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最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 > 17 鲍姆特遣部队(第1页)

17 鲍姆特遣部队(第1页)

1

3月24日,巴顿命令他的第四装甲师渡过莱茵河。目前,在攻占了雷马根大桥的威廉·霍格的指挥下,第四师已向下一道障碍——美因河——急速前进了二十五英里。与此同时,A战斗群计划进驻法兰克福东边的哈瑙,B战斗群则进驻东南方向约二十英里处的阿沙芬堡。

第十二军的指挥官曼顿·埃迪少将打电话给霍格,给他下达了一项奇怪的任务:巴顿希望派一支特遣部队深入敌人防线后方六十英里处,去解救汉默尔堡战俘营里的“九百名美国战俘”。霍格觉得这个任务很古怪,但是未予置评。

当天晚些时候,巴顿亲自打电话给霍格。他比平时拔高了嗓门,说道:“这将使麦克阿瑟奇袭卡巴纳端(1)的行动不足一提!”霍格没对巴顿说什么,但他告诉埃迪,他并不喜欢这个主意。派一支特遣部队去东面,只会进一步分散他这个师的兵力。第四师的战线已经铺开了二十英里,而且他们的任务是在渡过美因河后向北挺进。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为什么要冒这种险?战俘营有许多个——汉默尔堡何以如此重要?埃迪说,他会再跟巴顿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汉默尔堡是一座相当大的城镇,位于蜿蜒曲折的弗兰肯萨勒河畔,距美因河畔法兰克福仅五十五空英里远。再往东二十空英里,就是施魏因富特,著名的滚珠轴承生产中心。XIIIB战俘营坐落在一座陡峭小山顶部的碟形高地上,往南三英里就是汉默尔堡。在其中一个营区里,关押着约三千名在1941年一次小型战役中被俘的南斯拉夫皇家军队的军官。这些南斯拉夫人——他们喜欢叫自己塞尔维亚人——身着破旧但却合体的制服,神色傲慢,面容黝黑,性情反复无常。他们对1945年1月来到这里的八百名美国军官格外友善慷慨,一致决定把自己的一百五十袋食品捐给他们的盟友。

大部分美国人在阿登战役刚一开始就被迫投降了,所以,他们并不因自己的部队而感到自豪,对高级军官也不那么尊重。除了星期日的宗教活动外,战俘营内几乎没有什么有组织的活动。和萨岗战俘营不同,这里没有田径、音乐或戏剧活动。几乎没有人想逃跑,因为显然战争只能再持续几个月了。红十字会的包裹每个月只分发一次——因此,尽管不时地能补充一下战俘营里的佳肴——炖猫肉,但仍难以改变经常性的食物匮乏状况。很多人都患上了流感和肺炎。几乎所有人都闹肚子。

总而言之,整个营区的状态混乱不堪,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3月8日。这一天,由保罗·“波普”·古德统领的四百三十名美国战俘从波兰的舒宾来到这里。这名中年上校曾任西点军校的教官,在艰苦的跋涉之后,他筋疲力尽,很不舒服。但是,当他背着他珍爱的风笛踉跄地走进战俘营时,他那疲倦的脸上满是目中无人的表情,阿登战役的战俘们顿时感到一股自豪的浪潮涌上心头。

一夜之间,古德和他能干的参谋长约翰·奈特·沃特斯中校就恢复了营内的秩序和规矩。对于那些厌恶营内过去状态的年轻军官来说,“波普”成了一个神奇的名字。他们洗净了军装,擦亮了皮鞋,理了发,刮了胡子。集会变得更军事化,房间也更干净了。接着,古德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战俘营的德国指挥官冈瑟·冯·格克尔身上。于是,伙食得到了改善,风雨天的点名也取消了,战俘营里的现有设施得到了更好地利用——而“波普”·古德则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除了几个憎恶他那专制作风的人。

3月25日,巴顿的副官之一亚历山大·斯蒂勒少校突然来到霍格的司令部。斯蒂勒以前是一名得克萨斯骑警队队员。他沉默寡言,总是板着一副严厉的面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曾是巴顿将军参谋部里的一名中士。斯蒂勒简洁地宣布,他是来“支持”汉默尔堡特遣部队的。霍格大吃一惊:他本以为这个行动已被搁置了。于是,他再次向埃迪提出反对意见。埃迪告诉他不要担心着急;他会应付乔治。

第二天早上,巴顿乘飞机前往埃迪的司令部。他刚进去,参谋长拉尔夫·卡奈因准将便告诉他,埃迪出去了。

“给比尔·霍格打电话,”巴顿不耐烦地说,“告诉他渡过美因河,攻占汉默尔堡。”

“将军,马特(2)走之前告诉我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如果您到这里叫我下这样的命令,我就得回答您,我不会下这个命令。”

巴顿没有对这种违逆表示丝毫的愤怒。“给我接通霍格,”他平静地说,“我亲自告诉他。”过了一会儿,他命令霍格“执行计划”。而霍格说,他一个人或一辆坦克都抽不出来。

“我保证,我会给你补充损失的全部人员和车辆!”巴顿哄骗道。

霍格窘迫不安,巴顿的语气几乎是在恳求。他带着一脸为难转向一旁听着的斯蒂勒。斯蒂勒低声解释说,“老头子”已经下定决心要解救汉默尔堡的战俘——并透露说,约翰·沃特斯,巴顿的女婿,也在这批战俘当中。(3)

霍格被迫服从了巴顿直接下达的命令。他不情愿地将副师长W。L。罗伯茨准将派到了克赖顿·艾布拉姆斯中校那里。艾布拉姆斯的B战斗群刚刚攻占了美因河上的一座铁路桥。当得知要他派一支特遣部队前往汉默尔堡时,艾布拉姆斯打电话给霍格,肯定地说,一个加强连孤军深入,一定会被歼灭。如果一定要去的话,应该派出整个独立团。霍格告诉他,埃迪已经拒绝抽调一个战术小组去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但命令仍未改变。

2

3月26日下午,亚伯拉罕·鲍姆上尉正靠在一辆半履带式装甲车的车篷上睡觉,这时,有人叫醒了他,叫他立即去B战斗群指挥部报到。鲍姆曾经是一家上衣厂的裁剪工,现在则是第十装甲步兵营的情报官。他身高六英尺二英寸,四肢瘦长,和他的团长一样,他也非常好斗。他那小平头、小胡子,以及嘴角总是挂着的冷笑,更加渲染了他那本已过分自信的外表。

走进指挥所时,鲍姆还在打哈欠。但是,当艾布拉姆斯告诉他,要带领一支特遣部队深入敌后,救出九百名美国战俘时,他立即振作了起来。艾布拉姆斯没有给他任何理由,而鲍姆也并不需要。他只是转向营长哈罗德·科恩中校,开玩笑地说:“想把我甩了可没门儿。我会回来的。”

他奉命集合队伍马上出发。

晚上七点,鲍姆特遣部队整装待发:全队三百零七人,个个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虽然筋疲力尽,但都斗志昂扬。队伍中包括十辆“沙曼”式坦克和六辆轻型坦克,三门一百零五毫米口径的突击炮,二十七辆运送战俘的半履带式装甲车,七辆吉普车和一辆医用两栖军车。

鲍姆仔细分析了一番他的任务。他将凭一支侦察部队深入敌后六十多英里。这样一支部队不足以抵挡任何一次重击,而部队在强行军通过一个完全陌生的地区时,必然会造成混乱——而他甚至连敌人设防的位置都一无所知。也就是说,他要深入一片未知的土地,与天晓得什么人作战,回来时还要带着九百名额外的旅客。

鲍姆已经对整个行动都感到焦虑不安了,这时,艾布拉姆斯告诉他,一位斯蒂勒少校将参加这一行动,这让他更为震惊。“为什么?”鲍姆怀疑地问。艾布拉姆斯向他保证,说斯蒂勒只是一个观察员,并没有指挥的职能,并推测说,巴顿也许是想给斯蒂勒“灌输”战斗思想。然而,只需看一眼斯蒂勒就足以明白,这个人根本不需要灌输什么。有一次,巴顿曾哭丧着脸告诉科德曼上校,他非常希望能有阿尔(4)·斯蒂勒那样一副真正的战士的脸。

和霍格一样,艾布拉姆斯也知道斯蒂勒此行的真正目的。尽管斯蒂勒曾告诉科恩和其他几人:“我去那儿只是为了吓唬自己玩玩。”但是,他刚才却秘密地对艾布拉姆斯承认,“我认为巴顿的女婿就在这些战俘中。”当然,鲍姆的人对此毫无所知。事实上,他们之中有些人甚至不知道他们要深入到敌后去解放一座战俘营。

艾布拉姆斯让鲍姆特遣部队闯过敌人薄弱防线的计划很简单。B战斗群强行通过刚刚夺取的铁路桥,扫荡对岸的那座小城。然后,鲍姆将迅速挺进他们打开的缺口,偷偷赶往六十英里外的汉默尔堡。3月27日午后他们就能到达那里,幸运的话,当晚即可返回。

3月26日晚上九点,B战斗群渡过了美因河。虽然情报部门曾预计那里不会有多大的抵抗,但艾布拉姆斯很快就碰到了麻烦,不得不在最终为鲍姆打开通路之前,便把他手中的全部兵力投入了战斗。午夜时分,比计划提前了几个小时,鲍姆特遣部队终于隆隆驶过了铁路桥——步兵们坐在坦克上,半履带式车辆装载着备用燃料——向东挺进。那天夜里,天气干燥而温暖,高空中阴云密布,看不见月亮。部队急速驶过头几个村子,出人意料地,他们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坦克横扫一切可能的目标,步兵则向门窗里面投掷手榴弹,以便制止狙击手的射击。

但是,直到此刻,德国第七集团军只知道一支装甲部队——很可能有一个师那么多——突破了防线,并且猜测指挥官是巴顿。由于巴顿擅长大胆而出人预料的战术,所以大多数德国战地指挥官对他比对其他任何美国指挥官都更为敬畏。鲍姆特遣部队沿途的村镇纷纷接到警告,并且奉命拦截这支部队。然而,鲍姆特遣部队的行动非常的迅疾凌厉,以至于尽管在每个实行灯火管制的村镇都遭遇了轻武器和反坦克火箭筒的阻击,却只损失了寥寥几人。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