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这就是曾国藩 > 第19部分(第1页)

第19部分(第1页)

任何一个团队或党派都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公平,总要有领导人来抓全面工作,而有领导人,就会有下属,既然有了区别,待遇等方面就会大不相同,比如领导可以坐轿车,而下属或普通会员就只好骑自行车或靠双腿丈量地球了。太平天国虽然叫嚣着平等,可作为一个好几十万的组织,虽然人人有饭吃,可根本不能真正实现绝对的公平和平等。

因此,太平军内部有些人就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尤其是后来加入的“新兄弟”,心中的不平和嫉妒越来越强烈:同是天国的兄弟姊妹,为什么自己就没有“老兄弟”的待遇,这为太平军最后的内讧埋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当一个组织内部出现问题时,是十分危险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洪秀全也许意识到了这一点,也许根本就没在意,此刻的他在深宫有美女相伴,有佳肴供着,根本就无心关心这些事情。

第二,以卫道面目出现,争取封建士人,号召知识分子起来捍卫孔孟之道。

在中华大地,儒家学说、孔孟之道源远流长,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古尊崇孔孟。而太平天国却极力反孔,捣毁孔庙、孔像,焚毁儒家经典,这就等于和广大的知识分子为敌。

其实,这是两种文化的较量,不伦不类的拜上帝会自然不是有数千年的孔孟文化的对手。没有根基的太平天国就这样悬在半空,一阵风都能把他吹走。

85。交锋前的叫板3

第三,把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说成是“外夷”的代表者。

外国侵略者通过武装和宗教入侵中国,引起中国人民、尤其是南方数省人民的反感和仇视。太平军的拜上帝会在中国没有根基,无异于外国侵略者通过宗教来入侵中国。曾国藩在檄文中抓住宗教问题大力攻击太平军,这样就孤立了太平军,把太平军和所有有爱国心的中国人对立了起来。

第四,利用封建礼教攻击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上下都用兄弟姊妹互相相称,曾国藩指出这是违背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伦常秩序。他还指出太平军如果都称呼自己的父母为兄弟姐妹的话,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其实,就是一个称呼而已,显得更加亲近,相信太平军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的父母是谁。曾国藩这样说自然是别有用心。经过他大肆渲染,引起许多人对太平军的反感。毕竟几千年的封建伦理思想早已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第五,挑拨地主阶级跟太平天国的矛盾。

在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中有这样的句子“农不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

太平天国主张没收地主手中的土地,再以天国的名义平分给贫苦农民,从而满足这部分贫农的需求。曾国藩既然无法笼络这些贫农,索性就发动全国的中小地主来共同对抗太平军。可见,曾国藩维护的不过是本阶级的利益。

第六,针对太平天国独尊天主上帝,反对崇拜其他偶像,反对鬼神迷信的事实,大加渲染歪曲,说他们已被鬼神共愤怒。既然鬼神都不站在太平天国一边,那么失败是注定的,这样就赢得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反对太平天国的队伍当中。

总之,曾国藩是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一心要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本来是清政府卖国投降,他在《檄文》中却反诬太平军是外国侵略者的代理人,为太平军的起义号召制造了很大障碍。其实,太平军从本质上讲是一场中国农民起义,只是在表面层次利用、吸收了一些西洋文化。

无疑,这篇《檄文》是相当成功的,湖南各地大小乡绅、地主、读书人、农民都加入到了*太平军的行列之中,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轰轰烈烈的局面,好不壮观。

战前的声讨已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大清国望穿秋水的期盼中,湘军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踏上了*太平军的主战场。

86。“曾胡”并肩战斗1

咸丰四年正月二十八日(公元1854年2月25日),曾国藩在衡州誓师后,率领湘军水陆近两万多人,浩浩荡荡地进驻长沙,正式拉开了与太平军作战的序幕。

虚岁44的曾国藩中等身材,一对三角眼里闪着阴冷、锐利的光芒,一把浓浓的长须在颔下随风飘动。因为母亲的丧期未过,所以身穿一件黑布长棉袍。他站在一只最大的拖罟大船(曾国藩命名“座船”)之上,望着秀丽河山,胸中的那种豪迈之气不可言表。

总的来看,曾国藩神态稳重,面泛红光,满脸的得意之色。

在出师前后,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曾国藩向清廷保荐的胡林翼。

胡林翼在咸丰年间清军与太平天国作战中,他的地位和影响十分重要,当时人们往往以“曾胡”并称。

在晚清历史上,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四人可谓赫赫有名,并称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但胡林翼相对于其他三人来说,却没有那么大的名声。实际上,胡林翼的成就并不亚于曾国藩等人。他在后世鲜为人知,一是因为他壮年早逝,没有机会彻底地施展才华,二是因为他是个谦虚的人,不愿意自表功绩。

胡林翼(1812…1861年),字贶生,号润芝,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翰林出身,湘军重要首领。他比曾国藩小一岁,道光年间高中进士之时方才24岁,任京官期间,与曾国藩有交情。早年官场生涯曾有短暂失利,后来复出之际他主动要求去贫瘠的贵州为官,在贵州十年治绩卓著而政声大起,其眼光、才华、心胸被世人称道。

洪秀全率领太平军东征西战时,他亲率黔勇六百人开始了参加剿灭太平军的战斗。他先后任贵州安顺、镇远、思南、黎平知府,*反抗极是卖力,手段强硬,因杀人甚多,有“胡屠户”的恶名。这样看来,他和曾国藩还真有一拼。

胡林翼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他通过团练和*当地的农民起义总结出了许多作战经验,并编撰成了《胡氏兵法》。这本书一度成为了清朝将领*农民起义的范本。

87。“曾胡”并肩战斗2

据说,蒋介石就很崇拜胡林翼的军事才能,于是他把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军用兵之道编成《曾胡兵法》,让黄埔军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潜心阅读。

还有,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也十分赞赏胡林翼的文韬武略和做人为官之道,于是,把他当成学习的楷模,还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 “润芝”或“润之”。

清政府也很赏识胡林翼,很快被升为实任道员。1854年初,太平军西征军攻打湖北,湖广总督吴文镕调他援武汉。胡林翼率黔勇来湖北,行到中途听说吴文镕在黄州败死,太平军正沿江西进,急忙退到岳州暂避,这时曾国藩在衡州正待出师。

太平军早在咸丰二年十一月就曾攻占过岳州,经过太平军秋风扫落叶般的洗礼,许多年轻力壮的人都加入到了太平军浩浩荡荡的队伍中。此时的岳州城除了两三个落魄的地主、乡绅外,几乎就没多少壮劳力了,粮食就更是稀罕物了。

岳州城无法承受胡林翼和他的黔勇,此时,曾国藩向他伸出友谊之手,于是二人便走到了一起。

曾国藩知道胡林翼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便起草奏章,向皇帝推荐他。在上谕批复之前,曾国藩率湘军到了长沙,向骆秉章建议留住胡林翼,骆秉章巴不得能征善战的军队和自己共同守卫长沙,所以很痛快地同意了曾国藩的建议。

湘军出师同太平军作战时,胡林翼也就率部随征; 从此开始了两人为期7年的配合作战。此后,胡林翼以功授四川按察使,不久又调任湖北,升为湖北巡抚,一直协同湘军作战。

曾、胡二人的私交便是从曾国藩率湘军出师之际开始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88。初战……岳州失利1

正当湘军的一万七千多人马在长沙还没站得住脚的时候,太平天国的西征军将领石祯祥就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岳州、湘阴、宁乡,而且直逼长沙。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