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鏖战 > 8(第1页)

8(第1页)

南京,总统府。

自从10月30日从北平督战无功而返,蒋介石一连数天闷闷不乐,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满脑子都是东北战场的兵败场景。侍从室的人个个屏声静气,噤若寒蝉,只有夫人宋美龄在一旁不停劝慰:“达令,既然东北守不住了,就不要去想它了,还是以身体为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要打起精神来好好计划下一步,守住关内。现在中共气焰正盛,四处出击,毛泽东的野心显然不小,你可要早做筹划,御敌于江北。”

坐在办公室沙发上,蒋介石手捧水杯,沉默不语,近几年国内局势的风云变幻一幕幕浮现在他的脑海里。抗战结束后,日本人被赶走了,国家百废待兴,急需休养生息。国民政府希望中共能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不再与政府作对,但中共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虽经四十三天谈判,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但远远没有达到他本人和政府最初的设想。更令人不安的是,国内不少党派和青年学生受中共蛊惑,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喊出什么“反对独裁,和平建国”的口号,闹得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宪兵、警察和军统虽全力进行弹压,但没有想到,结果是事与愿违,国内形势更是江河日下。1946年6月,中央政府下定决心,计划剿灭中共在中原一带的军事力量。但哪里想到,忙活了一年,竟还是让刘伯承和邓小平强渡黄河并挺进大别山。从此之后,形势发生逆转,东北丢失、豫东丢失,济南也丢失了,到现在才两年多的时间,非但没有把共产党赶尽杀绝,他们反而日益壮大,步步进逼,搞得政府焦头烂额,筋疲力尽。蒋介石此时甚至有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坐了几十年的江山岌岌可危了。

蒋介石喝了一口水,闭上眼睛,仍停止不下纷乱的思绪。

宋美龄深知当下形势前所未有地严峻,但奈何“流水落花春去也”,国府的颓势似乎无力挽回了。她走上前去,挽起蒋介石的胳膊说:“达令,先不要想这些烦心事,陪我出去走走吧!”

蒋介石努力装出一副轻松的表情,拿起靠在沙发边的手杖站起来。

“好的,我们散散步吧!”

面对国民党当前节节败退的局面,蒋介石早就心知深层的原因,无非是党内高层人心不齐,独吃自屙,争权夺利,派系之间盘根错节。为了挽回颓势,加之美国当局施压,他在国民党内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变革措施。早在5月份,他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调整,由何应钦取代白崇禧就任国防部长,让顾祝同接替陈诚做了参谋总长,特别安排卫立煌坐镇东北,刘峙接管徐州“剿总”。同时,蒋介石起用了一批老牌将领,逐渐把陈诚的“土木”系边缘化。经过这次大换血,蒋介石原以为能迅速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可事与愿违,丝毫没有出现事先预想的效果。卫立煌在辽沈战役中一败涂地,国军为此损失了四十七万人。刘峙主持的徐州“剿总”也是乱麻一团,毫无章法,能否守住徐州还尚未可知。这些“成绩”不但令何应钦恼羞成怒,惴惴不安,蒋介石自己也暴跳如雷,两次将收听战局播报的收音机摔得粉碎,至今提起来还在骂娘。

11月的总统府内秋意阑珊,蒋介石握着手杖和宋美龄沿着小径缓缓而行,脑海里仍然摆脱不掉最近一段时间纷乱的战况。

各方面汇集来的情报显示,共军正在积极谋划所谓的淮海战役,旨在夺取贯通东西、衔接南北的徐蚌地区,进而跨过淮河屏障,直逼首都南京。如果中共的阴谋得逞,国民政府必将倾覆,几十年浴血奋战打下的江山也将毁于一旦。从任何角度来考虑,徐州都不能丢,丢掉徐州就意味着丢掉一切!但摆在面前的一个万分棘手的问题是,国防部现在上上下下都认为徐州“剿总”刘峙难当大任,由这样的人坐镇指挥,徐州能保得住吗?

“不让刘峙担当此任,又有什么办法呢?”想到这里,蒋介石长叹一声,不禁回忆起之前任命徐州“剿总”司令的艰难过程。

在全国各个战区,蒋介石最看重的是徐州。当时,在中原区域分设了两个剿总,汉口的华中“剿总”下辖三十五万人马,镇守腹地要津,而徐州“剿总”则以六十万大军背江北向,拱卫首都。从目前形势看,坚守徐州显然是第一要务,所以徐州“剿总”司令这一要职就显得十分关键。在人选未确定之前,国防部内猜测了很长时间,彼时国军可谓将星云集,杜聿明、王耀武、胡琏、黄维、邱清泉等都是抗战期间功勋卓著的将领,论军事指挥才能个个出类拔萃,委员长会让谁当这个徐州“剿总”司令呢?

委员长和国防部想的不一样。蒋介石认为国防部提议的候选人资历浅,他自己还是喜欢老人,老人压得住阵脚。

蒋介石最初的人选是浙江老乡、“五虎上将”之一的蒋鼎文。

蒋鼎文何许人也?此人不仅是所谓的“五虎上将”,还是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因战功显赫被冠以“飞将军”的名号。

蒋介石认为,把指挥几十万大军的重任交给他,想必他能恪尽职守,不辱使命。

思考成熟之后,他把蒋鼎文叫到了办公室。二蒋相对而坐,促膝长谈。

“铭三,目前的形势你也知道,共产党正在大举反攻,党国正是用人之时,你能否出任徐州‘剿总’司令一职啊?”

蒋鼎文长久不语,最后叹了一口气。

“蒋公,我也知道现在正是党国用人之时,但你看我这身体,血压很高,常常超过160,动不动就头晕目眩。另外,我还有糖尿病,指数都到十几了,天天要吃药。国家危难,我本不应有所推辞,但我更怕误了党国社稷,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蒋鼎文是个聪明人,之前他想担任的一些职务都因各种缘故未能如愿。心灰意冷的他现在看得很明白,徐州“剿总”司令这个职位是个烫手山芋,极其棘手,蒋介石让国防部制定的作战计划,他极不认同,但也不好反驳,如果让他违心地去执行,可以说毫无胜算。另外,国民党部队近两年来连吃败仗,军心涣散,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即将到来的“徐蚌大战”,他曾私下对家人说:“这个仗神仙也打不赢,我也是无力补天。”

在蒋介石面前,老谋深算的蒋鼎文不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身体原因就是最好的挡箭牌。他当着蒋介石的面,从口袋里摸出两三个小药瓶,把药配好后一骨碌咽了下去。

假装思考了一会,蒋鼎文再次开口说话:“委员长,我推荐一人,不知妥否?”

“讲!”蒋介石不假思索地回应道。

“我个人认为,经扶是不二的人选,虽非常胜将军,但他忠信可靠,只要辅之以杜聿明这样的虎将,经扶就是只猫也会生威的。”

“经扶”就是另一位“五虎上将”刘峙。

见蒋鼎文借故推辞,蒋介石看在眼里,气在心头。但他还是不死心,他不相信过去那个只知道服从,从不知拒绝为何物的“飞将军”竟会如此搪塞自己!

蒋介石呷了一口水,轻咳一声,对蒋鼎文说了一番分量很重的话:“铭三,我们自东征北伐,剿匪抗日,生死患难数十年,这次我要你从美国赶回来,并不是为我中正本人,而是要你回来帮党国做事情的。但未承想你颓唐至此,我很失望。”

稍做停顿,蒋介石自己感觉语气重了,便又长呼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快,缓了缓语气:“你很清楚,俄国革命了,白俄佬还可以到中国来卖俄国毯子过生活,但如果中共得势,你我都将死无葬身之地。你还是快到徐州去任‘剿总’司令,参谋长的人选,我给你派,军队的调动你先与墨三、敬之商量,再报我定夺。”

“墨三”和“敬之”分别是顾祝同和何应钦。

然而,蒋鼎文也是个倔脾气,决心已下的他谁也扭转不动。蒋介石话虽至此,他依然以身体不佳、无力当此重任而拒绝。

尽管蒋介石再怎么苦口婆心左说右劝,蒋鼎文就是死活不接招。两人你来我往谈了整整一个上午,只得作罢。蒋介石无奈,只得去征求何应钦、顾祝同、刘为章和郭如桂等人的意见,最终,在以上几个人的建议下,蒋介石最终选择了刘峙。

蒋介石决定让刘峙出任徐州“剿总”职务的任命一公布,立刻激起轩然大波,国民党军界反对声一片。国防部几位与刘峙平日不太对付的高官开起了玩笑:“徐州是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把守才是。不派一只虎,至少也应该派一只狗看门。如今却派了一头猪,大门怎么能守得住呢。”

刘峙就任徐州“剿总”司令后,手下众多将领表面上虽没有直接对抗,但多数心中不服,不愿听从调遣。济南丢掉之后,徐州“剿总”本该迅速制定徐蚌一带周详的作战计划,但总司令刘峙瞻前顾后,毫无建树,蒋介石只得依仗国防部替他出点子想方案,闹得国防部上上下下对刘峙一肚子意见。情况反映到蒋介石耳朵里,蒋介石清楚,大战还没开始,内部军心已经涣散,如不改弦易辙,走马换帅,必将铸成大错。

在他于北平督战之时,作战厅长郭如桂过去请示,报告说何应钦、顾祝同等人建议华中“剿总”和徐州“剿总”由白崇禧统一进行指挥,这个时候就不能再顾忌派系之别,应以党国大局为重。对郭如桂的话,蒋介石虽不喜欢,但他从心底里欣赏他直言劝谏的作风,要是手下多一些像他这样的诤臣,党国何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见蒋介石举棋不定,没有做出答复,郭如桂干脆把话说得更加明白,说自己来北平之前,何应钦和顾祝同还悄悄告诉自己,说让白崇禧指挥只是暂时的,如有不妥,还可以调换。这句话说到了蒋介石的心坎里,因为白崇禧的部队毕竟不是自己的中央军,万一其在徐州“剿总”和华中“剿总”的位子上做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后果不堪设想。如今何应钦与顾祝同既然有这番表态,此种顾虑也就小了很多。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