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求仙无门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爹……”李华带着委屈劲儿,装可怜的叫道。

“叫先生!”奇怪李白今天并没有发多大的火儿,也只是瞟了门口的李华一眼,就淡淡地道,“回你的位置去!”

“是,先生!”李华见这架势,知道今天这便宜老爹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儿,居然没有对自己发火,揉了揉屁股,看来是躲过了一劫。不管怎么样,省了这顿“竹笋炒肉丝”,李华兴冲冲的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李华刚坐定,身着一袭青衫的李白放下了手上的《论语》,目光在众童生当中扫视,不经意间看向李华的时候,眼中露出一丝希冀的精光。

堂下的这些童生,从五六岁到十五六岁都有,这里也没有什么分层教学,没有什么一年级二年级的,教的都是儒家经典,背的都是孔孟学说,是故村里那些男童不论年纪大小,都济济一堂在这学堂当中苦读圣贤书。

“先生我十四岁中的秀才,十七岁就开始在这学堂当中教授孔孟之道。你们当中,有的已经在圣贤的道理下被熏陶了十年,有的才识文不到一年……”李白开始侃侃而谈,在李华听着有些不耐烦的时候,李白突然话头一转,道:“过几天,就到了乡里‘院试’的时候。你们都是有学籍记录的童生,都具备考取秀才的资格。今天大家回去跟你们的父母商量下,想要去乡里‘院试’的也好早做准备,明天就要动身……”

李白话音还未落,下面三十几个童生就已经闹开了锅。辛辛苦苦的寒窗苦读,为了不就是金榜题名,某个好出路么?而想要真正的出人头地,最少也要考中举人。像李白这样,一个穷酸秀才,也就只能当当教书先生,谋口饭吃。

在这里,科举考试一共分为四等,从下往上依次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在没有参加任何考试之前,在官方的教育司有记录在案的学童一律被称作童生。童生没有什么功名在身,只是具备了参加两年一度的院试考取秀才的资格。秀才才算真正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可以见到六品及其以下的官员不用下跪,但是却没有俸禄,也没有当官的资格,只能算是国家给予读书人的一个特殊的待遇。

成为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通过乡试以后就被称为举人了。举人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的分水岭,因为有举人的功名在身就有资格当官了。可以通过在职的官员推荐或者自己花银子捐一个县令什么的来当。

至于会试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科举了,五年一次,是国家从举人当中选取拔尖人才的办法。得中的称作贡士,同时有机会入殿接受当今圣上的挑选考试,就是参加“殿试”。第一名就是“状元”,以下以此称为“榜眼”和“探花”,其他的称作“进士”。

读书人谁没有一个状元梦呢?而最基础的就要从院试取得秀才资格开始。所以,当李白宣布了院试要开始的消息以后,下面才会那么热闹。

李华从三岁开始就在这学堂开始跟着李白老爹读四书五经,孔孟儒学了。虽然这个世界识得字不是简体字,是繁体字,但是丝毫不影响李华展露自己的天分。在李华六岁的时候,也就是上一次院试的时候,他其实就已经具备可以考取秀才的能力了。可是,李白死活都不让才六岁的李华去参加院试。

可怜的李华就只有继续陪着那么多小朋友在这破学堂寒窗苦读。而这一次院试,李华已经九岁了,虽然对于一般人而言,参加院试少说也要在寒窗苦读十年的基础上才可能,但是李华可是带有上辈子记忆的。再说,这院试倒是没有年龄限制,只要是在案的童生即可。

所以,李华一听到这个消息,再看看李白老爹那对着自己不断放着“电”的眼神,瞬间就明白了,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来了。

………【第七章 出发】………

夜,静谧得有些可怕。

小山村的晚上总是显得那么的单调。当夜幕刚开始降临的时候,万家灯火通明,升起炊烟袅袅。但只要夜一深,在全村便再也找不到亮着灯的窗了。

李华来到这个世界上已经九年了,每天都忍受着这种在七八点钟就上床睡觉,早上五点多起床的日子。村子里除了他老爹李白外,几乎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世代遵循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规律。一到晚上,夜幕降临,照明不方便,又没有什么娱乐节目,自然都早早的休息了。

这不禁使得李华想起上辈子历史课上历史老师解释中国人口为什么那么多的一个冷笑话。说的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口这么多呢?是中国人的繁殖能力太强了么?不是!那是为什么呢?就因为我国人民晚上娱乐节目的缺乏,大家晚上没事儿做,都早早上床睡觉去了。当时上初中的纯洁的李华还没有听懂,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李华此时躺在自己的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想起今天那便宜老爹李白说的“院试”,李华心里就一阵激动。今天学堂放学回到家中的时候,李白就很郑重的对李华说,要他跟着其他的几个童生一起去参加这一次的院试。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都九年了,李华连这个李家村都没有出去过,可把他给憋坏了。李家村四面环山,到最近的乐峰乡都要走上两天的山路。所以,对于还是个位数年龄的李华来说,是没有什么能力独自从山林野兽的口中活着到达乡里。

这一次院试,村里包括他自己一共有五个童生参加,其他四个都是十四五岁了,发育得高高大大的,都比李华高好几个头。

就这样,李华想着,想着,不自觉的眼皮越来越重陷入了梦乡。

李华是深深的睡了过去,但是正在隔壁屋里的李白夫妇却还在交谈着。

“相公,你怎么能让宝儿这么小就去参加院试呢?”宝儿是李氏给李华取得乳名。李氏今年也有二十七八了,常年的劳作却使得她看起来就好像三十多岁的妇人一样。此时李白正在书桌前为明天要启程去院试的五个童生写推荐信,李氏站在一旁,一边为他研磨一边向他抱怨着。

“你妇道人家,懂得什么?”李白听到李氏关于他让李华这么小参加院试的不满,虽然口头上发怒,心里头却是为自己有这么一个儿子感到高兴。而李氏被李白这么一训,也不敢再做声,只是低着头,继续为他研磨。

过了一会儿,推荐信写完了,李白停下手头的狼毫毛笔,小心的将信件折叠好,装入一个泛黄的信封中,信头用蜡封好。又在正面写上自己的名号,这才松了口气,转头看见一脸委屈样的李氏,竟会心的一笑,拉起李氏的手,道:“娘子,莫要生气啦!”

“奴家哪里敢生相公的气!”李氏低着头,小声嘟囔着,不敢大声说话。在这个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男子总是在家里拥有绝对的权威,女人又怎么敢和自己的夫君怄气呢?

“娘子,莫需生气,相公还要在这谢谢你呢!”李白此刻也是心情好,竟然对着李氏一笑,拱起双手,做了一个揖。

“相公这是哪里的话?奴家除了在家里缝缝补补外,也没有做什么大事,相公何须谢奴家呢?”李白这一作揖,倒是让李氏心中疑问大起。她可是深知自己的相公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给别人作揖说谢,何况还是对自家的娘子。

“谢什么?”李白拍了拍青衫的衣襟,笑道,“谢你给我李白生了一个文曲星下凡的好儿子。”

“相公此话怎讲?”听到事关自己的儿子,李氏也是大感兴趣,急忙追问。

“娘子,你别看我儿从小调皮,几乎天天都要被我教训。但是,他可真是一等一的天资聪慧。现在肚里的文章应当不在我之下,缺少的只是人事历练和经验。其实上一次的院试,他才六岁,但是我相信只要他去,兴许就能考出个秀才。我没让他去,一方面是六岁的秀才太过于惊世骇俗了,另一方面也正好让他多读两年圣贤书,积累多一些,太早中秀才,难免心高气傲,失了书生之气。这次前去院试,相信凭借我儿的文章诗赋定能拔得头筹,成为那秀才第一名‘案首’……”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