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救命!我变成了一棵草 > 第41章 听课(第2页)

第41章 听课(第2页)

“他?”候执事面露难色,若是让赵天光入学,自己先前的面子不就白丢了?

“赵天光,还想不想入学了,还不过来给侯先生道歉!”付月见候执事的表情,便知道他是面子上过不去。

赵天光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愣了愣后才起身跑过来。

“赵天光,想入学的话便跟候执事道歉,好不容易给你争取过来的机会可别错过了哦。”付月笑道。

赵天光虽然长得五大三粗,可脑子不笨,他立刻拨开人群,在地上找到先前自己冲动时揉成一堆的纸团,小心翼翼地重新摊开抚平后放在候执事面前,然后对候执事行了一礼道,“先生,对不起,方才是我冲动了。”

眼见台阶都被付月和赵天光准备好了,候执事嗯哼了两声也就顺坡而下,“嗯,以后记得,这里是县学,不是你洼坑村,往后做事情记得三思!”

“是!”赵天光低着头一副受教的样子。

“去去去,到后面领教本,交钱去。”候执事不耐地朝赵天光挥挥手,直到此时,赵天光才确信自己真的重新获得了进入县学的机会,他感激地看了看付月,兴奋地朝后方的学室里跑去。

“付月啊,你也去吧。”候执事温和地对付月说道。

“多谢侯叔叔。”付月也对着候执事行了一礼,然后朝后方走去。

在后方的学室里,一共坐着两人,一人负责收钱,一人负责将教本交到新生手中。负责收钱的乃是安陵县府衙临时派驻到县学中的账房先生,安陵县学的一应钱财事宜,皆由安陵县管府直接管辖,而那位分发书本的老先生,则是安陵县学真正的先生。

老先生长着两撇八字须,但面容清癯,看着便有几分书卷之气,他每将一叠教本放在新生手中时,定要叮咛一句,“书卷无价,爱惜勿损,切记切记……”

从这位老先生身上,付月才真正感受到了独属于读书人的几分气质。接过书后,付月大略地看了下,手中共有四五本书,认识一些简单太渊文字的付月只能依稀分辨出书的名字,什么《韵学初解》、《算学浅析》、《四书概要》……但最最令付月感兴趣的是一本名叫《太渊见常》的书,翻开后里面是一幅幅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的插画,插画旁边还配着各种文字说明,可惜付月来太渊的时日尚浅,许多生僻字都不曾认识……

而领到书、交完钱的付月,果然被分到了丙二班,丙级共有三班,分别是丙一班,丙二班,丙三班。乙级班共有两班,分别是乙一班,乙二班,甲级只有一班,便直接称甲班。丙乙两种班,每班都有五十人左右,而唯一的甲班仅有三十余人,也就是说,安陵县学今年共招将近三百名新生,而县学学制为四年,每两年进行一次招生,加上上一届的老生,便总共有六百余名学生。

接下来的几天,付月作为一名好学生,开始了每日早早地赶去县学上学,晚上回杏子巷的学生生活,这样的经历对付月而言颇有些奇妙,地球上的学生时代早已是遥远的记忆,但想不到在太渊世界,还能重温一遍当学生的青葱滋味,每每看到县学里的老先生站在三尺讲台上摇头晃脑唾沫横飞,而四五名同窗利用各种隐蔽的角度打瞌睡时,付月眼前都一阵恍惚……她数次在听讲的同时,掐了掐自己的胳膊,疼痛的滋味让付月清醒地知道,这一切真的不是梦!

县学里除了基础的识字课外,还有五门课,像算学这类课程对付月而言简单得直打呵欠,而韵学、经学这类涉及各种格律、典故、论证的课程却令付月一个头两个大,讲课的只有两位老先生,每一位都要教授三门课,听说唯有甲班有六位先生,每一位在各自的教学领域内都有资深的造诣。

这一日,那位长着八字须的朱老先生正在教授博物课,在这门课上几乎没有人会打瞌睡,概因这门博物课的教本正是《太渊见常》,而讲学的内容也正是介绍太渊世界各地山川地理,各国风貌人情,各种奇闻异事……这对很多来自山村荒野的少年而言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每到博物课,一群少年便坐得端端正正,睁着亮晶晶的眼睛齐刷刷地看着讲台上的朱先生,生怕错过了任何细节……

“太渊世界共有两百余国,其大小不一,大国如我们北武国者,仅有四个,剩下的三个大国分别是天南国、西啸国和东胜国,而面积不一的小国则比比皆是,有些小国甚至还没有安陵县城大……”

讲台底下传来一阵惊叹。

朱老先生也颇为喜欢上博物课,因为在这门课上能从学生的表情中得到极大的满足,他继续用苍老而低沉的声音说道,“虽说太渊有四个大国,但是我们北武国却是这四大国中武力最强之国,北武国下辖三百郡,每一郡下辖一百到三百余县,似我们所在的庆阳郡,虽然地处北武国边缘,但也是中等规模的郡城,共辖二百零七县,安陵县仅是这两百余县中的一个小县而已……”

付月也是听得津津有味,朱老先生的学识见闻可比家中的高老头强了太多,说得也比当初高老头所讲详细许多。

不过听到安陵县城仅仅是庆阳郡里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而已,很多少年眼中不免露出些许颓丧之色,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家乡繁荣而强大,朱老先生讲学多年,哪里不清楚这群学生的心思?他清了清嗓子后继续讲道,“咱们安陵县虽然不是什么大县,但自古以来亦是人才辈出之地,安陵县郊邱家,三古村的古家,丘继岭的白家,皆是当代显学世家,就连许多外郡学子都时常前去投帖拜谒,而邱家更是出过一个帝师,北武国万余县城,有几个县有我们安陵县风光?”

虽然讲台下的少年对朱老先生所说的世家根本不甚了解,但从朱老先生那抑扬顿挫的语调中,也感受到了莫大的荣光。

“尔等虽然大多出身草芥,但若能日日勤学,年年刻苦,将来未必不能扬名立万,为我们安陵县再添荣耀,圣人曾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你们需用心体味此句之中的奥妙……”

听到朱老先生又开始老生常谈,一群少年皆哀嚎一声,有气无力地趴在桌子上,这朱老先生什么都好,就是每每讲学时,最后总能不自觉地拐到劝人勤勉之上,而且一开口便如滔滔江水般停不下来,看来今天的博物课就到此为止了……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