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鏖战 > 36(第1页)

36(第1页)

12月4日开始,杜聿明指挥部队向濉溪口方向推进。

行进途中,杜聿明严令邱清泉二兵团不惜一切代价攻击前进,李弥十三兵团和孙元良十六兵团在左右两翼担任掩护。总前委一看杜聿明这阵势,立刻明白了他的企图,即通过一侧突破达成快速向双堆集黄维兵团靠拢的目的。总前委将计就计,迅速制定出对策,命令华野在南侧部署优势兵力对杜聿明部队进行坚决阻击。在阻击过程中,华野采取了灵活机动的策略,在东、北、西三面适度阻击,零敲碎打,南侧则步步为营,寸土不让,意图十分明显,杜聿明可以向东、北、西三面适当扩展,但要向南侧前进一步,犹如登天。

双方针锋相对,连续激战了两天。虽然邱清泉二兵团推进到了萧县青龙集、永城陈官庄以西和以南地区,可是西北方面担任掩护任务的十六兵团在萧县赵破楼、朱大楼等处的阵地先后被解放军攻破。在东北方面担任掩护任务的十三兵团阵地也遭到了解放军的猛烈进攻,十三兵团被困在萧县崔庄附近,与解放军形成了拉锯战。值得一提的还有“剿总”的特务团,撤退途中划归十六兵团指挥,5日也被解放军“搂草打兔子”一同攻击。没想到的是,大名鼎鼎的特务团竟然不堪一击,枪声还没响上一支烟的工夫,就被完全击溃。

从徐州出发四五天后,杜聿明指挥的三个兵团所带的给养已经所剩无几。前期全体官兵根本没有意识到此次战斗的艰巨性和不确定性,对给养的消耗没有节制,很快粮弹就出现了严重的短缺。杜聿明发现问题后,惊出一身冷汗,急忙发电报给蒋介石请求支援。蒋介石回电倒十分迅速干脆:“无粮弹可投,着迅速督率各兵团向濉溪口攻击前进。”该回电不但给杜聿明、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等几位兵团司令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也使三十万官兵的心凉到了极点。邱清泉脾气暴戾,看到老蒋的电文随即暴跳如雷,大声咒骂:“国防部这帮龟儿子个个是混蛋,老头子也是糊涂,几十万人的部队没有粮食没有弹药,都喝西北风啊?!这个仗叫我们还怎么打?!”

战场总指挥的杜聿明在一片抱怨声中强压怒气,耐着性子再次打电报给蒋介石,言辞恳切地陈述利害关系,请求南京火速救急。此时的蒋介石也不愿惹犯众怒,回电说:“6日开始空投粮弹。”总算是暂时给杜聿明吃了颗定心丸。

蒋介石没有食言,从6号开始用飞机向阵地空投粮食和弹药。这让杜聿明认为自己在委员长心目中还是有一定分量的。他为报答蒋介石,又抖擞精神指挥部队继续向双堆集方向攻击,但由于解放军顽强阻击,他们始终进展缓慢。更令杜聿明焦躁不安的是,解放军部队不再像过去几天那样选择不同的进攻点实施阻击,而是波涛汹涌地向国民党军阵地发起全面进攻,由点到面,慢慢地挤压他们的阵地,逐渐将自己的三个兵团包围在陈官庄周边地区。

陈官庄地处河南永城东北,位于河南、安徽、江苏三省之间,有“鸡鸣三省”之称。这里距离徐州约一百五十华里,住有四百户人家,在豫东平原上算得上是个较大的村庄了。也是机缘巧合,这个原来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在解放战争的历史上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6日中午,杜聿明率领大部队由孟集向夏砦移动,路过萧县李石林村时,已经疲惫至极,便停下来休息。

孔汉文是做后勤保障的,这时候派上了用场。别人埋锅做饭的时候,头脑灵活、办事利索的他在村子里四处寻觅,很快就找到了一处地方。杜聿明刚想在此闭眼小憩一会,邱清泉和孙元良就大踏步地闯了进来。

“杜主任在哪里?”邱清泉一进门就大呼小叫。从徐州撤出后,指挥几个兵团的机构是“前进指挥部”,杜聿明担任主任,孙元良任副主任。

面色蜡黄的杜聿明只得强打精神坐起来,疲惫不堪地问:“怎么了?”

邱清泉说:“孙副主任认为目前的情况对我们很不利,我也觉得他说得有道理。这不,我拉他一起过来了,我们一起研究研究看下面到底该怎么办。”

杜聿明想了想说:“既然都来了,我们干脆一起到李弥那里去碰个头,有主意大家一起拿。”

于是三人一起赶往李弥的兵团司令部。

孔汉文看到邱清泉、孙元良一起来了,知道他们要商量重要的事情,本来还想趁机打探一番,可看到他们不一会就一起走了出来,也只得作罢,待另寻机会打探。

孙元良的口才很好,在李弥那里,他站起来侃侃而谈:“就目前的形势看,我觉得我们现在突围出去还有一线生机,如再迟疑不决恐怕就没有机会了。据悉,中共东北林彪的部队已经开始南下了,形势对我们极为不利,我们向濉溪双堆集方向的攻击进展缓慢,而两翼的掩护阵地逐渐被突破,与黄维兵团会合的希望已经非常渺茫,一味打下去,弄不好要落个全军覆没的下场。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还请主任能够当机立断,拯救数十万大军于水火之中!”

邱清泉一改往日的态度,极力附和:“说得对!说得对!”几天前,邱清泉还是信心满满,坚决主张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向濉溪口方向攻击作战,现在竟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极力鼓动起突围来。

邱清泉的话让杜聿明心生怒火,心想:“你前几天不是喊打喊得最凶吗?现在打不过又想开溜,滑头!”他回过头来看着李弥,“炳仁兄,你的意见呢?”

蒋委员长和国防部朝令夕改的指挥,已经使十三兵团司令李弥无所适从,再加上邱清泉、孙元良二人竭力鼓动其一道突围。李弥被逼得没办法了,只得卖乖地说:“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还是让主任说话吧。只要主任发命令了,我没有任何意见,遵照执行就是了。”

一番争执后,皮球又踢给了杜聿明。杜聿明环视一周,最后还是把目光落在了邱清泉身上,不无沉痛地说道:“你们说得轻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晚了!一切都晚了!这话如果几天前说,大家齐心协力还有可能把部队完整地带出去,对老头子也算有个交待。可现在的形势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共军已从四面八方把我们重重包围。如果齐心协力能杀出一条血路还有希望,分头突围,既违抗命令,又不能保证全部成功,即便是一部分人出去了,又怎么向老头子交待啊!”

此时的杜聿明,仍然没有放弃对蒋介石尽忠的念头。作为前线指挥官,不能根据瞬息万变的态势进行决断,不是一味盲目地听从上级的命令,就是被手下人的意见所左右,最后造成了如今这种左支右绌、顾此失彼的局面,杜聿明自然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能溜的都溜了,所有的压力都在我一个人身上!”杜聿明长叹一声,紧闭双眼,长久不语。

邱清泉不由得面红耳赤,他知道杜聿明这话主要是说给自己听的。但一贯狂妄自大的邱清泉秉性难改,仍然没有警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大言不惭地对杜聿明说:“请主任放心,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我们还有几十万人马,只要能集中主力攻破一方,还是大有希望的!”

望着不可一世的邱清泉,杜聿明心中再次升起一团莫名的怒火,似乎无法容忍他多说一句。杜聿明本想打开心底的闸门,让压抑多日的怨气像洪水般奔腾而泄,但他还是强压了下来。平复好自己的情绪,杜聿明接着邱清泉的话说:“如果能集中力量攻破一方,大家都能突围出去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还真不如就照老头子的命令去打,能与黄维兵团会合最好,万一不能会合,委员长也不会见死不救,肯定会调动其他部队前来援救我们的。我也考虑了,最差的结果无非就是为党国尽忠,不成功则成仁,留得一世英名!”

杜聿明慷慨激昂地讲完,自以为能说动其他三人,可是他错了。邱清泉、孙元良和李弥三个人你看看我,我望望你,面无表情,没有一个人附和他的意见。更令杜聿明没有想到的是,会场沉默一会儿后,三人相互之间的话题突然改变了,讨论起怎么组织突围出去的方法来,其中以孙元良最为积极,邱清泉、李弥二人跟着附和。杜聿明一看这架势,知道胳膊拗不过大腿,虽说自己是个主任,但他们三人是兵团的司令,实际手握兵权,统领部队的还是他们三人,不论进攻还是突围都要仰仗他们,与他们三个闹翻,自己必定会被架空。

杜聿明是个明白人,见无人响应,只得就坡下驴,说:“大家再看看,如果你们觉得突围能成功,那我就下命令,但是各兵团必须侦察和选择好突围地点,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手中的重兵器、车辆等都不能丢弃。”

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三人已经铁了心要突围,见杜聿明的态度松动了,都频频点头。实施突围并非杜聿明心之所愿,当他违心表明自己的态度后,脸上无奈和失落的表情怎么也掩饰不住。邱清泉看到了这一点,急忙安慰杜聿明说:“主任,您放心,我们一定保护您安全突围!”

听到邱清泉的话,杜聿明苦笑一声,说:“我没关系,已经做好了为党国效忠的准备,只要你们齐心协力成功实现突围就可以了。”

此时,指挥部所在的李石林村,后勤已经做好了午饭,还没见杜聿明回来,孔汉文主动请缨,对处长龚方令说:“杜主任和几位司令可能正在开会呢,要不我带两个人给送过去吧。”龚方令想了想,觉得这样也好,不管他们吃过没吃过,送过去总没有错。

于是孔汉文装好几个食盒,带着两个人一起到了李弥的司令部所在地。杜聿明几个人来到十三兵团司令部的时候已经十二点多了,李弥以为他们已经吃过了,就没有问他们吃饭的事。几个人说着说着就把吃饭的事情给忘了,幸好孔汉文给送来了,一帮人对着孔汉文就是一通交口称赞,说还是杜主任手下的兵贴心。孔汉文和杜聿明的警卫员很熟,他们一起把食盒摆在桌子上,请几位长官赶快就餐。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