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鏖战 > 30(第1页)

30(第1页)

23日会议一结束,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刘峙和杜聿明立即返回徐州进行部署。

当飞机经过第十二兵团上空时,杜聿明打电话给黄维,还没等杜聿明开口说话,黄维就抢先抱怨道:“在这边阻击我们的共军非常难缠,这样硬冲硬打根本不是办法,应想别的策略。”杜聿明安慰他说:“老头子今天已经制定了总体计划,马上就会给你部下达指令,你遵照命令执行就是了。”

杜聿明和刘峙回到徐州,立即着手部署李弥第十三兵团守卫徐州,邱清泉第二兵团和孙元良第十六兵团做好沿津浦路两侧向宿县方向进攻的准备,争取与北上的李延年第六兵团、黄维第十二兵团会师,打通津浦路。布防在铁路东西两侧的第二兵团和第十六兵团当天接到命令后,就并肩向宿县方向发动攻击,趁解放军不备一举攻占了笔架山。

此时,对解放军方面来说,面临着两种选择:是将重点放在追击歼灭邱清泉、李弥兵团还是对付黄维、李延年兵团?转机出现在24日,接到了南京“孤雁”的情报——“蒋准备三路会师,打通徐蚌”,同日又接到徐州“黄蜂”传出的情报——“十三兵团守徐,二、十六兵团攻宿县”。摸清国民党军队动向后,淮海战役总前委立即调整部署,调派华野几个纵队到达指定地点,为中原野战军的侧翼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命令华野另外几个纵队密切监视徐州近郊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坚决阻其南窜,以保障南线战场解放军行动的顺利开展。

至此,国共双方高层都清晰地制定出淮海大战第二阶段的战斗任务。

蒋介石为显示收复宿县、消灭对手的决心,25日特意请来美方记者团到前线观战。在空军、炮兵、步兵战车和坦克的协同配合下,国民党第二和第十六兵团集中火力发动进攻。一时间战场上火光冲天,炮声隆隆,两兵团企图快速推进,迅速夺回宿县。但是,解放军早就做好了准备,在武器火力相对弱势的情况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战士们的弹药打完了,就冲上去与敌人进行肉搏战。近距离混战的结果是国民党飞机大炮忌惮误伤自己部队不敢实施轰炸,失去了用武之地。当天在美记者观察团的见证下,十六兵团仅攻占了纱帽山、孤山集和白虎山,第二兵团仅仅前进五华里,国民党军收效甚微。

一连几日,在解放军的顽强阻击下,国民党部队屡战屡挫,进展缓慢。27日,国民党第二和第十六兵团意识到强攻不是办法,便提出加大空中轰炸和火炮轰击力度,给对方以致命打击,待削弱对方战斗力后再进攻。杜聿明虽然赞同这种观点,但徐州“剿总”的军火储备极为有限,后方补给又不畅,经过前几天的轰炸,库存弹药已基本上消耗殆尽。此时的杜聿明急得在指挥部内来回踱步,头疼万分,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部队有飞机大炮坦克的协助,武器装备明显优于解放军,推进速度却是如此之慢?高高在上的杜聿明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士兵在飞机和火炮轰击之后,一到冲锋占领解放军阵地时,就乱作一团。如果没有督战队的鸣枪警告,谁都不愿意向前冲。杜聿明更不知道的是,他的部队弹药运输困难,而数以百万计的支前民工不分昼夜地在为解放军运粮运弹……

就在杜聿明为进攻不力伤透脑筋的时候,蒋介石电召其28日速回南京。

蒋介石和国防部在南京紧张地排兵布阵之时,远在西柏坡的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也在时刻关注着淮海战役的进展。

中央军委在汇集多方情报的基础上,经过慎重研究,认为在歼灭黄百韬兵团之后如果再拿下黄维兵团,将对整个战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对解放整个淮海地区意义重大,可谓上上之策。围歼黄维十二兵团对中野来说是个相当艰巨的任务,中野当时约有十二万人,虽然与黄维十二兵团在兵力旗鼓相当,但是在武器装备上却相差甚远。十二兵团是蒋介石嫡系兵团之一,其中的十八军更是蒋军“五大主力”之一。与黄维十二兵团装备精良,飞机、火炮、坦克、战车样样俱全且大都是美械相比,中野装备较差,尤其炮兵火力较弱。

中野部队与十二兵团的真正接触,开始于蒙城。针对火力强大、势头正劲的黄维,在作战指挥上,中野采取避其锋芒、拖其入瓮的策略——首先将一部分兵力置于敌人的正面,边打边退,阻击、迟滞和消耗敌人,主力则隐蔽于敌之侧翼,待他们到达设伏区域后,从后方和翼侧实施夹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依据有利地形将其歼灭。

黄埔一期生黄维不是个酒囊饭袋,毕竟多年来熟读兵书,深谙“暗度陈仓”之道。21日,当他的部队来到淝河时,狡猾的黄维一面命令正面部队强攻,一面派主力绕道从隐蔽处偷偷过河,然后杀了个回马枪,从背后向中野杨勇一纵的司令部所在地板桥集进行攻击,一纵两面受敌,猝不及防,只好撤退。

渡过淝河之后,再往前走,就是宿县南最后一道天然屏障浍河。过了浍河,夺回宿县的希望就在眼前了。交锋得手之后,黄维雄心勃勃,指挥十二兵团马不停蹄,企图一路披荆斩棘,直捣浍河南岸南坪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维依仗强大火力在涡河、淝河、浍河之间推进得十分顺利,深为自己指挥得当而沾沾自喜。但是,他高兴得太早了。实际上,中野已经事先反复观察了地形,认为涡河、淝河之间地区狭小,打起仗来铺展不开,不便于围歼作战,报告总前委后,总前委也认为大战不能计较一时一地之得失,应该边打边退,把敌人诱至淝河与浍河之间进行歼灭更为有利。

位于黄维进攻正对面的是中野陈赓四纵。中野四纵与其他纵队相比,可谓兵强马壮,在总前委召开的扩大会上,陈赓率先表示四纵愿意破釜沉舟,不惜牺牲一切承担起最为艰巨的任务。在这次会议上,总前委明确了中野的任务,就是要设法把黄维兵团在双堆集、南坪集等一带包围起来,然后分割歼灭。要实现这个目标,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有效地控制宿蒙公路,扼守住南坪集不让黄维兵团继续推进。经过权衡,总前委最终把扼守南坪集的任务交给了陈赓率领的四纵,并把四纵、九纵和豫皖苏独立旅交给陈赓统一指挥,利用浍河作为屏障进行阻击。

接受任务后,陈赓一方面给大家敲警钟,说自己黄埔的老同学黄维熟读兵法,思维审慎,对他千万不可大意。另外,他特别指出,黄维兵团自出发以来,还没有遭遇过严重打击,打了几个小胜仗的他此时必定自信满满,以为依靠数量可观的飞机、大炮就可以横冲直撞、无往不胜。我们这一次要力争坚守三天,为后续部队争取时间,好好教训他一顿,让他知道我陈赓虽然没有坚车利炮,照样打得他满地找牙。在做好思想动员工作的同时,陈赓当即带领各部队负责人到浍河南岸南坪集一带进行侦察,仔细勘察地形,以便排兵布阵。

陈赓出身将门,1924年入黄埔军校一期学习,在校期间,深得校长蒋介石欣赏,故毕业后被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在参加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中,陈赓曾救过蒋介石一命,蒋介石对他更是器重有加。从此之后,出入校长办公室,其他学员要喊“报告”,唯独陈赓可以长驱直入。国共两党分裂后,陈赓化名王庸,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同国民党进行隐蔽斗争。1933年,陈赓在南昌被捕,此时的蒋介石内心非常矛盾,虽然感激陈赓救命之恩,但为了党国利益也不可放虎归山,便决定亲自出面见见陈赓,希望能以校长身份感化他。“陈赓,你瘦多了。”见面后,蒋介石问候道。陈赓冷笑着说:“瘦吾身而肥天下,这是校长您教导我们的呀。我看校长也瘦多了,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您瘦了,而天下更瘦,不知这是为何?”见陈赓态度坚决,双方交谈无果,蒋介石便决定杀掉陈赓。后来经宋庆龄等人斡旋,以及陈赓在国民党内有影响的黄埔同窗熊绶春、黄维、胡宗南、宋希濂、胡琏等联名上书,陈赓才得以释放。陈赓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的磨练洗礼,成为了一名文武双全、智勇善战的骁将。

曾经的同学和熟人,多年后又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这次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来到浍河南岸,经验丰富的陈赓带领一帮部下仔细勘察起了地形——浍河河水较深不能涉水过河,可以作为阻隔国民党军队的天然屏障;公路两侧的地形比较突出,可以设伏并从高处瞰视公路对敌人进行有效打击;南坪集以南的地区,地势比较开阔平坦,南高北低,没有障碍物,对敌人机动化的部队非常有利,易攻难守;而那些小的村庄,由于大多是土坯墙的低矮房屋,根本经不起敌人火炮的轰击,一旦开战极易被夷为平地,根本无险可守。

勘察完地形,陈赓当即决定重点利用田野开阔地带,构筑壕沟、地堡等。他把这一主要防御作战任务交给了十一旅。刘丰旅长、胡荣贵政委立即指挥部队在杨庄、南湖庄一线构筑以班排为单位,既能独立作战又能相互支援正面、大纵深的集团工事。壕沟有一人深,两米多宽,纵横交错,在估计有敌军坦克经过的地方挖出反坦克壕,并严密监视宿蒙公路,坚决阻击强渡浍河的敌人。

陈赓用十一旅两个团固守南坪集及其东西两侧小陈家至三官庙一线,左侧东坪集至沈集一线是九纵及豫皖苏独立旅,把十旅布防在右侧朱口、伍家湖至大王庙一带,十三旅的一个团仍留在罗集、赵集一带阻击。陈赓还派出一个步兵连和侦察分队,向前靠近敌人,担任战斗警戒任务,及时了解敌人的动向,一旦敌人靠近,立马做好战斗准备。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