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晚清最后十八年2: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 > 第十七章 四千发炮弹攻不下使馆 荣禄的秘密(第1页)

第十七章 四千发炮弹攻不下使馆 荣禄的秘密(第1页)

李秉衡组建通州防线

自从1897年因为义和拳的问题在山东巡抚的职位上被撤职之后,李秉衡休养了一阵,于1900年复出,被朝廷启用为“巡阅长江水师”。这不是职,而是差,是朝廷对军队开展的巡视工作。李秉衡也就成了传说中的“钦差大人”,虽然无职,但他是代表皇帝的,在级别上比总督巡抚还要高。

作为由曾国藩的湘军水师改制而来的长江水师,慈禧和朝廷一直是比较忌讳的,放心不下啊。而作为曾经的帝党新锐,李秉衡跟李鸿章是死对头(甲午战争中没少给李鸿章苦头吃)。李鸿章说到底也是出身于湘军系,自然跟长江水师的关系也比较密切,虽然后来李鸿章自己有了北洋舰队,但对长江水师还是一直“关照有加”。事实上如果不是李鸿章等人一直力保,这支前湘军队伍慈禧早就给裁撤了。那么,现在派出死对头李秉衡去巡阅,实在是太合适不过的人选,巡阅的范围,正是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地盘。

李秉衡果然很猛,他巡阅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长江水师的最高直接领导——提督黄少春给弹劾了。应该说钦差大人弹劾一个提督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的,问题就出在黄少春是刘坤一的心腹,李秉衡在刘坤一的地盘上办差,竟然一上门就给了总督大人一个“重礼”,这是过去少有的。在刘坤一的力保之下,黄少春最终涉险过关,不过,李秉衡在两江就显得比较扎眼了。

6月中旬,刘坤一和张之洞开始运作“东南互保”,这是东南区的一件大事,出不得半点差错,而有李秉衡这尊明显不合作的“大神”在东南区,大家更觉得扎眼。于是乎,李秉衡是非走不可了——也就是说,李秉衡是慈禧派下来巡阅水师的,但刘坤一和张之洞要把他给“送”回去。

也正因他是慈禧派下来的,赶是不能赶的,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巧送”。

刘坤一拜会李秉衡,小心翼翼地问:“李大人您辛苦了。现在中外开衅,我们都要响应号召派军北上,大人您是名臣(注意这句话),建功立业非大人莫属,我们愿意提供一支队伍,大人您能否先期带队北上,去解朝廷之危?”

李秉衡被说得动心了。

李秉衡何尝不知道刘坤一和张之洞他们的小九九,如果在平时,他是绝对不会“上当”的。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是曾经的帝党新锐,而现在帝党势力已经烟消云散,除了康有为一伙在海外闹的“保皇派”,基本只剩下他这个光杆司令,没人再去抱光绪的大腿。李秉衡更加不会去,他现在只想恢复他的“官声”,为自己出一口气,他是因为义和拳问题被撤职的,这是他“一生为官的痛处”,而现在,绕了一圈,朝廷解决这个问题不还是离不开他李秉衡么?所以李秉衡早就想带兵北上了,但是他无职无兵,不料刘坤一自己送上门来“借兵”,真是何乐而不为也!

7月26日,李秉衡带领刘坤一“借”他的500兵士抵京,此时正是八国联军已经攻下天津城,在天津休整准备攻向北京期间。北京城里早已经是人心惶惶,风声鹤唳,王公大臣想到自己的豪宅马车马上就要毁于战火,十分焦急,听说李秉衡大人带队前来“护都救驾”,大家似乎都发现了救星,他们对李秉衡夹道欢迎,把最多的赞美、最盛情的款待都给了李秉衡,并称李秉衡将是前无古人的大英雄!

而沉浸在“英雄”之名中的李秉衡也飘飘然了,他向慈禧上奏:当前之计,我方战事不利,但朝廷应该先杀人立威(“不诛一二统兵大臣,不足振我国之势,而外人决不能除”)。

对于慈禧来说,她现在是能抓住一个算一个,别说李秉衡还带了500人来,就是他赤手空拳来,她也是蛮开心的,因为她好久没见到新面孔了。她立即令李秉衡帮办武卫军军务,作为荣禄的副手总揽保卫京城事宜。她也认为必须给这位生猛的大臣壮壮势,拿几个人头来祭旗,于是她记住了李秉衡的这句话,越是在危急时刻,越是要狠,不要怕杀人。

对于要杀之人,李秉衡没有点名,但慈禧和他都清楚谁是最合适的人选。慈禧想起了御前会议上那些令她讨厌的大臣,对,就是他们了。而太常寺卿袁昶和礼部侍郎许景澄跟东南督抚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都是张之洞的门生,长期以来也是张之洞在朝廷的坐探),首先拿他们开刀吧。东南区的督抚不派兵,就杀他们在朝廷的亲信,让他们也尝尝敲山震虎的滋味,而杀这两个人相信李秉衡也是会比较满意的。

7月29日,在李秉衡抵京后第三天,袁昶、许景澄首先被正法,8月11日,兵部汉尚书徐用仪、内阁学士联元、户部满尚书立山也被处斩。这五位朝廷高官是历史上继“戊戌六君子”之后的“庚子五大臣”,他们死于“反战”——表面上死于“反战”。

李秉衡就这样以官场同僚的鲜血给自己壮了“势”,也达到了出气的目的,让他在感觉上更加像一位“英雄”了——李大人啊,人我也给你杀了,接下来就看你的了,你不要让我失望啊。

8月5日,北仓和杨村防线吃紧,李秉衡将前往坐镇指挥通州防线,这是京津间的第三道防线,也是北京城墙之前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通州失守,八国联军便可以沿平坦的京通大道一直抵达朝阳门,为了多要些兵,李秉衡找到了荣禄。

荣禄明确地拒绝了李秉衡:我哪有兵,连保护北京都不够!李秉衡又要求荣禄给他一些枪炮子弹,荣禄干脆利落地表示:没有。

作为私下里的“反战派”,荣禄对李秉衡有说不出的厌恶,其实厌恶归厌恶,荣禄更加清楚慈禧现在“宠”着李秉衡,但对他也只是抱着用一用的态度,聊胜于无嘛,其实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心里有了这个底,荣禄大人连装也懒得装了,他收起以往那份高深莫测却很少得罪人的面孔,直接浇了李秉衡一头的冷水。

李秉衡只好带着他的500“亲兵”悲壮地走向战场,他立下了“宁为国而捐躯,勿临死而缩手”的重誓。而等到了通州,李秉衡这才发现,自己把一切想得太理想化了。朝廷原本为组建通州防线理论上召集了1。5万名守军,不过他们都是“理论上”的,都还只存在于给慈禧的奏报中,这些军队大部分是各地派来的“北上之师”,其中连袁世凯派来的那3000人也算上了。他们原本就是消极怠战的,现在听说是李大人亲自上前线,就更加磨蹭观望了——怕惹恼了他被一道奏折给参了嘛。

8月7日,李秉衡在前线召开军事会议,而这些“北上”的将领没有一个按时到达!

而前线士兵的士气却是如此之低迷,当李秉衡前去视察时,他们一个个无精打采、爱理不理,原因是他们已经很久没有领到饷银了,连吃饭都是问题,这仗怎么打?

“朝廷不是已经拨付饷银了吗?”李秉衡表示很愤怒。

这答案自然是不需要明说的,它们被各级军官截留了,其实这里面的秘密谁都明白,但李大人似乎就是迟迟不想面对,他也想管一管,不过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八国联军逼近通州,为了解决士兵的粮草问题,李秉衡只好先从百姓人家中购买点粮食,却发现通州附近所有的村镇早就被从北仓、杨村来的溃军抢光!

8月8日,李秉衡率军抵达通州与杨村之间的河西务,然后从河西务节节败退至通州马头、张家湾。8月11日晨,八国联军攻向通州,在李秉衡大喊“不要跑,为国效命”的呼声中,已经逃得差不多的士兵一哄而散、四处逃命。日军工兵用炸药炸开了通州城门,八国联军呼啸而入。

已经成为光杆司令的李秉衡绝望了,他是无法逃跑的,他就是来守通州的,并且还在出行前立下了誓言。绝望的李秉衡留下一份给慈禧的遗折,将各军指挥不力、步调不一、闻战即逃的情况报告给了慈禧——“就连日目击情形,军队数万充塞途道,闻敌则溃,实未一战,所过村镇则焚掠一空,以致臣军采买无物,人马饥困,无以为立足之地”,然后服毒自杀。

此时的李秉衡一定明白了那么多王公大臣一遍遍呼唤他为“英雄”,却谁也不愿意来前线当“英雄”的原因。当李秉衡在通州战事不利的消息传到北京城时,大伙迅速忘记了李秉衡这个人,新的“救星”是李鸿章李大人,大家再次盼星星盼月亮,只盼着议和大臣李大人能够早点到北京!

平时的李秉衡不贪财、不受贿、体恤百姓,很亲民,一身正气,表面看来,他是传统意义上的“清官”与“好官”。然而事情并没有如此简单,这个人在甲午战争中与李鸿章作对的情况我们熟悉了,他“不屑与之为伍”,厌恶李鸿章的“唯利是图”与“卖国”,看不惯李鸿章等人做官做到没有一点“读书人的操守”。但李秉衡并不知道,在李鸿章那边,他也是受到极端厌恶的。李鸿章等人并非不想“求名”,他们早期也是求名的,只不过在“经世致用”的过程中,他们早就幡然醒悟了,他们知道一味“求名”是虚幻的,“求实”才能名利双收。李秉衡大人豪情壮志,但他那500“亲兵”,还不是刘坤一借给他的么?

李秉衡就是那种有点理想化的官僚,他们宁愿关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守着那份能够感动自己的情怀,拒绝接受外面的事物,也没有能力正视现实,在官场孑然孤立。他们厌恶“求利型”官员的“流氓手段”,办事不讲程序,却不知道他们自己办起事来时,往往比其他官员更加不注重程序,一意孤行,因为很奇怪,朝廷中的“名”也是要以破坏程序为代价来获得的。他们为自己的“名”不惜拿一切去赌,国家、百姓、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成为代价,连他们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成为代价,他们经常发表一点名言,受人追捧,但他们所追求的“名”,与权臣死保权力、贪官猛捞银子,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因为这样的“名”或许有益于自己,却未必有益于百姓。他们的做事方式或许是他们自己认为最好的,却不一定是最有利大局的——而这一点他们是不在乎的,他们沉浸在自我的悲壮里,来造成一种最不负责任的后果,包括害了他们自己。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