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武则天2:从三岁到八十二岁 > 第十一章 转守为攻说国舅(第1页)

第十一章 转守为攻说国舅(第1页)

一、转守为攻

自从万年宫遭受洪灾后,细心的官员察觉到,他们那个性情温和的皇帝似乎变了。

虽然圣驾尚未回京,但种种迹象已很明显,皇帝未告知宰相就去了恒州,并且一路召见各地官员。无忌终究没升卢承庆为光禄卿,而是提为汝州刺史,但皇帝手诏一事却不胫而走,数日间朝廷上下尽皆知晓。此举无疑把皇帝和宰相的矛盾向百官亮明了,无忌等人大为光火,却也搞不清谁走漏的消息。

永徽五年七月,离京半年之久的李治回到长安,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率文武百官出京十里迎接。君臣舅甥互相寒暄,表面上其乐融融,可圣驾方至皇宫便出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宰相柳奭自请解除中书令之职。

作为皇后的舅父,柳奭的处境与长孙无忌不一样,即便他们这班宰相能牢牢把持大权,皇后不受宠也是不争的事实。皇帝因皇后之故已经很厌恶他了,继续与无忌为伍只会招致更多怨恨,将来一旦皇后有失,他这当舅舅的乃至整个柳氏家族都会随之坠入深渊。

柳奭筹思再三决定急流勇退,放弃宰相之位,回避争斗以求自安。这一举动令无忌措手不及,李治却心中暗喜,连句挽留的话都没说,立刻降柳奭为吏部尚书,改以崔敦礼为中书令。

数日后朔望大朝,李治严厉训斥百官:“昔日朕在先帝左右,见五品以上官员论政,或当殿面陈,或上书奏请,争相献策终日不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今你们一个个钳口结舌何所裨益?究竟是天下真的无事,还是你们尸位素餐?”

面对皇帝的诘责,百官的感觉与其说是畏惧,还不如说是惊愕。谁也搞不明白,为何这个素来温婉宽厚的天子变化如此之大。惊愕之后便是为难,因为长孙无忌正紧皱眉头坐于朝班之首。自房遗爱谋反案后,百官时时刻刻都怕得罪元舅,现在看来皇帝也不好欺负,左右招惹不起。求言的举动已有过数次,每每石沉大海。但在这次激烈强硬的诘责之后,竟破天荒有了反应,没几日雍州参军薛景宣上书,谴责修葺城墙之事。

因为岐州、恒州相继发生洪灾,官府百姓伤亡巨大,无忌、遂良等人出于防灾考虑下令修缮长安城。为了赶在李治回京前完成,调集四万多百姓日夜赶工,仅仅三十多天便把诺大的长安城修了一遍。但工程操之过急,在官府的严厉催迫下,百姓苦不堪言,甚至有民夫累死在工地。薛景宣指责此举滥用民力、大失仁德。因为过于激愤,他竟在上书中写道“汉惠帝城长安,寻晏驾;今复城之,必有大咎”。

汉都长安之时,终汉高祖之世城墙尚未修完,其子汉惠帝时急于修建城墙,工程完成后不久惠帝就死了,如今又滥用民力修葺城墙,必然也将酿成大祸。

长孙无忌看过奏疏,勃然大怒——这哪里是谏言,分明是诅咒!尤其令他恼火的是,汉惠帝是怎样一个皇帝?惠帝时吕后临朝称制,吕氏外戚把持朝政、专横跋扈。把当今圣上比为汉惠帝,又把他长孙无忌比作何人?修葺城墙的命令是他下的,倘若圣上真有三长两短,岂不是他存心荼害?这不是陷他于不义么?

区区一个七品参军,竟敢如此肆无忌惮指斥宰相,长孙无忌非要治此人于死地不可。他授意于志宁等人上奏,指责薛景宣出言不逊、狂悖无礼,恳请处死。可面对“义愤填膺”的宰相,李治不理不睬,向群臣宣布:“景宣虽狂妄,若因上书获罪,恐绝言路。凡上书言事者,出于忠爱之心言而失当,朕概不加罪!”在群臣一片“陛下宽仁”的歌颂声中,此事不了了之。

李治首次打破万马齐喑的局面,展现胸襟邀取人心。没过几日他又提出追念开国元勋,给在武德朝立有功劳的屈突通等十三位大臣加赠官爵——昔日李世民以政变夺位,对许多开国功臣讳不言功,所谓“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大部分是秦王府出身之人,似李靖、李则因战功卓著不可忽略。开国元勋裴寂、窦琮等或是李渊亲信,或与李建成关系更佳,从未大加表章。李治提这些人的功劳颇有翻案之嫌,对凌烟阁首功的长孙无忌似有贬低,而且被追赠的十三位功臣中就包括应国公武士彠。

李治对抗的意图相当明确,这种情势下百官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摆在他们面前的是背道而驰的两条路,是唯皇帝马首是瞻,还是背靠元舅这棵大树?两者只能取其一。长孙无忌也意识到,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局面似有变数,为阻止类乎张行成、高季辅那样的对手出现,必须抢先下手,于是利用宰相对中低级官员的任免权进行人事调动,尤其针对昔日东宫旧僚,李敬玄、孔志约等纷纷转为外任……

就在李治在外廷同宰相们斗智斗勇之际,媚娘也开始了动作。因云福、云顺命丧洪水,王伏胜又在东宫,皇帝身边缺少得力内侍,在媚娘推荐下,范云仙接过了伺候皇帝的差事,成了宫中最具权势的大宦官,媚娘对后宫的掌控愈加牢固,帝妃一家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据眼线密报,她离京这段日子,王皇后已与萧淑妃达成妥协,决心一起对付媚娘,还想拉徐婕妤入伙,但徐姑娘本非争强之人,又用心研读《女则》,婉言拒绝。媚娘一笑而置之,把随驾出巡获得的各地贡物分送诸位嫔妃,甚至太子刘氏母子也各得一份礼物,此外还特意厚赏留京照顾李弘的乳母、宫女,赢得一片赞许——先前公主“遭人谋害”,所有人提心吊胆,哪知武昭仪不计前嫌,不但放心把儿子留在长安让大家照顾,归来还给予重赏,真是宽宏之人!有人好,就有人不好,于是萧淑妃自带儿女骄纵蛮横的往事又自然而然翻腾出来,被大伙闲言碎语了好一阵。

或许老天都在帮媚娘,近来她常感不适,又请太医诊治。蒋孝璋摸过她脉后满面喜色:“恭喜恭喜,昭仪有孕!伴驾出巡周游各州,一路劳顿经历水难,竟还能怀上龙种。卑职行医三十年,从未见过似昭仪这般强健之人,天赋异禀真真不凡!”

媚娘嫣然一笑——真是天赋异禀吗?吝啬的老天爷是不会平白无故赐予任何人异禀的,是苦难锻炼了她,强壮了她。

她从蒋孝璋的话中品出了阿谀的味道,见眼前这位宫廷医生一副恭顺虔诚之态,忙道:“蒋太医请起,本宫该多多酬谢您才对。”

蒋孝璋缓缓起身:“伺候昭仪是微臣之幸。”

“宫中医术高明者无过于你,听说连皇后也常找你诊病。”

“这……”蒋孝璋赧然一笑,“皇后哪是我们这等人所能攀结?再者她也并无大碍,只是时常心悸失眠,我不过应个景罢了。自不比对昭仪常常侍奉,用心颇多。”

“倒是这个理儿。本宫一直劳你调理,况且在万年宫时你有护驾之功,因而我和万岁待你自与别的医官不同。”

“为臣子者理当尽忠,那日之事万岁已有赏赐。”话说如此,但他眼中分明闪烁着渴求的目光。

“你现在还是八品司医吧?按理说凭你的才能和功劳,担任尚药奉御也不为过。”

蒋孝璋心头狂喜——尚药奉御共两人,是尚药局的长官,正五品之位,乃医官中地位最高者。从八品到五品一跃三级啊!

“可是……”媚娘话锋一转,“现今两奉御皆有人担当,还都是侍奉过先帝的老资格。您医术不比他们差,但资历不够深,越级提拔似乎不合规矩。”

蒋孝璋不免有些失望,却立刻笑盈盈道:“微臣尽心竭力,何敢多求?官大官小终究是伺候皇家嘛。”

媚娘顺坡下驴,又把话往回收:“承您这分忠心,凡事皆可变通嘛!本宫也可多为您美言,不过……”媚娘身子前倾,紧紧注视着他双眸,“要享非常之位,还需非常之功。”

“非常之功?”蒋孝璋咂摸着这意味深长的话,犹豫片刻,随即屈身拱手,“当今六宫孰逾昭仪?但有驱驰,微臣愿效绵薄之力。”

媚娘又笑了,她要的就是这话。她在宫中的势力宛如一张无形的网,已将皇后困住。不过她还不能仓促收网,皇后固然是瓮中之鳖,但真正强大的那个对手还远非她所能挑战。即便此刻把皇后擒住,没有长孙无忌批准,她也奈何不了人家。而一旦闹到与无忌公然对峙的地步,不单是她,连雉奴都不得不背水一战了。时机还没到,雉奴也没完全准备妥当,还是要先礼后兵,若能化干戈为玉帛,两全其美自是最好。

就再给长孙无忌最后一次机会吧……

二、初说国舅

长孙无忌并不知晓,他全力支持的王皇后已陷入天罗地网,迟早难逃厄运。不过现在他已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威信在动摇。

几轮拉锯战打下来,他虽未落下风,但心里很不痛快,柳奭不顾情义自谋退路,不仅失个帮手,也使声势受挫。而且事不凑巧,刚接任中书令的崔敦礼又病了,而且这一病就卧床不起,无形中又损一员大将,中书省的事只能暂由来济负责。百官的态度越来越模糊,太尉府原本宾客盈门,现在除了关系亲密者其他人很少登门了,似乎大家都在观望,准备见风使舵。

一向被百官众星捧月般恭维的长孙国舅感到一丝失落,但他固执的心却不曾动摇。傍晚之时他归至府中,独对孤灯不免懊恼——雉奴登基已有五年多,按理说我是应该交权了,但他处置之道还多有不足,未免把天下事看得太容易。昔日先帝奋命沙场于外,燮理阴阳于内,九死而得社稷。若非扫荡群小,威服四众,何以成就不世之业?雉奴性情本就失之于柔,今急于收权更不免为群小所误。一旦所用非人,非但有害社稷,亦对我关陇之士、大唐顶梁也有损伤。树不可无本,水不可无源,此乃承继先皇大是大非之事。不把这道理弄明白,终究不能让他自作主张……再者大权需老夫拱手相让,不该急于抢夺,我力挺你为太子、辅保你等龙位、帮你稳定大局、替你选好子嗣,为了替你除尽隐患甚至不惜背上杀害无辜之名。舅舅哪点儿对不起你?你这孩子怎就不明白舅舅的苦心,非要和我对着干呢?哪怕咱俩单独见一面,推心置腹把话说清楚,舅舅也能适当成全你。可你偏要硬来,这不是扫我面子吗?你这个皇位是我给你争来的,翅膀刚硬就忘了根基。别忘了舅舅我也是枪林剑雨里闯过来的,岂会怕你这小子?你越争,我越不给你!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