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诺曼风云:从蛮族到王族的三个世纪 > 第十一章 博希蒙德一世(第1页)

第十一章 博希蒙德一世(第1页)

吉斯卡尔死后留下了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尚未解决:谁能继承他的遗产?尽管他有过两次婚姻,育有十多个孩子,但最有能力的儿子却是私生子。

这个男孩出生于公元1058年之前的某一天,教名为“马克”。距他出生几天前的晚上,吉斯卡尔在宴会上听到了关于传奇巨人布厄蒙德斯·吉加斯(BuamundasGigas)的故事,当他看见这个孩子的巨大体格后,就给他起了昵称“博希蒙德”,无意中创造了中世纪家喻户晓的名字。

人们对博希蒙德的早年生活几乎一无所知。不过他显然接受过学校教育,因为他具备读写拉丁文的能力,懂一点希腊文,可能还会一点阿拉伯文。在他很小的时候(可能是4岁那年),吉斯卡尔出于政治原因抛弃了博希蒙德的母亲。尽管博希蒙德成为私生子,丧失了继承权,但他并没有太多不愉快的感觉。他被继母抚养长大,刚刚适龄便在吉斯卡尔的军中获得了重要的职位。尽管存在现实政治需求的因素,但他能拥有如此的地位或许是因为无人怀疑他的父亲是谁。博希蒙德从头到脚看起来都像奥特维尔家族成员。他肩膀宽阔,胸膛厚实,继承了维京祖先的金发,身材高大,具备领袖的气质。就连父亲的焦虑和鲁莽也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如一位同时代人士所说,“他总是在探索不可能”。

公元1081年,吉斯卡尔决定进攻拜占庭帝国,博希蒙德得到了探险的机会。27岁的博希蒙德奉命率领先头部队出发,将达尔马提亚(Dalmatia)30乡村地区变成一片废墟,攻占港口城市发罗拉(Valona)作为桥头堡,围攻科孚岛。唯一真正的抵抗来自科孚,当地守军公开嘲笑博希蒙德人少势微。但当他们看到吉斯卡尔的主力舰队后,当即落荒而逃。

然而,军事行动就此溃散。据我们所知,吉斯卡尔计划让博希蒙德登上君士坦丁堡的皇位,向东方为自己的帝国开疆拓土,但败给了拜占庭皇帝阿历克塞的智谋。随着阿历克塞的黄金诱惑之计迫使吉斯卡尔返回意大利,博希蒙德奉命保卫希腊和马其顿,但也得到告诫,不得冒险与阿历克塞作战。博希蒙德随后的失败不在于缺乏勇气,只是阿历克塞太过于老道、诡计多端。

博希蒙德进军希腊北部,开始有计划地铲除拜占庭的堡垒,但阿历克塞突然出现。就在两军准备交战时,阿历克塞派出载满利刃的轻型双轮战车,冲击诺曼部队防线。这个战术本该重创诺曼主力军,但博希蒙德事先得到提醒,就等着他这招。随着战车逼近,诺曼人打开了防线的缺口让他们穿过去,没有造成任何伤害。然后诺曼人发起进攻,迅速击溃了训练不善的拜占庭新兵。

阿历克塞在巴尔干半岛城市奥赫里德(Ohrid)31重新部署,数月后再次作战。这一次他命令部队在战斗开始前一天的晚上设下埋伏,从战场中央分散铺上钉子,希望在诺曼骑兵冲锋时将其绊倒。但博希蒙德再次事先得到提醒,他命令中军留守后方,而出击的侧翼部队击垮了敌军。拜占庭部队几乎当即崩溃,博希蒙德一路追杀阿历克塞至巴尔干山脉,攻占了他之前的避难城市奥赫里德。

尽管博希蒙德屡战屡胜,冬季的来临却不利于士气。诺曼人粮草短缺、资金不足,军队已有数月不发军饷。有人开始质疑他们在这个不适合居住的陌生地方做什么。一年前君士坦丁堡看起来那么近,如今又显得遥不可及。那年春天,阿历克塞第三次发起进攻。彼时诺曼人正占领着古希腊城市拉里萨(Larissa)——阿喀琉斯的出生地——而拜占庭部队又一次出现,并向其逼近。博希蒙德迅速发起进攻,追杀溃逃的拜占庭部队数英里。然而,阿历克塞不在其中;他正率领主力大军进入诺曼军营,抢走了他们积累四年的战利品。

博希蒙德还以为自己又一次获胜了。军营遇袭的消息传来时,他正在河边放松,悠闲地吃着葡萄,讥讽着拜占庭的怯懦。听到消息后博希蒙德率领骑兵迅速赶回,但为时已晚。他设法击退了一拨过于贪婪的拜占庭人,但不得不率军撤退、整编散兵游勇。他放弃了那年占领的所有领土,它们全部落入阿历克塞的手中。

阿历克塞意识到形势正朝着对他有利的方向发展,并开始秘密地与博希蒙德的手下军官谈判。他知道博希蒙德最近遭遇物资损失,无法发放军饷,于是聪明地建议他们要求全额支付军饷。他还进一步用拜占庭军中高位诱惑他们(并加上大量厚礼);如果他们看重荣誉,无法接受,他也保证让他们安全回家。

毫无疑问,一些军官仍然对博希蒙德忠心耿耿,但要求发薪的人数量之多,足以迫使他返回意大利筹款。博希蒙德一离开,军中仅存的士气也彻底瓦解,手下军官叛变,转投阿历克塞,只有一人例外。博希蒙德在达尔马提亚海港登船时得到了叛变的消息。他输掉了战争。不是虽败犹荣,而是千刀万剐之痛。或许不想在情绪冷静下来之前面对父亲,博希蒙德在达尔马提亚海岸度过了冬天,等到第二年春天才返回意大利。

幸运的是,吉斯卡尔并没有感到特别沮丧。他忙于镇压意大利各地叛乱,但手段极其残忍,如果有谁还想再次煽风点火,就得比阿历克塞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如今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发起远征。公元1084年10月,吉斯卡尔带着四个成年的儿子再次出征。他们被威尼斯海军阻截、驱散,但就在最快的战船提前出发,前往威尼斯汇报胜果时,诺曼人已经重整旗鼓,击败了威尼斯海军。

当下时节已晚,不适合发动更多的军事行动,因此他们留在科孚过冬。停留期间博希蒙德发起高烧,经父亲许可返回意大利养病。他不在期间,吉斯卡尔也发起高烧,经过数月的挣扎后最终去世。

博希蒙德自然是吉斯卡尔的继位人选。他久经沙场,领导能力强,雄心壮志,而他真正的对手只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罗杰·博尔萨32。博尔萨年仅13岁,已经显露出易紧张和能力欠缺,这也成为他后来的特质。但或许是命运安排,罗杰·博尔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他的母亲——陪伴吉斯卡尔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刻,而博希蒙德远在意大利。她说服了聚集一堂的诺曼官员,使众人相信她的儿子才是合法继承吉斯卡尔领土和头衔的唯一人选。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博希蒙德的叔父“西西里的罗杰”(RogerofSicily)也支持这一点,成为她强大的盟友。对于西西里的罗杰而言,无论谁继承大业,名义上地位都将在他之上,因此他当然希望在位者是一个可以操纵的人。仍在意大利养病的博希蒙德第二次被剥夺了继承权。

罗杰·博尔萨和其母聪明地赢得了政变,但如果他们以为问题已经解决,那就说明他们还不太了解博希蒙德。博希蒙德怒火中烧,随着叔父返回西西里后,马上起兵叛变。罗杰·博尔萨试图收买这位同父异母的哥哥,打算把阿普利亚南部最好的地区赐给他,但此举只会鼓励博希蒙德谋取更多土地。他跨过边界,进入卡拉布里亚,说服他弟弟手下最有权势的封臣改旗易帜,归顺自己。叛乱逐渐蔓延至卡拉布里亚各地,此时罗杰·博尔萨急切地向叔父求救。老罗杰的回应是维持现状,并迫使博希蒙德同意停战,实质上允许他继续保有已经占领的土地。这种不稳定的和平局势持续了三年后,罗杰·博尔萨也身患重病,严重发烧。博希蒙德就当弟弟已经去世了,迅速控制了他的财产,声称要“保护侄儿们的利益”。

罗杰叔父不得不再次从西西里越洋来到意大利,阻止博希蒙德夺取更多罗杰·博尔萨的土地。这一模式持续了数年,其间博希蒙德试图逐步蚕食博尔萨的领土,但又不致频繁地引起叔父的注意。

内战由此引发并逐渐激化,西西里的罗杰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每次他出面干预,弱小的侄儿都会做出更大让步。不难理解,家族关系也由此变得紧张。

公元1096年夏天,阿马尔菲(Amalfi)起兵反对博尔萨。罗杰叔父召见备受挫折的博希蒙德,加入平叛行动,以显示家族团结。经过9年毫无成果的内战,沮丧的博希蒙德深知叔父绝不会允许他掌握重要权力。他本已打算听天由命,但新的良机不请自来。一年前,教皇乌尔班二世大声疾呼,招募“十字军”去收复圣地,狂热的骑士纷纷响应,涌入意大利南部,寻找出海航道。起初参与其中的大多是意大利人,博希蒙德认为他们只是一时狂热,并不放在心上。但后来他坐在阿马尔菲的城墙下,看到更多的法国骑士也纷纷前来,才意识到这场运动早已超出一国范围。

在意大利,他不过是一个自命不凡的新贵,永远被叔父压制着,不过如今父亲旧日的梦想正在向东方招手。如果不能在西方获得应有的头衔,他可以在黎凡特开辟自己的王国,而十字军东征就是完美的掩饰。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公开宣布自己的意图,而他的做法气派十足。一次围攻时他召集了大批人马,突然立誓解放耶路撒冷,号召所有善良的基督徒加入他的行列。随后他脱下了深红色的斗篷并撕开,然后做成十字形图案,赐予他的封臣和最先归顺的人。多数人当场热切地加入。博希蒙德不仅拥有了配得上个人地位的庞大部队,同时夺走了两位罗杰的部队。恼怒的亲戚别无选择,只得放弃围攻。

人们通常认为十字军是一支军队或同一拨军队,于某个特定年份发起东征。然而,十字军东征更像是长期持续的运动;与其说他们是军队,倒不如说是一群武装起来的人,历经兴衰起伏,走向东方。他们没有选择一条明确的路线,也没有一个公认的领袖,只是一群达成模糊协议的王公,聚集在君士坦丁堡。

缺乏一个统领全军的领袖,意味着争吵不休、组织混乱,但博希蒙德准确地从中看到了黄金机会。在所有王公之中,他经验最为丰富,野心最大。如果需要总指挥,几乎可以确定他就是天然的候选人。他的眼睛始终看着未来,谨慎地扮演着尊贵的政治家角色。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