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文化人的人情脉络 > 第21部分(第1页)

第21部分(第1页)

,章太炎给李根源的信就达79封之多。“九一八”事变后,李根源等人发起的《全国军民共御外辱》的通电中,章太炎也名列其中。

有一年,李根源患上严重的脑疽,章太炎得知后,立即动笔,给李根源的孙子写信,讨论如何治疗。二月至五月,3个月间,发信13封,殷殷相询,情词真切。李根源深为感动,病愈后,将这些信函裱制成册,两人情谊,一时传为佳话。

李根源一生为人正直,爱国之志至死不渝,其节操主见也深为章太炎激赏,称其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此语唯印泉(李字)副之。”

1932年夏,李根源与张一麐、陈石遗、金松岑等发起成立中国国学会,李根源为副会长和主任干事。金松岑邀请当时在上海的章太炎来苏讲学。章太炎欣然前往。一时间,苏州城里,群贤毕至。章李二人本就相得,现在共事更是默契。不久,章李,加上金松岑,三人便定下金兰之契,并合影留念。

1934年秋,章太炎举家由沪迁苏,同年在新居开办“章氏国学讲习会”。此后,李根源一直都是章太炎的合作伙伴,并为“章氏国学讲习会”提供资助,成为章太炎晚年的一位益友。就是章太炎的身后事,也是李根源在全力张罗。

意气相契的东西二帝:章太炎与邹容

1902年年底,蔡元培等在上海成立爱国学社,1903年章太炎从日本回国后,就在这里任教职,并在这里与邹容、章士钊、张继等结拜成兄弟,与邹容尤其投机。当时邹容只有18岁,章太炎已经35岁了,当然,在两个同样狂傲不羁的人看来, 年龄也就不是问题了。两人常以“东帝”和“西帝”相称(章是浙江人,邹是四川人之故),在一起纵论经世大业,鼓吹革命。

邹容的《革命军》就是在这时候写定,让章太炎过目并写序,就是这篇发表于上海《苏报》的《序〈革命军〉》,直接引发了一场轰动一时的大案,即后来所说的《苏报》案。

当时爱国学社和《苏报》上的激烈言论已经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序〈革命军〉》一刊出,当天的《苏报》加印一万份也很快告罄,在社会上卷起来一场龙卷风。很快,清廷就下旨抓捕章、蔡等人。

官兵到来之前,大家已经得到消息,纷纷避开了。章太炎却没当回事,第二天依旧从容不迫地去报馆,看见官兵又有搜捕,便上前道:“余人俱不在,要抓章炳麟,我就是。”等于是自动找上门去了。第二天,他还写信给躲避到租界一个传教士家里的邹容,“大义相招”,劝他自首。邹容不愧血性男儿,接信后果然前来自首了。

章太炎之所以对入狱如此意态悠闲,也许和他对局势的判断有关,《苏报》在租界,又是挂的日本人的名头,他料定清政府也没那么容易治他个妖言惑众之罪。后来也的确如此,这场官司打了将近一年,这是清政府,租界领事,还有革命党人,许多政治力量较量的结果,到1904年5月,才终于宣判:邹容监禁两年,章炳麟监禁三年,罚作苦工,限满开释,驱逐出境。

这期间,章邹二人依然豪气不输平时,把法庭当演讲厅,义正词严,慷慨激昂的宣扬革命理论,一时声名远播。

要不是邹容在快出狱是突然暴毙,这场官司没准会让章太炎津津乐道。邹容的死,对章太炎来说,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后来他张罗给邹容建墓立碑,在他的家里,也挂着邹容的画像,初一、十五都要进香。一方面是对亡友的深挚悼念,另一方面,也是心里负疚。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始终不渝的朋友”:巴金与萧乾

巴金与萧乾是在1933年相识的。1933年9月巴金第三次来到北京,在这里住了五个月,直到1934年2月才回到上海。巴金在北京期间先是住在府右街的沈从文家里,后来又住到燕京大学蔚秀园的夏斧心家。他在北京完成了《爱情三部曲》中《电》的创作。当时的萧乾正在燕京大学读书,与夏斧心的关系相当友善,经常到夏老师家去。在蔚秀园,萧乾认识了巴金。或许是他们都是在11岁时失去母爱的缘故,他们的气质相似,志趣相投,一见如故,由此开始了他们间的六十多年的友谊。

他们相识时萧乾还是一个初涉文坛的青年,而巴金在文坛上已是有名望的作家。对于一个初涉文坛的青年,巴金不吝指教,付出耐心、精力和真心来帮助萧乾。他反复对萧乾说的一句话是:“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在巴金的启迪下,萧乾一步步踏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1935年7月1日,萧乾到天津《大公报》编副刊。在巴金、靳以和凌叔华等朋友的支持下,他将本来是以市民趣味为主导的副刊《小公园》,办成一个纯文艺版,深得总经理胡霖的赏识。1936年2月,萧乾奉调到上海筹办沪版《大公报》。在1936到1937年的两年间,萧乾几乎天天跟巴金接触。当时,萧乾与巴金住得相距不远,都在今天的南昌路上。他们经常在附近的大东茶室聚会。他们成了“推心置腹的知音”无所不谈,萧乾经常得到巴金的开导和帮助,因此他称巴金是他的“师傅”,是他的“挚友、益友和畏友”。

1937年5月,萧乾以记者的身份参加一个旅游团,回来写一篇“山水通讯”《雁荡行》和长篇小说《梦之谷》的片段。“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后,巴金送萧乾夫妇赴昆明。1938年3月巴金从孤岛上海给在昆明的萧乾去信,告诉他已把其《梦之谷》列入文化生活出版社的《文学丛刊》的第五辑和“现代长篇小说丛书”,鼓励他把这部长篇写完。在巴金的关照下,萧乾终于忙里偷闲完成了这部小说。1939年萧乾发生婚变后,为摆脱烦乱的心绪,他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学,并作为《大公报》的驻英记者。1946年3月,巴金把萧乾从“二战”战场发回来的通讯、散文,从报上剪辑下来,编成《南德的暮秋》,列入《文学丛刊》第八集,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正因为巴金对这个比他小六岁的萧乾,十分关心与厚爱,始终像兄长一样关怀萧乾的著译,因此萧乾对巴金的友谊非常珍视。他说,巴金“是我在人生旅途中的一位主要的领路人。在我被世人当作垃圾渣滓而唾弃时,他是我始终不渝的朋友。”

。。

“实秋最像一朵花”:冰心与梁实秋

冰心  1987年冬,著名作家梁实秋的遗孀韩菁清到北京拜会冰心时,冰心十分伤感地对她说:“实秋是我的一生知己。”的确,冰心与梁实秋是相交几十年的朋友。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