧,或者说,基本方法;一是讲它如中国传统玩具七巧板,拼接起来,变化万千。

先谈前一点,“七巧”,指书中所论及的直叙、倒叙、抒情、描写、归纳、演绎、综合等写作技法。这里需要弄清楚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这七种写作技巧,能不能算是基本技巧?在目录中,为了便于理解,作者把“七巧”归纳一下,分属记叙、抒情、描写、议论和综合运用等五类。稍稍想一想,天下文章虽多,也就是记叙、抒情、描写、议论几大类,文章中应用到的基本技法,大体就是这些。王鼎钧先生分析了古代的一些名文,诸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秋声赋》,让人信服地看出了一点:文章写来写去,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总是在运用这些基本方法去表情达意。第二, 按“七巧” 学习作文,能不能切实地帮助中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能不能使他们在作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对于一般读者、大学生写作上会不会有所得益?应该说是不难见到成效的。此书风行台湾、香港二十余年,众多学子从中得益。山东枣庄学院的杨传珍老师在大学写作课中作为教材,进行了对比试验,“一年下来,听‘作文三书’的学生,写作水平明显高于听教材(指通用大学写作教材)”。现行的大学写作教材与中学语文课本,也包括语文教辅读物,“学术本位”的色彩很浓,总是追求完整系统,从写作的基础理论讲起,写作素养、写作能力、写作过程、文体写作、各种命题方式的作文写作,其实这些学习内容,彼此交叉,叠床架屋。比如学了审题以后,再学立意、布局、谋篇,其实在构思过程之中,这几方面往往是融为一体的,弄明题意以后,文章的框架,乃至开头该怎样写,如何展开,乃至开头的几句也都有了。老子说过:“少则得,多则惑。”按“作文七巧”来学习,可以省时省力。

《作文十九问》是《作文七巧》的续篇,是“补述”,用的是对话体。通过师生的对话,有针对性回答了学生初学时未能完全弄明白的问题,涉及的范围也比前一本书广,文笔也更活泼灵动。如果说,《作文七巧》着重从写作本身看,是一种宏观把握,《作文十九问》则扩展其范围,谈了与作文有关的方面,如阅读、鉴赏、语言使用、文章修改,更多是从微观的角度来谈的。文章是一句句写出来的,运用语言,就得要有语言材料的积累、语言敏感,就得把握语言规则。作者从相邻学科,如语法、修辞、逻辑、文学鉴赏,针对写作者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指点,丰富他们的学养。比起《作文七巧》来,这本书涉笔成趣,常常是从生活之中的一些小事件说起,诸如第二问,就“下课十分钟”这个题目,和学生一起构思,并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文章布局的规律性的法则——“目标在望,努力以赴,出现干扰,产生结果”,把语文教师常讲的“起承转合”那一套讲活了。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