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唐朝从来不淡定1:建唐大业 > 第五十五章 女朋友帮忙搞破坏 亲兄弟迎战二可汗(第1页)

第五十五章 女朋友帮忙搞破坏 亲兄弟迎战二可汗(第1页)

反?开什么国际玩笑!

詹事主簿赵弘智首先跳出来表示反对,他认为,太子应当单骑进宫拜见皇上,表明自己没有谋反的意思才对。李建成本来就不是反动分子,更何况就算真的要反,实力也不够。所以,李建成就同意了赵弘智的建议,带领着属臣往仁智宫方向去了。走到距离仁智宫不远的地方,李建成让属下全部去“毛鸿宾馆”等着,自己带着十几个人轻身前往李渊住处。在路上,李建成已经动员好了全部精神和身体因素,准备上演一出催人泪下的情感大戏。

见到李渊,李建成扑腾一下跪倒在地,红脸、鼻涕、泪水、磕头,整个过程进行得非常完美。李渊气得说不出话来,坐在椅子(胡床)上抽搐,一声不吭。李建成见老爸没反应,于是磕头捣蒜,鼻涕眼泪不分彼此的喷薄而出,极度悲惨,几乎断气。李渊内心发狠,“建成已经三十五岁了,这是想要让他爹赶紧死啊!”

想到这里,再想想杨坚和杨广,李渊不禁心头一冷。但正在此时,李建成的表演也到了高潮,他已经趴在地上起不来了(未至六十里,悉留其官属于毛鸿宾堡,以十馀骑往见上,叩头谢罪,奋身自掷,几至于绝。)。

李渊和李建成性格差不多,前思后想了很长时间,李渊觉得李建成不能死。等到李建成把脑门儿磕成了烂梨,李渊才摆手,让人把他叉了下去。李建成被人抬着,边蜷缩着腿边哭,就像孩子失去了心爱的玩具,让人看了十分心疼。李建成的演出果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李渊不杀他。李渊只是让人把他扔在幕下,给他粗粮吃,让他听候发落。

第二天一早,李渊就召来李世民商量对策。

由于情况比较复杂,李渊不能判断出大臣中谁是李建成的党,谁是李世民的党,既然不决定杀死李建成,那么,铲除反兵这种事情,就只能用李世民了。睿智的李世民加上天宫一样的天策府,让秦王的反扑做得天衣无缝。天策府认为,就此,可以让李建成去见阎王了。可是,他们忽略了一点。

女朋友的力量。

李世民干掉李建成属下杨文干等人之后,牵扯到了很多人的利益。这些人遍布李渊周围,李元吉以及李渊的一大堆女朋友都是李建成的利益相关体。两个亲儿子,一帮老婆,他们都是太子的人。他们的对立方是李世民,虽然他很能干,但毕竟只有一个人。李渊对李建成的态度摇摆不定,废了李建成,立李世民,还是让李建成继续当他的太子?李渊很犹豫。李世民的党羽众多,即便是经过删减,那些心向李世民的大臣也还是多如牛毛。

怎么办?

此时,封德彝站了出来。

他的意思,太子不能换。于是,反复陈词,固陈利弊,详细内容不详,反正他的一通言论终于让李渊打消了易储的念头。这件事,李世民根本不知道,也想不到。因为封德彝此前一直给李世民出主意、想办法,在打倒太子党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这家伙竟然偷偷给李渊说让李建成继续当太子。好在封德彝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给李世民出主意的事儿,李建成也不知道。

下了决定之后,李渊让李建成回京师职守,继续当他的太子爷。在开会的时候,李世民快崩溃了。出乎他的意料,李渊只是批评了李建成小心眼儿,以兄弟不和的罪名责怪了一下李建成和他。按照李渊的解释,兄弟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变成了这样一种情景:哥哥弟弟坡前坐,地上卧着一只鹅,哥哥说鹅是白的,弟弟说鹅是黄的,后来谁都不服谁,打起来了。于是老爸出来调停,说都怪这只鹅不好,你们哥俩才打起来的。于是,老爸就把鹅给杀了炖汤给哥俩喝。

这就是李渊的手段,表面奏效,实际上却起不了丝毫的作用。

当初洛阳平下来的时候,有个叫杜淹的人很受大家关注。

这个人是杜如晦的叔叔,一肚子的计谋。可是令杜淹郁闷的是,唐廷好像对自己这样的才子不太重视,等了好久都没有给自己安排工作。郁闷的杜淹不等不靠,他向李建成递交了求职简历。其实,李建成压根不用看杜淹同志的简历,单从杜淹同志的经历来看,绝对满足凤姐的征婚要求。至于李世民一开始为啥没找到他,我也不知道。

杜淹在隋文帝时期隐居太白山,后来出来做官,越做越大,到最后,一口气做到了皇帝助理的位置上。杜淹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同时,阴谋诡计智慧厚黑,心眼包子加官场混沌,亦是天下无敌。这种人出主意行,坏事儿也行。由于太过利益,所以他在未来跟长孙无忌等人也有不和。不过这还都是未来的事,眼前,杜淹还没有工作。

失落的杜淹等待李建成的答复,等了那么两天,答复来了。但答复信不是东宫人送来的,而是秦王的人送来的。原来,是房玄龄向李世民提出建议,说无论您想什么样的办法,必须要把杜淹拉拢进天策府才行。房玄龄知道,可怕的杜淹如果出任李建成的幕府,他那脑门儿要想起诡计来,神仙都能被他整死。知道了这些,忽略掉了杜淹的李世民迅速行动,将其拉拢进来。就这样,天底下有最阴险招数的杜淹同志成了秦王的人。

大家知道是谁把杜淹给李建成投简历这事儿捅给房玄龄的么?

仨字儿,封德彝。

不要惊叹,事情就是这么的扯淡。这几件事情,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脑门儿锃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些人立足社会的基本原理。但是,脑门儿锃亮并不代表可以如鱼得水,实际上,之前列举的那些锃亮兄,没几个有好下场的。封德彝左右摇摆,还能立于不败之地,只能说明他比一般的能人还要能。

如果你不能确信你比能人还要能,就不要逞能,因为就算你和封德彝一样能,到最后还得落个他那样的下场。

李渊成功地把一场事变处理成了兄弟内斗,又把主要责任推给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手下身上。由于杜淹同志为李世民出主意出得比较生猛,所以他被李渊清理出了长安,流放到了四川的巂州(越西)。这下好了,出鬼点子的人都走了,日子似乎又平静了下来。李建成、李世民,还有李元吉,表面上又是一团和气。不过,李渊不傻,他知道制衡权力必须靠他这个皇上。这种制衡不是靠同睡一张床,同看满天星,一起喝个小酒,听个小曲儿,一起赛个马,射个箭就能解决的,必须要实打实地剥夺一方的实力。

武德七年七月,秋天。

突厥觉得等到了时机。

死缠烂打,以追不上就每天发二百五十条求爱短信的态度对中原进行抢掠的突厥抽风了(句式较长,不喜跳过)。颉利的心很大,他不满足于小打小闹小偷小抢,他喜欢带着十几万的大军,来个爽得冒火的抢劫。由于突厥人不习惯住中原的房屋,抢到一座城池之后,他们就把城里面的人和财宝全部搜刮干净,一把火把城池给烧了,再跑回草原。这些个月,突厥越发猖狂,大军一下逼近了长安。一日,颉利教育部下说,这次夺下长安,咱就把城里的亭台楼阁全拆了,搭上帐篷!

众人高呼:好腻昔日那!(据说是突厥语)

李渊头疼,很头疼。在当太原留守的时候,他曾经很从容地对别人说:“突厥人就仗着马和箭,抢钱抢人而已,真让他们攻城,白费劲。”现在不一样了,就算不攻城,颉利也实在不好对付,北面屏障太少,他们如果抢到了长安,都城该怎么办?

有个大臣提出了创造性建议,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该大臣闲的,没事儿找抽。他说:“突厥之所以屡次侵犯我朝,乃是因为我们的子女、财帛都在长安。如果我们把长安烧了,迁都别处,突厥自然就不会再侵犯我们了!”

该观点思想新颖,内容丰满,我不肯对这位颇有战略眼光的大臣妄加评论。但是,后来站出来表示支持的几个人,虽然不表明态度,但实际上也是支持迁都的。

首先蹦出来的是李建成同志,他一直跟突厥打交道。他说,突厥以前是小打小闹,其实际力量远比十几万大军还要多。如果大唐真跟他们打,非要再死上一半人口不可。说完,第二个就蹦出来了,此人李元吉。他说,我认为吧,突厥来抢,气势汹汹,我们带着财宝跑,他们就啥都抢不到了。第三个跳出来表示支持的人,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让人心疼的人,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觉得该说话了,还是真有迁都的想法,反正他站出来一说,就让人很头疼。

好吧,他叫裴寂。

如果您没记错的话,裴寂同志前五十年干过的事儿就有两个不是: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但即便如此,李渊还是非常喜欢他这个人。此外,还有许多太子党赞成迁都。迁都就迁都吧,反正跟突厥打特别费事儿。

李世民自然是这一建议的反对者,他在等。等到最后,没人反对。迁都快成定局了,李渊要下令了。李世民不能再等了,他只能自己站出来对老爹说:“陛下圣武龙兴,精兵百万,征战四方,所向披靡。怎么能因为戎狄扰边就迁都焚城,让四海蒙羞,后世耻笑!当年汉廷就霍去病一人,就有荡平匈奴之气概。更何况我朝兴盛,倘若多给些时间,定能拿着颉利的头送到陛下面前。到时候不见效,迁都也不晚。”

“秦王厉害啊,这还不跟樊哙想用十万人就把匈奴扫干净差不多吗?”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