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门神宝藏 > 第25部分(第2页)

第25部分(第2页)

袁方听了,狠狠用手拍了一下额头,暗自咒骂自己是个笨蛋。

张鱼龙感觉身后的动静被吓了一跳,忙问怎么了。

“没什么。”袁方掩饰道。

此刻,他正懊悔自己居然被一道如此平庸的智力题困扰了那么长的时间。对啊,所谓“观堆塔顶”,为什么就非得是塔的顶端呢?为什么就不能是塔影的顶端呢?他记得以前好像看过一个益智故事,说一群强盗在某天的某个时刻把宝贝藏在了宝塔尖的投影点上,后来宝藏被一名机智的警官在那个特定的时刻找到了。――想想那首童谣,不还是这个老掉牙的智力题么!

于是,那个一直在他脑海中盘桓不断忽隐忽现的词汇,他终于可以脱口而出了:

“日晷!”

张鱼龙驾驶摩托车穿过一个桥洞后,盘上桥边的土坡,再钻过一片被切割开的铁丝网,驶上了笔直的高速公路。

袁方纳闷地问张鱼龙,开阔的路面上怎么只有他们这辆摩托,难道这条高级的公路是专为他俩开通的?张鱼龙笑着说,这条路还没正式使用,他是为抄近道才开进来的。他告诉袁方,现在已进入和霍州相邻的洪洞县。

洪洞县?袁方听了一愣,不由记起唐勇曾说要去洪洞县参加活动的事。想一想,也不知唐勇在洪洞县的事办完了没有?

张鱼龙一指前方路左侧一座黑黢黢的大山说:“翻过那座山,兴唐寺村就到了。”

“兴唐寺什么样?”袁方问张鱼龙。

“俺去过那村子几次,没看到什么寺啊庙的。也不关心这个。您去那儿拍照片吗?”

“不,找个人。”

“找谁?”

“贾信。”袁方冲着张鱼龙的后脊梁大声问道,“听说过这人吗?”

张鱼龙没吭声。他这个经常跑路的人怎么会没听说过那小子呢?一个文物贩子,曾经被政府劳教过。张鱼龙不禁对袁方的身份产生了怀疑:这个人真是记者吗?他这么晚了,找一个文物贩子干啥?可是再想想袁方的样子,又觉着不像个干不法勾当的人。“您认识贾信?”张鱼龙试探着反问袁方。

“不认识。听一个朋友介绍的,想找他了解些情况。”袁方大声说。

张鱼龙转了转脑筋,总算想明白了:这人应该是个记者,但绝对不是拍风光照片的,他一定是那类专门揭露犯罪分子的记者。

“大哥,”张鱼龙大声道,“跟道道上的人过事您可要留神呐!”

袁方挺感动。这个汉子能提醒自己这个陌生人也算是够意思了。

其实在从干街村回城的路上,郑海和董老先生都劝过袁方别去干街村,特别是不要莽撞行事,言下之意都以为袁方是想去找贾信寻仇,怕他吃了亏。袁方只好跟二人解释说,他去兴唐寺的真正原因是因为霍老师箱子里那张地图。

他发现,在那张地图上有三个地点有红色铅笔做的标记。其一是观堆塔,其二是干街村,其三便是兴唐寺村。想到霍子辉一直在寻找蜚廉墓,袁方怀疑,这三个地点也许都和蜚廉墓有关。观堆塔、干街村他都去过了,所以剩下的兴唐寺村他也不该错过。至于说为什么霍老师会把这三个地点标记出来,郑海和董老先生也都说不上个所以然。这就更激起了袁方到那里探查一番的热情。

他向郑海和董老先生详细询问了兴唐寺村的来历。据两人讲,这个村子是因为修建在那里的兴唐寺而得名。史书和地方志上都记载说,李世民在登上皇帝宝座后不久,即派遣他的心腹将领尉迟恭专门到霍山山麓督建兴唐寺,后来建成一座规格极高的皇家庙宇,庙中供奉霍山山神。

在讲到霍山神时,董老先生还特别给袁方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据说,第一次霍邑之战时,李渊久攻不下霍邑而萌生了退兵的打算。李世民虽死死哭谏,但也无法改变他父王的想法。正在此时,军士忽报有一老翁前来求见。老翁告诉李渊,在霍山西麓,有一条贩卖私盐的小贩们经常走的隐蔽小路,唐军可以走这条小路,避开宋老生的重兵,出其不意突袭霍邑隋军。老翁说完,突然不见。李渊依老翁之计,果然一举成功。后来有人说,帮助唐军的老翁乃是霍山山神。所以,兴唐寺里供奉的霍山神本是李家的福星。

而袁方最感兴趣的是莫过于“兴唐”二字。他总感觉,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心深处有种极为强烈的“霍山情结”。无疑,霍山这个地方在李世民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两次决定李唐王朝兴衰成败的战役发生在这里,第二场战役的总指挥就是年轻的李世民;两员辅佐他登上王位的重量级将领秦琼和尉迟恭曾在这里决战过,尉迟恭又是在这个地区归顺了他的;在这里,他还患上了令他心神不宁、痛苦不堪的“失魂症”。凡此种种,还能不让李世民有强烈的“霍山情结”吗?

历史和传说如迷雾般在这里交织。袁方甚至体验到第一次霍邑之战前,唐军那种进退维谷的心境。是进是退似乎各有道理,并无正确答案可寻,一切只有等回头再看才会见分晓。自己与其和刘汉唐、霍子辉一样在浑浑噩噩中听天由命,倒不如在今晚放手一搏,说不定还会觅得一线生机。

而现在,袁方更相信自己的决定做对了,他的冒险行动已初见成效。就在刚才,他发现了那个的秘密,那个也许可以让自己和一干失魂症病人获救的秘密!

观堆山其实是一部天造地设的巨大日晷,而观堆塔则是这座巨型日晷上的巨型指针!

想想观堆山那相当标准的锥形山体以及犹如一根笔直的针一样的观堆塔,孤独地耸立在平坦的大地上――这不正像是一座巨型日晷仪么。

虽然这还仅仅是个猜测,但当袁方想到霍州署的那张清代城郭图时,就觉得这个猜测八成是对的。那张图上,在观堆山西侧特意画上内有三足乌的太阳,这显然是在强调太阳正从西方照耀着观堆山和观堆塔。也就是在暗示,太阳光正投影于这架计算着时间的巨型日晷之上。

思路的闸门一旦被打开,源源不断的灵感便奔涌而来。

他又进一步想到,观堆塔不仅充当着日晷指针的功能,而且还担负着另外一项重要的功能――它还是一座古代天象观测台!

上午登观堆塔时,最令他迷惘的就是托塔天王对面的那个十字形小洞。对那个小洞的功能,就连熟谙霍州风物的董凤歧和郑海也都语焉不详,难解其意。可是现在,袁方却差不多想明白了它的用处。

那应该是一个观测孔!

由于小洞位于塔壁正西的墙壁,所以它是专门用来观测太阳在西方天空运行情况的,准确地说,是观测太阳落山位置的。

一年之中,太阳落山的位置总是在西方地平线上来回平移,所以十字小孔就相当于一个记录太阳落山位置的坐标轴。如果把十字小孔的横轴等同于西方的地平线,则太阳落山的每一个点都可以在这条横轴上得以反应。假设在十字小孔的纵轴和横轴上都标以刻度,那它就是一个更为精确的坐标尺,可以更加详细准确地记录一年四季的每一天太阳落山的位置和时辰。袁方继续大胆地推想着,在古代的那些观测者们手里一定会有一份详细的太阳落山位置坐标图。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观堆塔这座观测台上做着观测天象的工作。

对于自己这一系列大胆奔放的猜测,袁方还找到了一个有意思的佐证:那就是“观堆”的“观”字。这个字实际上早就透露了玄机,此地与观测有关。再加上这座小山锥体的形态,所谓“观堆”不正是“观测之之土堆”么?

回过头再想那首奇怪的童谣,“夏至日,黄昏时,观堆塔顶觅神石”。看似是一个让人迷惑不已的谜语。可是只要对照观堆塔作为日晷指针的这个猜想,它的真相就显现了。童谣实际上说出这样一个秘密:在夏至日那天,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刻,到观堆塔的塔顶投影点位置去寻找神石!

这也正和霍州署的清代城郭地图相吻合。图上面的太阳正好在观堆塔西侧靠近远方山脉的位置,这正表示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刻。所以,这张图极可能和童谣传递着相同的信息:只要在夏至日黄昏日落时分,找到宝塔影子顶端的投影点,也就找到了埋藏神石,即伏火之丹的地点。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