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大清风云3:康熙大帝 > 第一章 康熙来了(第1页)

第一章 康熙来了(第1页)

康熙十六岁,亲政不满两年,用现在的话说还是一个花季少年。但是这个花季少年绝对没有心思去谈情说爱,卿卿我我,他的面前是一头巨大的老虎,他必须打掉这个老虎。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大清江山,或者是为祖母,他都不能逃避,他唯一的选择就是打掉这个老虎。

康熙降临

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清圣祖康熙降临人世。

康熙原名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的第三个儿子。康熙是满汉混血儿,他的母亲佟佳氏的祖先本是汉人。佟佳氏的父亲是固山额真佟图赖,先祖本是汉人,以经商为业。古代经商不像现在,可以注册一个公司,在一个固定的地点经营。古代经商总是要迁徙,全国各地奔走,佟家人就这样全国各地跑,最后在抚顺落脚。

我们知道抚顺是火线区,当时大明和后金这两家“公司”都在争夺抚顺。据说,佟氏的叔祖父养性倾向于后金这家后起之秀,暗中与努尔哈赤勾结,被明朝发现了,将他逮捕入狱。进了监狱后,养性玩起了真人版的越狱游戏。还真的越狱成功,之后投奔后金,得到努尔哈赤的赏识。

努尔哈赤对于投降的人从来都是欢迎的,为了表彰养性弃暗投明,努尔哈赤将宗女嫁给他。这样一来,养性就变成了努尔哈赤的亲戚,身价倍增。不久,养性的哥哥养真,也就是佟氏的祖父领着全族人投奔后金。

在皇太极时代,养性被提拔为汉人的昂邦章京,相当于明朝的总兵。也就是说,养性是汉人军队的总司令,这个总司令比后来的总司令权力还大,他不仅拥有军队的最高指挥权,还有汉人的行政管理权。

崇德七年(1642年),皇太极设立汉人八旗的时候,佟氏的父亲佟图赖升任正黄旗固山额真,相当于正黄旗的老总。清军入主中原时,佟图赖立功不小,所以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加封为太子太保。官位的显赫,让佟家跟皇室的关系更加密切。佟图赖因此有机会将女儿嫁给顺治,佟佳氏嫁给顺治后,十五岁生下玄烨。虽然佟佳氏很少得到顺治的爱情滋润,但玄烨继承大统后,佟佳氏被尊为皇太后,也算是一个有福气的女人。

康熙也是个孝子,他当皇帝后,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将舅舅佟国纲率领的汉军提升为满洲镶黄旗。

所以说,康熙是一个标准的混血儿,混血儿的智商一般都比较高。

康熙的出身非常好,但他的生活也不完全是幸福的,首先他缺少母爱。根据清朝皇家规矩,皇子生下来后,生母不需过问,一律交给特定的保姆抚养,事实上很多朝代都有这种规定。这个规定虽然无情,但它真正的目的当然不是反对天伦之情,而是为了防患未然,以防后宫干政。事实上,康熙缺失的不仅是母爱,父爱也是少得可怜。顺治是个对家庭很不上心的人,不管是对妃嫔,还是对孩子,他都表现得非常冷淡。

康熙出生后就远离了生母,每隔几月母子才能见一次面。而且见面之后,约束很多,活生生就像探访监狱里的犯人,母亲不能跟子女过于亲密,孩子长大后,母亲不能跟孩子说太多的话。

清初流行天花,顺治就是因此而死。在康熙两岁的时候,为了躲避天花,乳母带他离开紫禁城,住在北京西郊的一个寺庙里。不过,康熙还是没有逃脱天花的侵袭,最终也感染了天花。幸运的是,康熙没有死,只是在脸上留下了麻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康熙后来当上皇帝还得感谢这次天花。

康熙晚年回顾幼时经历时曾说:“朕幼年时,为了避痘,跟着保姆离开紫禁城,没有在父母膝下享有一天的天伦之乐,现在想来深感遗憾。”

从感情上来说,乳母跟皇子之间的关系比生母更密切。乳母不光抚养皇子,还负有教育皇子的重任。所以在清朝皇室中,乳母的地位是很高的。如果皇子登上帝位,一般会加封乳母,不少乳母的家族就是因此而大富大贵,比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家族就是这么起来的。

康熙的乳母孙氏是正白旗汉军一个下级军官曹玺的妻子,康熙即位后,封曹玺为江宁织造,孙氏为一品诰命夫人。曹玺死后,长子曹寅接替江宁织造的职位。康熙南巡的时候就是住在曹寅家里,有传言说江宁织造其实是大内密探,负责为康熙搜罗江南美女,同时收集地方的信息。

晨钟暮鼓——康熙的读书生涯

离开乳母后,康熙主要是跟太监们玩耍,太监们既是他的仆人,又是他的玩伴。这时候,负责康熙教育责任的主要是祖母孝庄太皇太后。

孝庄自感在顺治身上的教育失败,所以对孙子们要求非常严格。康熙刚刚能够走路说话时,孝庄就着意按照帝王的标准训练他,饮食、言行、举止都有严格的要求。在康熙五岁的时候,孝庄让亲信侍女苏麻喇姑教他学习满语。

苏麻喇姑心灵手巧,知书达理,做事很有分寸。尽管是一个女人,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根据史料记载,苏麻喇姑要求非常严格,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康熙识字书写。所以,在现代影视作品中,苏麻喇姑居然和康熙玩起了恋爱游戏,这当然不太可能,苏麻喇姑至少比康熙大四十多岁。

八岁那年,康熙当上皇帝。孝庄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辅政,呕心沥血地把康熙教育成一个好皇帝。康熙十岁的时候,生母逝世,孝庄将康熙收养在慈宁宫,耳提面命,朝夕教诲。康熙后来回忆说,如果没有老祖母的教诲,断不至于有自己的今天。可见,孝庄对康熙的影响。

清初,对皇帝的要求非常严格。大家很明白,只有把皇子们培养成贤明能干的人才,才能治理好国家。所以,从幼年开始,皇子们就必须用功读书,锻炼身体,努力朝文武双全的方向发展。到了五岁,皇子们必须去上书房读书,由宫中专门聘请的师傅教授学问。这些师傅在皇帝的授意下,自然是秉着严师出高徒的宗旨,努力教出优秀学生。

一旦在钦天监上学后,皇子们必须按时上学,绝对不可以迟到旷课,否则会受到惩罚。在紫禁城的神武门上设有更鼓,五鼓打更的时候,皇子们就必须赶到上书房。这时候,天色微明,大家都在睡觉,即便是皇宫中,也只有少数供役的人在忙碌。皇子们就在太监的引领和敦促下,进入上书房,老师们早已等在那里正襟危坐。

老师教他们读书、写字、背诗文。到了中午,侍卫们给皇子送来午餐,吃完之后,继续学习。下午时候,侍卫会送来点心,吃完之后练习骑射,到了薄暮的时候,一天才算结束。可以说,这种学习强度不比现在的高考生小,做皇子也不容易。

在众多皇子中,康熙不论读书还是骑射都是非常认真努力的。根据史书的记载,康熙每天读的书,一定要背下来,从来不肯欺骗自己,凡事都非常认真,巨细无遗。如果碰到不懂的地方,康熙一定请教老师或者同学,直到自己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绝不蒙混过关。《清实录》记载,康熙五岁后,好学不倦,经常通宵达旦读书,对于帝王之道、圣贤心学和六经要旨等等,无不融会贯通,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在骑射方面也是这样,康熙曾经跟一个叫墨尔根的侍卫学习骑马射箭。康熙回忆说,墨尔根要求非常严格,只要有任何小的姿势或者方法不对,他就立刻指出来,一丝不苟。墨尔根认真负责的态度给康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让康熙学得一身精湛的骑术,更让他从这种训练中感受到了治国之道。

少年天子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这一天对大清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大清的CEO顺治帝因为染上天花,在养心殿驾崩。

第二天,北京实行全城戒严,文武百官全部待在紫禁城里听候命令。大家的心情都非常忐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高层的安排总是神秘的,在事情没有公布之前是绝对不会让外界知道的。

一切都充满了悬念,谁将继承大统成为大家心里最好奇的问题。

初九,大家心中的谜底终于解开。三皇子玄烨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他身穿孝服在父亲灵前宣读告文,玄烨一出场,大家心里就有底了。行过三跪九叩之礼后,玄烨换上礼服,前往慈宁宫问安。

一切该走的程序都走过后,玄烨来到太和殿,宣布登上皇帝宝座。大家紧张的心情终于平复了下来,只见坐在龙椅上的玄烨宣读贺表,宣布天下大赦,并于第二年定为康熙元年。说到这里,得解释一下,新皇登基,只要不是通过谋反改朝换代,出于尊重先皇的原因,一定要第二年才能改元。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宋太宗赵光义,在宋太祖死后不久就改元太平兴国,正因为过于仓促,显得急不可耐,所以大家都怀疑他弑兄篡位。

玄烨当上皇帝,很多人没有料到,因为玄烨是庶出,而且脸上有星星点点的麻子,不太雅观。

顺治生前,跟他老爸一样,没有考虑继承人的问题。顺治最爱的女人是董鄂妃,原本想册立董鄂妃的儿子为太子,可惜这孩子死得太早。从此之后,顺治再也没有提及接班人的事情。

直到临死前,他才考虑这个问题,不过他并没有要把皇位传给玄烨的意思。临终前,顺治想把皇位传给堂兄弟,这个想法在汉族看来有点奇怪,但是在满族并不奇怪。满族最开始实行的是军事民主制,努尔哈赤创立了和硕额真制度,这个制度其实就是削弱君权。而且中国自古就有“国赖长君”的说法,顺治的孩子们都太小,如果立小皇帝的话,他也担心多尔衮擅权的事情重演。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